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丹 《首都医药》2011,(9):49-51
女性围绝经期的定义女性围绝经期(在国内俗称"更年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医学上定义为: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  相似文献   

2.
女性围绝经期的定义 女性围绝经期(在国内俗称"更年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医学上定义为: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它是生育期结束的标志.围绝经期在绝经前及绝经后均有10余年的时间,总共约20余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阮祥燕 《首都医药》2011,(11):53-54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按WHO的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变化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至最终月经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历经2~8年(平均5年)。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 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 按WHO的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变化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至最终月经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历经2~8年(平均5年).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与卵巢的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国内外不同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围绝经期各种症状发生比率不同。那么,深圳市福田区是经济较发达城区,她们的围绝经期症状表现如何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自深圳市福田区10个街道40~60岁女性常住(户籍人口和在福田区居住时间≥6个月的暂住人口)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女性绝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绝经期等级评定量表调查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0~60岁女性300例,并以问卷形式收集其一般资料。结果济宁地区女性平均绝经年龄(49.21±2.36)岁,以抠体症状发生率87.4%最高,最常见的症状为肌肉关节症状、潮热出汗、睡眠障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个层面的症状发生率及MRS评分明显高于生育晚期。固绝期女性心理症状发生率及MRS评分最高,而泌尿生殖道症状在绝经后期女性中发生率及MRS评分最高。结论济宁地区女性绝经综合征发病率高,医务工作者应加强探讨围绝期女性保健需求,建立绝经门诊,从而为提高女性对疾病的意识程度、早期识别及治疗相关症状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尼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 ,此期间可出现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重者可影响工作、学习与生活 ,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为了提高此期间妇女的生活质量 ,控制月经及全身症状。我们应用尼尔雌醇治疗围绝期综合征 3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8— 0 7~ 2 0 0 0— 0 7,门诊就诊的有围绝经期症状者 30例 ,年龄为 4 4~ 5 6岁 ,平均 4 .96± 3.4 5岁。自然绝经 1~ 6年 ,血清促卵泡素 (FSH)均为绝经水平 (>4 0 IU/ L)服药前均无激素类药物服用史。1.2 服药方法尼尔雌醇 (上海十二制药厂制造 ) ,每月…  相似文献   

8.
<正>围绝经期为绝经前、后时期,临床常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其与育龄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显著增高~([1,2])。本研究经阴道容积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灶容积及局部微循环状态,与宫腔镜病理结果对照,以期进一步提高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围绝经期排除非内膜因素引起出血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3~56岁,平均(49±4)岁。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82例和恶性组9例,所有患者行阴道容积超声(3D-TVS)检查,获取标准图像后储存,并在检查后行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  相似文献   

9.
龚明霞  吴俊妍 《安徽医药》2013,17(4):590-591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变化和血脂指标变化的关系,为围绝经妇女保健提供指导。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集了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门诊402例40~65岁妇女,按月经情况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间性激素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三组妇女中FSH水平在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妇女中显著增高(P0.05),E2水平在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妇女中不同程度降低,以绝经后期组显著(P0.05)。三组妇女的血脂指标TG、TC和LDL-C逐渐增高(P0.05),HDL-C的变化三组间不显著。结论围绝经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首先表现为FSH的增高,E2水平的降低相对滞后。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TG、TC、LDL-C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正>女性一般于绝经前5~10年,生殖功能开始减退,绝经后6~8年可认为进入老年,可见围绝经期可达20年之久,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为87.6%,因此研究和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对保障女性身心健康,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1]。西医研究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卵巢功能减退及雌激素不足造成的,机体内分泌紊乱,从而引起相关疾病,因此可选择激素进行治疗,但由于激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3例围绝经期妇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门诊就诊的83例绝经前期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体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检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与绝经前期女性比较,具有更高的心率与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血脂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指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特殊时段。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用妈富隆治疗低龄妇女(年龄44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6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女性更年期是指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而至月经终止的一段时间。由于更年期的定义含糊,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使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一年)。绝经是指月经完全停止一年以上。绝经年龄因人而异,我国城市妇女目前平均绝经年龄为  相似文献   

