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为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截至2014年9月在本社区自愿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2例,其中男性564例,女性718例,平均年龄(67±8)岁.签约后接受家庭医生管理服务2年(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后,比较签约前和签约管理服务2年后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空腹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签约服务管理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签约管理前的72.93%(935/1282)提高到86.35%(1107/1282,P<0.01);空腹血糖控制率从53.59%(687/1282)提高到67.78%(869/1282)(P<0.01).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可明显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率,从而能更好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区域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区域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结果研究组糖尿病防治知识率为95.6%(86/90),糖尿病自测率为98.9%(89/90),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为(26.5±1.7)kg/m2,空腹血糖平均值为(7.2±0.5)mmol/L;对照组糖尿病防治知识率为55.6%(50/90),糖尿病自测率为78.9%(71/90),BMI平均值为(30±1.8)kg/m2,空腹血糖平均值为(9.6±0.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区域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防治糖尿病,能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社区卫生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社区流动人口健康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镇8个社区接受调查的4000名流动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疾病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4个社区(2000名)未采取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观察组4个社区(2000名)采取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比较两组流动人员的健康知识、慢性病控制、传染病防治、孕前筛查率和年人均医药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传染病发生率、慢性病控制率、孕前筛查率和年人均医药费分别为91.2%、0.15%、90.1%、98.5%和(48±12)元,均明显好于对照组[64.3%、0.75%、79.8%、79.1%、(126±2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满意度为98.4%,对照组满意度为8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高了社区流动人员的健康保护意识,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及规范使用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已纳入社区糖尿病管理的300例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两组患者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胰岛素规范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FBG、2hP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hPG、HbA1c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FBG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胰岛素使用规范情况明显提高,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社区T2DM,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规范胰岛素的使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家庭医生为主导团队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上海闵行区梅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进行以家庭医生为主导团队式管理,观察管理6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与管理前比较.结果:6个月的糖尿病管理后,126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平均水平均比管理前有明显降低[分别为(7.80±1.84) mmol/L比(7.18±1.36)mmol/L、7.42%±1.42%比7.09%±1.28%、(140±11) mmol/L比(134±7)mmHg、(78±7)mmol/L比(75±5)mmHg及(20.26±23.29) mg/L比(18.31±23.76) rng/L],平均体重指数也比管理前有明显下降(24.73±2.68比24.57±2.55 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医生为主导团队式可在管理社区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某市2015年6月~2016年1月期间5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筛查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周期为6个月的社区干预。检测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及HbA1c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控制率,并评估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前FPG、2h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5.36±1.04)mmol/L、2hPG(8.32±1.41)mmol/L、HbA1c(6.24±1.7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糖控制率57.50%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P<0.05);两组干预前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DSQ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65.60±3.79)分、DSQL评分(114.03±10.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干预,可较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并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在册管理的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平均年龄为(63.93±7.26)岁;观察组120例,平均年龄为(66.67±8.33)岁.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常规管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家庭管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糖尿病自我管理(包括糖尿病知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有明显提高(P<0.05);血糖和血脂控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效果明显,值得家庭医生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33-136
目的综合评价家庭式医生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于我院检查并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按高血压管理规范由家庭医生团队行规范管理。评价患者干预前后对相关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家庭医生规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常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平均舒张压为(87.4±12.1)mm Hg,平均收缩压为(135.4±15.1)mm Hg,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10.28±1.28)、自我效能感(23.86±4.36)和主观幸福感(13.86±3.1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疗总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能更好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医疗依从性,值得社区保健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全科-专科(全专)联合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T2D)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嘉定区外冈镇社区筛选518例已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纳入8个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管理,依托全专联合的技术支持策略,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与管理.结果:1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值均比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率为42.63%,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控制良好率为59.56%,高于干预前的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全专联合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提高全科、专科医生的诊治效率、减轻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8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外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和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1±2.2)mmol/L,餐后2h血糖为(13.5±2.7)mmol/L。