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2004-2009学年度传染病发病状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西城区2004-2009学年度中小学生传染病统计报表,分析不同学段、不同年度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西城区2004-2009学年度学生共363 749名,传染病总数为2 141例,发病率为5.89‰,其中呼吸道传染病2 027例,发病率为5.57‰;消化道传染病114例,发病率为0.31‰。各学段学生水痘和痢疾的发病率均占首位,分别为4.15‰和0.31‰。传染病发病率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为10.06‰,3.45‰和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传染病监测工作中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是重点,尤其要加强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状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学校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6年中小学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6年累计报告传染病1 783例,男、女性别比为1.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2,P=0.001);发病高峰在3-5月和11-12月;发病年龄以7~9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例数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x2趋势=9 118.79,P<0.05);小学生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且高于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1.58,P<0.05);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73.98%),消化道次之(22.82%);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水痘(2.56‰)、手足口病(1.13‰)、流行性感冒(0.57‰)、猩红热(0.29‰)和流行性腮腺炎(0.26‰),其中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4种传染病发病率小学生均高于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1.79,37.76,117.18,62.60,P值均<0.05).结论 金山区小学生传染病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应加强小学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重点关注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了解2010-2017学年北京市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发病情况,以期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选择2010-2017学年年龄在6~22岁的学生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范围包括法定传染病和纳入北京市疾病监测系统的重点监测疾病.结果 2010-2017学年北京市学生人群中法定传染病和重点监测传染病发病率从2010-2011学年的1 213.48/10万下降到2016-2017学年的749.30/10万,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2010-2011学年的718.19/10万下降到2016-2017学年的523.50/10万.各学年均无报告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各学年发病率居前4位的为猩红热(80.13/10万)、细菌性痢疾(74.42/10万)、肺结核(22.70/10万)、HIV(含艾滋病)(4.03/10万);丙类传染病各学年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157.62/10万)、手足口病(100.55/10万)、流行性感冒(51.39/10万)、流行性腮腺炎(49.47/10万);其他传染病以水痘(296.04/10万)为主.艾滋病、流行性感冒在近几学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小学生、初中生中猩红热、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多发,高中生、大学生中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结论 2010-2017学年北京市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均有明显下降趋势.北京市学生人群中传染病常规防控的重点疾病为猩红热、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水痘,需要重点关注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在高中生、大学生中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16—2020学年中小学传染病报告情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选择2016—2020学年(2016年9月1日—2021年8月31日)报告的中小学学生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2020学年闵行区中小学报告传染病19种,共12 321例,无甲类传染病和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法定传染病和重点监测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290.610、1 325.494,P值均<0.01)。乙、丙类传染病分别以猩红热、手足口病为主,重点监测疾病以水痘为主,发病率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231.357、680.991、1 261.883,P值均<0.01)。发病前5位依次为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不同类型传染病发病率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发病率最高,以猩红热和水痘为主,初中和高中发病率最高者均为水痘。结论:2016—2020学年闵行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水痘、猩红热和手足口病发病居前3位,小学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及监督现状,为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18个协作区县辖区内180所中小学校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传染病流行情况、学校卫生管理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流行的传染病前7位主要是水痘(4.65‰)、流行性腮腺炎(2.35‰)、流行性感冒(1.38‰)、感染性腹泻(1.1‰)、风疹(0.75‰)、肺结核(0.66‰)、手足口病(0.5‰)。郊县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率著高于城区学校学生(P0.05)。绝大部分学校在传染病疫情管理、学生晨检制度建设方面具有较高的合格率,但新生入学预防接种检查及预防接种补种查验方面合格率仅约50%。郊县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多项指标均低于城区学校(P0.05)。结论重庆市中小学校近年来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为呼吸系统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肺结核、手足口病,经消化道传染的疾病主要为感染性腹泻。郊县学校传染病发病率高于城区学校,提示郊县学校传染病防控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是今后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川区所有中小学、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预警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中小学、托幼机构学生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累计报告学校传染病病例2 328例,平均发病率为352.86/10万,发病涉及9个病种。发病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963例)、水痘(719例)、手足口病(313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1.37%、30.88%、13.45%。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消化道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15%。托幼机构以手足口病为主,占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0.79%。