14.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予激素替代治疗(HRT)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KP) ,尿钙/肌酐比值变化。此期为骨质疏松症妇女补充性激素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 1研究对象:对象为自然绝经1年以上,经X线照片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妇女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年龄48~62岁,平均56 5岁;对照组年龄49~65岁,平均57 3岁;两组绝经年限分别为(6 3±1 2)年和(6 4±1 5)年,研究组骨阴影淡化Ⅰ度15例、Ⅱ度8例、Ⅲ度7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0例、6例。伴有潮热多汗、感觉异常、失眠、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症状。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抽出绝经前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的3组女性患者,比较心血管疾病(CHD)在不同年龄的发生率.结果 心血管疾病(CHD)在绝经前期女性中很罕见,其发生率在45~54岁(即绝经过渡期年龄)后显著增加.结论 妇女在绝经前期受到雌激素的保护所致,其心血管疾病(CHD)很低,且发病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男性.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绝经后阴道出血、闭经是妇科常见症状。我院用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检测围绝经期、绝经后行激素替代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中,围绝经期44例,年龄41~50岁,因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22例,年龄51岁以上(以最终月经为绝经后,在1年以上),因阴道出血、阴道不适、分泌物增多给予激素替代治疗。1.2 方法 仪器为Medison SA-5000型超声仪。阴道探头  相似文献   

17.
<正>围绝经期失眠是指女性在围绝经期间(一般在4555岁之间)出现的以夜间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甚至醒后难以入睡,白天困倦,疲乏无力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常伴有烘热汗出、心悸、健忘、月经紊乱、头晕、心烦易怒、焦虑等症状。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在腹针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腹针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理阶段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欣  周家德 《安徽医药》2010,14(4):425-428
目的探讨育龄期、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照分析13例育龄期、43例围绝经期和84例绝经后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育龄期组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占53.8%、围绝经期组与绝经后期组均以异常的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分别占62.8%和92.9%,育龄期、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的腺癌分别占84.6%、83.7%和81.0%。育龄期、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的Ⅰ期病人分别占76.9%、74.4%和56.0%。G1级在育龄期组、围绝经期组与绝经后期组中分别占69.2%65.1%和50.0%。育龄期组(84.6%)和围绝经期组(77.4%)的〈1/2肌层浸润者明显多于绝经后期(38.1%)(P〈0.05)。结论育龄期组、围绝经期组与绝经后期组子宫内膜癌都以腺癌为主,细胞分化都以高分化为主。重视异常阴道流血,可提高子宫内膜癌临床早诊率和早治率。育龄期的子宫内膜癌发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海淀山后地区部分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及对激素治疗的认知度,指导建立适合该地区老年女性的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56份,未绝经者出现月经改变的比例80.73%(176/218),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比例60.55%(132/218),已绝经者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比例78.26%(108/138),但是仅有31.46%(112/356)的被调查者因为月经改变或围绝经期症状就诊于妇科门诊或更年期门诊。该部分女性群体对绝经激素治疗(MHT)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低。结论提高围绝经期女性对相关症状的识别和对MHT相关知识的了解,探索围绝经女性分级诊疗健康管理模式,适时开始以MHT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利于减少老年女性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我国北方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处方用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北方地区25家三级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门诊处方用药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共收集合格处方10 124张,涉及患者7 480人,平均年龄(50.00±7.36)岁,就诊于以妇产科为主的多个不同科室。绝经相关治疗药品按照使用频次排序依次为激素药、中成药、植物药;激素药中用药频次排序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替勃龙、黄体酮(口服)、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均为口服制剂;然而这些药品在单次剂量和每日用法上均存在不同程度超出推荐范围的现象。结论: 目前国内绝经相关药物治疗日趋与世界接轨,激素补充治疗有待继续推广并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