实验组健康教育加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6±1.2)mmol/L,餐后2h血糖为(9.2±2.1)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定期监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的人数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8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外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和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1±2.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3.5±2.7)mmol/L。实验组健康教育加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6±1.2)mmol/L,餐后2 h血糖为(9.2±2.1)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定期监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的人数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患者规范管理后治疗效果。方法将2005年至2008年长期在张掖市人民医院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治疗的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制定个案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定期检测血糖,对规范管理前后综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规范管理前后比较,空腹血糖[(7.2±2.0)vs(8.1±4.8)mmol/L,P<0.05]、餐后2h血糖[(9.0±2.5)vs(10.9±7.7)mmol/L,P<0.01]、糖化血红蛋白[(7.2±1.7)%vs(8.4±2.3)%,P<0.01]均显著下降;②糖尿病知识规范管理后较管理前明显上升(P<0.01);③管理后愿意接受综合治疗率由46.7%提高至77.4%(P<0.01),整体血糖控制从29.3%上升至64.8%(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后血糖控制达到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245-247
目的研究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1日~2016年2月28日期间我社康中心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将8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43例每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水平(4.29±0.82)mmol/L和餐后2h血糖水平(6.15±1.07)mmol/L均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3、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分别为(29.75±3.68)分、(35.23±3.7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遵医行为分值分别为(48.28±11.53)分、(59.96±11.62)分,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有助于其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制服务下糖尿病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中心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930人,与签约家庭医生的520人作为管理组,提供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未与签约家庭医生的410人为对照组,以常规慢性病管理方式管理。结果:管理1年后,签约组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值和体重指数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关指标管理有效,对提高糖尿病社区管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140-143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同伴支持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FPG、2h PBG和Hb A1C分别为(7.42±1.46)mmol/L、(9.43±1.52)mmol/L和(7.31±1.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5±1.69)mmol/L、(11.24±2.08)mmol/L和(8.52±1.3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4.25±2.12)分和(96.54±12.7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78±2.38)分和(82.37±11.6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采取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模式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血糖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纳入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某社区居住的2型糖尿病病人,共计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25例,采取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血糖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采取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护理干预模式后有效地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水平,从而提高了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更减轻了病人及家庭的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分析72例孕2428周诊断妊娠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对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4个方面的依从性干预组分别为79.9%、76.1%、90.5%、85.6%。对照组以上4个方面的依从性分别为43.0%、38.1%、60.9%、48.6%。各项指标比较.健康教育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前空腹血糖(5.99±0.24)mmol/L餐后2 h血糖(7.52±1.15)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5.42±0.75)mmol/L,餐后2 h血糖(6.82±2.29)mmol/L。健康教育组患者教育前空腹血糖(5.51±0.82)mmol/L、餐后2 h血糖(7.52±1.96)mmol/L,教育干预后空腹血糖(3.95±0.65)mmol/L,餐后2 h血糖(5.45±1.21)mmol/L。教育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依从性,降低了母婴在分娩时发生合并症与创伤的危险,控制了患者血糖,大大降低了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路径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14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路径干预组71例,对照组71例,分别建立糖尿病社区干预路径书和对照组干预病历,进行动态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及医患关系.结果 路径干预组干预后平均空腹血糖(6.1±1.3)mmol/L,餐后2h血糖(7.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0.9)%,急性并发症发生率1.4%(1/71);对照组干预后平均空腹血糖(7.5±2.2)mmol/L,餐后2 h血糖(9.3±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1.0)%,急性并发症发生率7.0%(5/69);2组主要干预指标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干预组医疗依从性、医患关系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路径干预,医生、患者对干预方法和目标明确,患者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是有效、规范的社区糖尿病干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郭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79-1980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建档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对糖尿病及易患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跟踪观察,普及糖尿病知识及健康防治教育,加强饮食、运动量化干预,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并进行降压、调脂、降血糖有效控制。结果:干预1年后,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知识的认识,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均较干预前认知水平有极显著性提高(均P<0.01);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建档后定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连续性、系统性,随访方便,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科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6.4%、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5±2.4)分、住院天数为(8.2±1.3)d;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79.8%、护理满意度评分(78.2±2.5)分、住院天数为(8.2±1.3)d;两组比较,x 2/t分别为11.040、40.463、32.783,P<0.01.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4.9±0.3)mmol/L、(6.3±2.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3±0.2)mmol/L、(8.8±2.6) mmol/L,组间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GDM患者开展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住院天数,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