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丹参酮类化合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结构与细胞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果 供试丹参酮类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NB4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NB4细胞共培养24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Ⅰ的IC50值分别为1.86、3.62 μg· mL-1,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IC50值均大于10 μg·ml-1;共培养48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IC50值分别为0.65、1.41、1.83、5.41μg·mL-1;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8、0.33、0.45、2.59 μg· mL-1.结论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NB4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提示丹参酮类化合物的A环为芳环时可增强细胞毒性,C环的呋喃环结构可能影响其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酮类化合物对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等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分别作用于白血病NB4细胞,以CD34+、CD38-、CD123+为标记确定NB4细胞中的LSCs,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LSCs的凋亡率.结果 在20 μmol·L-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Ⅰ条件下作用24h后,可显著诱导LSCs凋亡,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不能诱导LSCs凋亡.结论 丹参酮类化合物诱导NB4中LSCs的凋亡能力与其结构有关,与课题组前期报道的其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叶因涛  杨福军  徐文清 《医药导报》2009,28(10):1261-1264
目的 研究丹参酮化合物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其结构与细胞毒活性的关联性. 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丹参酮化合物,分别在24,48,72 h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 不同浓度(0.5~16.0 μg•mL-1)丹参酮ⅡA、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对HeLa细胞毒性均有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24 h的IC50值分别为:24.1,20.1,8.4,17.8 μg•mL-1;作用48 h的IC50值分别为:8.0,11.1,2.2,8.2 μg•mL-1;作用72 h的IC50值分别为:4.6,3.5,1.5,8.1 μg•mL-1. 结论 丹参酮化合物对HeLa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中二氢丹参酮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细胞毒性最强. A环为芳香环与D环呋喃环的结构差别使其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陈燏 《海峡药学》2013,(8):49-51
目的测定参松养心胶囊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甲醇-0.5%甲酸(80∶2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35℃。结果二氢丹参酮Ⅰ在线性范围0.0145~1.45μg·mL-1(r=0.9998)、隐丹参酮在线性范围0.0356~3.56μg·mL-1(r=0.9999)、丹参酮Ⅰ在线性范围0.0223~2.23μg·mL-1(r=0.9997)及丹参酮ⅡA在线性范围0.0724~7.24μg·mL-1(r=0.9999)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0%、99.54%、98.57%和98.46%,4种化合物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24%、0.67%、1.45%和1.13%。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参松养心胶囊中丹参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ⅡA)、丹参酮Ⅰ(TAⅠ)、隐丹参酮(CTA)及二氢丹参酮Ⅰ(DIA Ⅰ)对U26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CCK法检测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U26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的凋亡,用PI法检测细胞周期;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MSCs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 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U26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DIA Ⅰ较其余3种化合物的作用更强,引起细胞早期凋亡较多,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DIAⅠ能明显抑制IL-6的分泌,其余3种化合物对IL-6的分泌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IA Ⅰ能明显抑制多发性骨髓细胞株U266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SCs分泌IL-6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6~3.36μg(r=0.999 9),4.772~47.72μg(r=0.999 8),0.019 3~0.192 8μg(r=0.999 8),0.072~0.72μg(r=0.999 7),0.077 2~0.772(r=0.999 8)和0.174 4~1.744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100.4%,98.6%,100.0%,99.3%和99.1%,RSD值分别为1.58%,1.25%,1.09%,1.21%,1.10%和1.06%。结论该法同时测定了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及丹参酮ⅡA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四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 (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094~0.376μg(r=0.9999),0.0360~1.4400μg(r=0.9999),0.0224~0.896μg(r=0.9998)和0.0300~1.200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99.9%(3.3%)、101.7%(0.28%)、98.7%(1.0%)和100.8%(0.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叶锦鸡儿中异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利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观察小叶锦鸡儿中分离出的3种异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雁靛黄素(Ⅰ)、高丽槐树-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和芒柄花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宫颈癌细胞株、人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化合物Ⅰ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0.2、16.9μg.mL-1;化合物Ⅱ对乳腺癌细胞株、肝癌细胞株均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7.9、18.8μg.mL-1;化合物Ⅲ对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但不呈现浓度依赖关系,对其他两个细胞株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Ⅰ、Ⅱ对两种细胞株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Ⅲ不具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采用Kinetex核-壳技术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丹酚酸B)和254 nm(丹参酮类)。结果: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5个成分浓度分别在3.40~850μg.mL-1(r=0.9998),0.96~240μg.mL-1(r=0.9999),2.04~255μg.mL-1(r=0.9995),0.27~68μg.mL-1(r=0.9998),1.12~210μg.mL-1(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n=3)在97.32%~104.9%之间,RSD≤4.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芝麻素及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 2080μg·mL-1芝麻素对A-549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而随着浓度增加,至70μg·mL-1时,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减弱,IC50浓度为40μg·mL-1。0.00180μg·mL-1芝麻素对A-549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而随着浓度增加,至70μg·mL-1时,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减弱,IC50浓度为40μg·mL-1。0.00120μg·mL-1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P<0.01),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浓度为1.0μg·mL-1;40μg·mL-1芝麻素+1.0μg·mL-1吉西他滨组的增殖抑制作用更为显著(P<0.01)。40μg·mL-1芝麻素组、1.0μg·mL-1吉西他滨组和芝麻素+吉西他滨组作用A-549细胞48 h后在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受抑制细胞核浓缩,细胞核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Ca2+浓度水平增高,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联用组均显著高于两药单用组(P<0.01)。结论芝麻素联合吉西他滨可协同抑制A-549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浆内Ca2+浓度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激活caspase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