学校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春季和冬季。结论 重庆市南川区近6年学校传染病总体情况可控,但形势不容乐观。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以流行性感冒、水痘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托幼机构防控的重点是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尤其要加强乡村小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部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征,为制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军队疫情直报系统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26/万,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7.03/万上升到2015年的9.98/万,各年度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病最多的是肺结核,占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5.11%;其次为水痘(占26.89%),流行性腮腺炎(占8.77%)、麻疹和风疹(各占5.16%)、流感及流感样病例(占4.05%),这6种疾病共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5.14%.各年、月份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年间共发生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40起,分别占各类传染病聚集性发病疫情总数的86.96%和发病总人数的88.36%.2009年新增甲型H1N1流感,2013年新增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病(腺病毒感染).结论 该部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呈整体上升趋势,且聚集性发病逐年增多,肺结核常年高发,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好部队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2 - 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幼托儿童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方法 根据2012 - 2016年松江区幼托儿童传染病疫情资料,对传染病的发病顺位、主要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 - 2016年全区幼托儿童共报告传染病11种10 714例,年均发病率55.11‰,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发病占同时期全人群发病的20.36%。5年间传染病主要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6.98%;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23.00%;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病占0.02%。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为发病率前3位的传染病,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5.64%、9.66%、4.90%;发病病例月份分布以5、6 月(32.42%) 和11、12、1月( 27.09%) 为高峰,呈季节性双峰分布;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九亭镇、新桥镇、泗泾镇。结论 2012 - 2016年松江区幼托儿童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现阶段应根据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的不同流行特征采取监测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楚雄市幼托儿童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幼托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楚雄市幼托儿童共报告传染病12种1 193例,总发病率1 885.0/10万;以消化道传染病(65.2%)和呼吸道传染病(34.6%)为主。发病数居前5位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98.2%)。4~7月是发病高峰期(71.7%),手足口病和水痘是影响发病高峰的主要病种。城区幼托儿童发病率(2 369.5/10万)高于农村幼托儿童(591.5/10万)。3岁组发病数最多(31.4%)。结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仍然是幼托儿童传染病的主要病种,手足口病及水痘是防控重点。强化晨检、隔离消毒及健康教育,加强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是控制传染病在托幼机构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13年北京市宣武区中小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有效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病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中小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宣武区2011-2013年学校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9种512例;3年平均发病率为405.5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集中于秋冬季,肠道传染病发病集中于夏秋季;发病地区广泛;小学阶段发病率为16.54‰,中学阶段发病率为3.74‰。结论 宣武区学校应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根据流行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疫苗接种,增强学生群体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三明市学校传染病疫情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2005-2014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三明市各类学校共报告传染病28 867例,年均发病率627.22/10万,占全人群总发病数的26.6%.报告发病数前5位:流行性腮腺炎(8 686例)、手足口病(7 293例)、水痘(5 144例)、乙肝(2 300例)和风疹(1 082例).病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60.1%).性别比1.7:1,病例主要在小学(39.2%)和托幼机构(37.6%).发病高峰在3~6月和11~12月(56.3%).10年共报告暴发疫情86起,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84.9%,消化道传染病占15.1%.结论 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针对不同年龄学生,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了解2008-2013年永康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关部门进行学校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永康市2008-2013年中小学生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9种3 140例(死亡1例),6a平均发病率为457.56/10万.中小学生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同期全人群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78.76,70.98,P值均<0.01).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数的73.0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双峰分布.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7.71%.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占51.24%.结论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高中生,丙类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小学生.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了解厦门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特征和趋势,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3厦门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厦门市共报告幼托儿童传染病19种10 840例,年均发病率为1 436.15/10万.报告1例死亡病例,死因为手足口病.