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与治疗选择(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光磊  罗洪  赵科  陈昊 《贵州医药》2005,29(12):1094-1095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指病理上以纤维组织及衍生的钙化组织取代正常骨组织的一种良性骨病变Ⅲ。笔者收集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和手术效果,以探讨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纤维异样增殖症(Polyostotlc fsbrous dysplasia) 这是一种先天性骨生成不良、灶性骨组织和骨髓纤维化的骨骼疾病,它可以是单一骨病变,也可以是多发性的。多发性骨纤维异样增廹症合并皮肤色素痣及性早熟称为Albrigbt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颌面部良性纤维骨病变的主要特点。方法分析1998年至2008年间在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有病理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物患者,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和放射线特点、组织学诊断和治疗。结果 2018例患者中,良性纤维骨病变38例(女26例,男12例),中位年龄24岁(11~62岁),上颌略多于下颌,均表现为局部骨质隆起、质硬、无压痛及自发痛。组织学诊断:23例(60.53%)为骨纤维异样增殖、9例(23.68%)为骨化纤维瘤、6例(15.79%)为牙骨质化纤维瘤。均采用口内切口手术治疗,骨纤维异样增殖采用成形切除术,骨化纤维瘤和牙骨质化纤维瘤均完整摘除肿瘤。结论良性纤维骨病变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变化较大,但大多在20~30岁之间。纤维异样增殖症多见于上颌,骨化纤维瘤多见于下颌,牙骨质化纤维瘤上下颌机会均等。对良性纤维骨病变的正确诊断要依据病史、体检、放射线特点、术中发现及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其20例均行X线及16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复杂,表现多种多样,其分为三型,1、变形性骨炎型2、硬化型3囊型。结论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对本病诊断及治疗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骨类肿瘤样病变,有单发和多发的区别。多数文献记载,对单发性局限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例仅行局部病变刮除后植骨即可,但临床上有不少病例复发,尤其是病变区骨皮质菲薄者,刮除只能限于软性病变组织,不能将病变区骨皮质彻底刮除,因此易复发。所以,有的学者主张已有病理骨折或病变进展迅速者需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颅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颅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MRI表现。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74岁,平均22.8岁。10例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2例单纯MR平扫。结果 2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局部膨胀、突眼及复视、头痛。MR平扫,T1WI上表现低信号者14例,等信号8例。T2WI上表现多种多样,低信号12例,混杂信号8例,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颅底骨病变多明显均匀强化,颅盖骨多不均匀斑片样强化。结论 颅盖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异性,而颅底病变表现常类似肿瘤改变,应提高对该病MRI表现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骨科近八年来共诊治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七例,其中五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报导于下: 例1,男性,23岁,因右髋刺痛9~ 月,加剧并不能活动4~ 月入院。检查发现局部轻度肿胀、压痛、显著肌萎缩、和活动各方明显受限。X线检查见股骨头、颈有广泛斑块状破坏,边缘不规则,其中有不规则骨形,且有骨断裂表现,意见为右股骨头、颈部恶性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原拟行右半骨盆截除术,但术中冰冻切片未见恶性肿瘤证据故改作病变之头,颈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为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5年未见复发和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是一种更有效,更小损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以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对1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DR片检查11例,CT检查10例,MRI检查3例。结果 1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初诊正确诊断9例,误诊3例。结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有一定特征性,但有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影像学上表现并不典型,具有多样性。有一些骨病的影像学表现和其类似。有时可以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0.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骨髓和网状骨被纤维结缔组织和不规则骨所代替的纤维骨性病变,又称为骨纤维发育不良,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界限,并非真性肿瘤[1].我科1998年~2005年来曾治疗16例上颌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上颌骨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症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良 《淮海医药》2002,20(3):199-200
目的 探讨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 对12例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青年人多见,12例平均年龄为19岁。男女性别无差异,平均病程1.3年,主诉以局部无痛骨性了隆重起为主,无明显病因。手术治疗效果好,随访3年以上均无复发及恶变。结论 该病病因不明,其病理变化主要为骨髓腔中纤维组织增殖,治疗以手术为主。本病症至青春期后停止生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强对鼻-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的11例鼻-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鼻-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较少见,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结论:鼻-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要注意与鼻-鼻窦骨纤维瘤、鼻-鼻窦恶性肿瘤等疾病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鼻-鼻窦内影响功能的病变为主,术中勿伤及鼻-鼻窦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CT表现并与之对比。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骨膨胀和局部畸形 ,CT表现主要为磨砂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 ,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结论 螺旋CT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CT表现并与之对比。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骨膨胀和局部畸形,CT表现主要为磨砂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结论 螺旋CT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海波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72-72,74
目的总结坐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FD)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坐骨FD采用直视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4年,植骨均获愈合,局部酸痛消失,患肢功能正常,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典型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是诊断坐骨FD的重要依据,彻底清除病灶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王真 《江西医药》2013,48(4):366-368
<正>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先天非遗传性骨组织疾病,男女均可患病,通常在儿童时期起病,青少年后才出现症状,病程较长,好发于颌面部,多数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病损,往往造成外观畸形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有关鼻付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的报告不多,本病的临床表现与鼻付窦恶性肿瘤及囊肿不易鉴别,在治疗上亦常感困难,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两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FD)是一种先天性、非遗传性的类肿瘤疾病。在FD患者中骨痛非常普遍,但骨痛的发生机制仍然不明。目前没有理想的药物能够彻底根治骨痛。现阶段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药物、麻醉性止痛药和二膦酸盐类药物如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盐、阿仑膦酸钠、托珠单抗和地诺塞麦,主要对上述FD骨痛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2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膨胀畸形,其中软组织密度7例(纤维组织),毛玻璃样高密度18例(纤维异常成骨),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9例(软骨钙化),液性密度3例(囊变坏死).结论 熟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疾病,可能与胚胎原始间充质发有异常有关。系正常骨组织逐渐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可单发或多发,多个骨骼同时发病者常合并内分泌改变,如早熟、皮肤色素沉着又称Albrfeht病。一般在幼年时期发病,至儿童和青少年才出现症状。男性多于女性.可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及周bright综合征三种。1材料与方法本组30例中男门例,女12例,年龄5~32岁,平均18岁,病程1~20年不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下肢及颅面部症状较为明显,一般在儿童期发病,常发现于青年或成年,11-30岁就诊。单骨型病变早期无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