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路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3,(25):115-116
目的探讨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慢性肥厚性鼻炎107例患者,下鼻甲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在鼻内镜下行行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107例患者,显效98例(91.58%),有效9例(8.42%)。结论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且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夏立萍  潘晓玲  江万进 《安徽医药》2015,36(12):1530-1531
目的 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和下鼻甲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及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肥厚性鼻炎患者,根据术式分为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A组,35例)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B组,33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满意度、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方法;规范的系列化整体护理是提高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0例,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采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采取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黏膜修复时间及术前术后鼻塞VAS评分。结果 B组近期临床疗效好于A组,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时,应首选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叶煜晟  刘爱华  周屹  刘慧娟 《江西医药》2014,(10):1095-1097
目的:研究黏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80例行黏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A组),50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两种术式从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上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手术后A组患者全部鼻塞症状改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7.8182,P=0.0000);A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仅有2例(2.5%)出现了鼻腔粘连的并发症,而B组患者出现了诸多并发症:鼻腔出血40例(80%),鼻腔粘连30例(60%),鼻腔干燥25例(50%),以及萎缩性鼻炎10例(20%)。结论鼻内镜下粘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自2003至2009年72例鼻内镜下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与51例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近期疗效满意(P>0.05),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对治疗下鼻甲肥厚疗效好,具有微创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显著治疗效果,术中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32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病史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黏膜恢复及鼻腔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微创安全、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15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给予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 在78例实验组患者中,40例患者显效,33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3.59%,而在对照组78例患者中,21例患者显效,39例患者有效,18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6.92%,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肥厚性鼻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44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骨质不增生型(A组)158例、下鼻甲骨质高拱型(B组)152例和骨质增生型(C组)134例。A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B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C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下鼻甲骨微创切除术。术后1年评估疗效。结果三组治愈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根据下鼻甲不同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既可达到手术目的,又可保护鼻腔功能。  相似文献   

10.
汪文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34-235
目的尽可能减少损伤下鼻甲黏膜,保留鼻腔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肥厚性鼻炎,使鼻腔通气改善。方法对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的患者,在鼻内镜下将下鼻甲骨骨折外移,下鼻甲黏膜点状分离,形成结构正常的新下鼻甲,改善鼻腔通气。结果本组104例(149侧)患者全部鼻塞症状消失,下鼻甲创面光滑平整,无干痂及粘连。随访1~2年,全部病例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加黏膜点状分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便、使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的5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55例中显效43例(78.18%),改善12例(21.82%)。总有效率100%;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60例,52例接受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08例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术后从鼻塞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近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好,手术符合临床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72例中-重度持续性AR,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2例,在鼻内镜下分别行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3.3%,观察组总有效率92.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于伴有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大的持续性AR,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小切口下鼻甲骨折外移和下鼻甲骨切除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结合术中和术后相关情况的对比结果,探讨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96例双侧下鼻甲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A组(n=55例)行小切口的下鼻甲骨折外移,B组(n=41例)行小切口下鼻甲骨切除术。结果 A组显效47例,改善6例,无效2例;B组显效36例,改善4例,无效1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和97.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9)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5±20)min。结论在取得相近疗效的情况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的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IL-4含量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门诊治疗及住院治疗的患者96例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测于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血清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59例(61.45%),有效32例(33.33%),无效5例(5.21%),总有效率94.79%。患者出现的喷涕、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伴或不伴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治疗组的IL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IL-4、IFN-γ含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地塞米松于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通过调节IFN-γ、IL-6含量的变化有效阻止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下鼻甲切除与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疗效及治疗意义。方法将1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痊愈时间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痊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组为40±5 min、65±10 ml、6±1 d、2.12±0.3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比较观察组为38例(76.00%)、10例(20.00%)、2例(4.00%)、0例(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在治疗肥厚性鼻炎具有效果可靠、疗效满意,效果优于下鼻甲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黄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439-440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双下鼻甲部分剪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1月至2010年9月85例患有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低温等离子治疗组及双下鼻甲部分剪除术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鼻塞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84.1%,无效率15.9%,对照组有效率82.9%,无效率17.1%,比较二组χ2=0.21,P=0.885(P>0.05)效果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均有效。术中出血量、术后水肿时间、黏膜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有效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相比之下更具有保留下鼻甲黏膜功能、微创性、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小、安全性、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IL-4含量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4例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血清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40例(62.50%),有效20例(31.25%),无效4例(6.25%),总有效率93.75%。患者出现的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伴或不伴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IL-4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L-4、IFN-γ含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地塞米松通过调节IFN-γ、IL-6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阻止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骨性框架镂空切除部分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安庆石化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 30 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术后定期复诊,评定疗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有效率为100%,术后鼻阻塞症状明显改善,无影响鼻腔功能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符合鼻腔生理功能要求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