乙类、丙类、非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33.68/10万、1 119.37/10万、183.10/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722.84/10万)、流行性腮腺炎(236.09/10万)、水痘(182.17/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123.48/10万)、猩红热(60.15/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95.07/10万、530.74/10万、9.94/10万、0.40/10万,构成比分别为62.32%,36.96%,0.69%,0.03%.月份分布以5月(21.97%)和12月(8.63%)为高峰点,呈季节性双峰分布.报告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数分别为28和2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厦门市幼托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为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猩红热居发病率前5位.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部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概况及变化趋势,为部队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Excel 2003软件对某部2000- 2009年呼吸道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该部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最高,为1.02‰;以每年的3、4、5月发病率较高;肺结核、水痘发病率较高且增加明显;战士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川区所有中小学、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预警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中小学、托幼机构学生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累计报告学校传染病病例2 328例,平均发病率为352.86/10万,发病涉及9个病种。发病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963例)、水痘(719例)、手足口病(313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1.37%、30.88%、13.45%。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消化道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15%。托幼机构以手足口病为主,占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0.79%。学校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春季和冬季。结论 重庆市南川区近6年学校传染病总体情况可控,但形势不容乐观。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以流行性感冒、水痘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托幼机构防控的重点是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尤其要加强乡村小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分析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流行特征和原因,为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系统监测数据,描述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流行特征,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情况.结果 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0.28%,缺课的首位原因为发热,占全部缺课病例的42.95%;其次为呼吸系统症状/疾病(22.24%)、消化系统症状/疾病(10.60%)以及传染病(6.45%);缺课病例集中于11-12月及3-5月,各种病因所致缺课分布高峰的时间不同;各学年男生缺课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不同学段之间,小学缺课率最高,高中最低,各学年不同学段缺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传染病和伤害所致的平均缺课天数最多(6.7,5.2d).结论 小学生及男生是缺课的重点关注人群.应根据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病因及其时间分布特点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学生缺课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10-2012年水痘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水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区2010-2012年水痘发病处于较高水平,但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区43个街乡均有病例报告,城市地区的水痘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低于农村地区;全年发病有两个高峰期和两个低谷期;年龄最小的1月,最大的87岁。15岁占63.35%,发病率最高为6岁组,学生发病最多占42.46%。小学和托幼机构最易发生暴发。结论 2010-2012年朝阳区水痘发病的重点人群为托幼机构儿童和中小学生,需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水痘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3-2017年栾川县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提供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栾川县学校及托幼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统计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结果 2013-2017年栾川县学校及托幼机构共报告传染病1 080例,其中托幼机构报告632例(58.52%),小学报告346例(32.04%),中学报告102例(9.44%)。就疾病种类而言,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感染性腹泻以及乙型病毒性肝炎构成比分别为41.85%(452/1 080)、20.46%(221/1 080)、11.94%(129/1 080)、10.93%(118/1 080)、2.96%(32/1 080)。就发病时间而言,除假期外,各月均有发病,而3月、9月、11月发病率最高,合计构成比为51.30%(554/1 080)。结论春秋季节是传染病发病高峰期,应重点对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强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北京市西城区学校水痘暴发的流行特征,为调整现有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某区2007-2010年学校水痘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北京市西城区2007-2010年共报告学校水痘病例l 149例,累计发生水痘暴发疫情12起,无死亡病例.水痘的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10-12月.小学生水痘发病率(5.48‰)高于大学生(1.72‰)和中学生(2.17‰).水痘患者中有免疫史的人群占患病总数的61.71%,而在有水痘疫苗免疫史的患者中接种时间距发病时间超过5 a以上的占53.31%.结论 水痘冬春季高发,以轻度病例为主,小学是水痘防病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0-2013年天津市河东区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水痘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天津市河东区水痘疫情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以及Excel 97-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天津市河东区共发生水痘疫情28起,罹患率为16.0‰(605/37 931)。每年3-4月及11-12月疫情发生较多,尤以11月份最多,占总暴发疫情起数的5/8。在发病年龄构成比中,以7~12岁者居多,占83.0%;在发病人群构成比中,以学生居多,尤以小学生最多,占学生总数的91.0%。暴发疫情以六年级学生发病为主,占50.9%。疫情持续时间与波及班级数、报告及时性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6、0.610(P0.01)。结论天津市河东区水痘发病率较高,疫情多发生在11月份,以7~12岁小学生发病为主,疫情持续时间与波及班级数、报告及时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