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观遗传调控指的是在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的可遗传性改变。目前,已知的表观遗传调控的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大量研究证实,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表观遗传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病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这三种主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调节来探讨表观遗传调控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表观遗传修饰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改变DNA序列。m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28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可能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手段和结果,参与生物体正常的生长调控,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异常表达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并影响其发展和预后。此文就mi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及其在消化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修饰的一门学科。表观遗传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和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等。目前,对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调控上,其机制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肿瘤遗传学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已对肿瘤的临床治疗产生影响,例如用于治疗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但只有少部分患者具有这种遗传学改变。表观遗传在各种肿瘤中均发生异常改变,且在一定条件下表观遗传改变可以逆转,因此,以表观遗传学为基础的精准治疗将更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已有研究发现表观遗传改变可作为化疗药的敏感性标志物,如MGMT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对烷化剂敏感的标志物,CHFR甲基化是胃癌对多西他赛耐药的标志物等。表观遗传药物也已用于临床,如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ecitabine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已用于肿瘤的治疗。目前,许多针对表观遗传调控关键分子的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联合应用不同的表观遗传药物或化疗药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表观遗传异常频繁发生于各种肿瘤,表观遗传改变可能成为肿瘤的诊断、预后和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能够调控许多基因的表达,且这些表观遗传学改变在一定条件下逆转,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免疫耐受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抗体应运而生,以CTLA-4、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取得了突出的进展。肿瘤细胞通过表观遗传调控,直接或间接下调肿瘤细胞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的表达,影响免疫系统识别或损害免疫系统的活性。因此,表观遗传治疗结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有望获得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冯巩  吕怡凡  李芮琦  赵文娟  陈玉艳  叶峰  弥曼 《肝脏》2023,(10):1154-1157
代谢性脂肪性肝病(MAFLD)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其特点是肝脏脂肪沉积、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AFLD中存在多种关键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如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组蛋白修饰和microRNA及长非编码RNA的调控异常等。这些改变可能影响到MAFLD关键生物学过程,进一步促进疾病发展。此外,表观遗传学调控还与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MAFLD的发生和发展。本综述总结MAFLD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未来MAFLD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观遗传学变化常受环境等后天因素调控,是食管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本文综述参与食管癌发生和演进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与染色质重塑、miRNA、长链非编码RNA等,分析总结表观遗传学变异在食管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为食管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是在基因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性改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炎性细胞因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内膜下的胆固醇晶体等刺激巨噬细胞,诱导其发生表观遗传学改变,从而导致巨噬细胞无法正常转录。靶向干预泡沫细胞的表观遗传改变可能是抑制巨噬细胞表型转变及降低粥样斑块形成速度的有效治疗策略。组蛋白修饰异常、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改变在调控巨噬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樊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20):1951-1955
肿瘤不仅是遗传性疾病,同时也是由基因转录沉默所引起的表观遗传学性疾病.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的一门科学.肿瘤中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包括影响基因差异表达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和染色质重塑等几个方面,表观基因型(epigenotype)是描述有共同基因型的不同类型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和基因失活模式,表观遗传学机制决定了表观基因型的形成.肿瘤表观遗传学机制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组织特异性,因此认识肿瘤中表观基因型将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由酒精、胆结石、高脂及吸烟等多种生活环境因素诱导的胰腺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研究提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如酒精、胆结石、高脂、吸烟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及炎症反应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虽然急性胰腺炎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仍为进一步理解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表达的学科,经典的表观遗传学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micro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也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食管癌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中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的形成受遗传学和表现遗传修饰的影响.基因突变或缺失(遗传学)参与肿瘤的形成,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RNA干扰等(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基因组筛选技术的发展,胰液中DNA甲基化定量检测是诊断胰腺癌的潜在工具,以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为基础的表观遗传学是胰腺癌治疗领域中的新靶点.本文对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表遗传修饰异常,以及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前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长链非编码RNA可在转录及转录后等多个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代谢、凋亡等生理过程。H19作为长链非编码RNA的一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通过基因组印记、染色质修饰等表观遗传学方式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各种生物学活动。而最近研究发现,H19在泌尿系肿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着重从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方面探讨H19与泌尿系肿瘤的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表观遗传修饰是连接环境与遗传因素的桥梁。表观遗传包括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染色质组蛋自修饰、RNA编辑等各种基因调控方式。近些年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步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肥厚性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相关候选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修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如雌激素受体(ER)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血管紧张素I b型受体(AT1b)编码的基因低甲基化与高血压发病可能相关,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可能介导冠心病的发病等。本文就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中DNA甲基化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调节体内多种生理、病理程序,其表观遗传和转录水平的调控异常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的发生。长链非编码RNA能从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等多个水平调节与心脏发育、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多种肿瘤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同时研究证实一些长链非编码RNA能与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形成调节网络参与调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及肿瘤的侵袭、迁移。本综述主要总结了近年来与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DNA甲基化与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Yu L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03-404
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本质是细胞内遗传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epigenetic regulation)的紊乱。国内外对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与疾病的关系已有深入的研究。相对而言,染色质所携带的表观遗传信息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刚刚开始被认识。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称为表观遗传调控,其分子基础是DNA甲基化以及染色质的化学修饰和物理重塑。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巨大的影响,而表观遗传调控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互动关系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控制基因表达而不影响基因序列的表观遗传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机制之一,甲状腺肿瘤中抑癌基因甲基化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及肿瘤的浸润转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转录后与DNA结合的蛋白的修饰,而不是DNA序列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表观遗传因素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其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表观遗传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表观遗传调节机制,尤其是组蛋白修饰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总结并讨论国内外组蛋白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人们认识到几乎所有人类肿瘤都是由表观遗传学异常与基因改变共同引起并促进其演变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主要包括DNA甲基化改变和组蛋白修饰,这两种调控模式本身及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可导致印记丢失,染色质重塑,非必需重复序列的转录、基因的异常活化以及抑制肿瘤发生和演进基因的异常沉默等,在异常的克隆性增生和癌性增生的级联事件起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酵母模型中的研究更深入的理解了肿瘤干细胞的定义以及引起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各种特性,优化肿瘤的早期诊断,改善肿瘤的预后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心律失常, 发病率高, 危害严重, 研究房颤的发生机制具有重大临床意义。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学修饰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机制在基因的转录、翻译、心房电重塑、结构重塑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房颤表观遗传学研究开拓了房颤发生机制研究的新思路, 可能为房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