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一丙泊酚序贯给药在机械通气病人程序化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需机械通气且预计镇痛、镇静超过72h的危重病病人42例,在持续泵入芬太尼镇痛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组(P组)、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组(M—P组),以Ramsay评分3分~4分为镇静目标,密切观察3组病人镇静效果、镇静药物总量、费用、停药后清醒时间(即每日唤醒计划实施情况)及停药后躁动情况,镇静前、镇静后1h、镇静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的变化。[结果]在镇静过程中,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镇静能够达到单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的镇静疗效,可避免单用咪达唑仑镇静停药后苏醒时间过长的缺点,同时较单用丙泊酚组费用低。[结论]在程序化镇静中实施咪达唑仑一丙泊酚序贯给药,配合精心护理,不仅能有效避免苏醒时间长、躁动等不安全因素,还提高了病人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章凤  陈莲芳  朱红娟  杨梅 《护理研究》2012,26(34):3218-322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给药在机械通气病人程序化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需机械通气且预计镇痛、镇静超过72h的危重病病人42例,在持续泵入芬太尼镇痛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组(P组)、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组(M-P组),以Ramsay评分3分~4分为镇静目标,密切观察3组病人镇静效果、镇静药物总量、费用、停药后清醒时间(即每日唤醒计划实施情况)及停药后躁动情况,镇静前、镇静后1h、镇静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在镇静过程中,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镇静能够达到单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的镇静疗效,可避免单用咪达唑仑镇静停药后苏醒时间过长的缺点,同时较单用丙泊酚组费用低。[结论]在程序化镇静中实施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给药,配合精心护理,不仅能有效避免苏醒时间长、躁动等不安全因素,还提高了病人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冯梅 《全科护理》2009,7(31):2826-282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镇静和遗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46例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和遗忘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Ramsay镇静评分和遗忘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和遗忘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已被用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但HIFU对子宫体实肿瘤的单次治疗一般均需在麻醉下进行,本文通过观察、分析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一般镇痛、镇静条件下的HIFU治疗,旨在探讨非麻醉状态下HIFU单次辐照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镇静镇痛治疗已经成为重症监护室基本规范技术之一,最常用的镇静药物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二者均有镇静及顺行性遗忘作用,单一使用咪达唑仑长期镇静可引起苏醒延迟、药物耐受、戒断症状等不良反应,而丙泊酚因价格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缺点使用受限。本文观察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镇静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和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镇静和遗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46例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和遗忘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Ramsay镇静评分和遗忘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应用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和遗忘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60例危重病人机械通气后采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观察效果,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病人经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镇静、镇痛后能与呼吸机同步,心率减慢,血压平稳,镇静有效52例,镇静过度8例.提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联合应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给予镇静、镇痛治疗,起效快、代谢快、副反应少,可降低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8.
郑少霞  张映芬  徐小莉 《全科护理》2012,(34):3178-317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用于兴奋期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0例兴奋期急性酒精中毒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咪达唑仑。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漏诊及误诊情况、就诊环境及就诊秩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能得到及时的诊治,护理较为方便,漏诊和误诊较少,就诊秩序及就诊环境较好。[结论]通过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及护理,兴奋期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5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联合镇静组,每组45例。在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基础上,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治疗方案,比较3组患者干预后1、6 h的Ramsay镇静量表(RSS)评分与生命体征、住院相关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后1 h,右美托咪定组RSS评分高于咪达唑仑组、联合镇静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咪达唑仑组、联合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干预后6 h, 3组RSS评分、HR、呼吸频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每日唤醒时间长于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舒芬太尼镇痛用量大于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良记忆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病灶消融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30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灶消融率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患者年龄、子宫位置、病灶位置、病灶弥散程度、病灶的MRI信号强度等进行分组,术后1周内通过增强MRI进行病灶消融率评估。分析年龄、子宫位置、病灶位置、病灶弥散程度、病灶MRI信号强度等因素对消融率的影响。结果 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后显示子宫底病灶和后壁病灶的平均消融率均小于前壁病灶的平均消融率(P<0.05);超声治疗强度越大,平均消融率越大(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位置和超声治疗强度对聚焦超声消融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5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方案,观察组接受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镇静、镇痛方案。观察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Ramsay镇静评分3~4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机顺应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谵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在ICU呼吸衰竭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短时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应用咪达唑仑和吗啡作为补救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平均SAS分值、静推咪达唑仑的次数和总量、有效镇静的比率、最高的NRS分值、静推吗啡的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停用镇静药物后撤机时间、停药后的拔管时间、谵妄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咪达唑仑(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停药后撤机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吗啡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病患者中镇痛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及效价比.方法 前瞻性将ICU内119例需行镇静镇痛且预计超过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组,n=30例)、曲马多-咪达唑仑组(B组,n=29例)、盐酸哌替啶-咪达唑仑组(C组,n=30例)和吗啡-咪达唑仑组(D组,n=30例).A、B、C组分别给予芬太尼-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曲马多肌注联合咪达唑仑、盐酸哌替啶肌注联合咪达唑仑;D组给予吗啡-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分别应用数字评分法和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系统评价镇痛镇静效果,数字评分≤3分为成功镇痛,RASS评分-1~-3分为成功镇痛;记录人均每日用药费用、镇静药物每日用药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CRP浓度.结果 四组方法均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A、D组同时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A、D组患者人均每日镇痛镇静药消费低于B、C组(P<0.05),用药超过2 d后,A、D组镇静药物用量低于B、C组(P<0.05);A、D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APACHEⅡ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小于B、C组(P<0.05).结论 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同时减轻炎症因子生成,在危重病患者的镇痛镇静中有较高的效价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24 h<机械通气时间<72 h)同时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3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41例).两组均静脉持续泵入芬太尼0.7~1.5μg·kg-1·h-1镇痛治疗,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OPT)评分0~3分,每小时进行1次疼痛评分,当COPT评分> 4分时追加芬太尼用量0.5μg/kg.达到镇痛目标后给予镇静治疗,其中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2 min静脉推注0.05 mg/kg负荷量,之后静脉泵入0.03~0.30 mg·kg-1·h-1;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0 min缓慢静脉泵入0.5~1.0μg/kg负荷量,之后持续泵入0.2~0.7μg·kg-1·h-1;每小时进行1次镇静评分,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0分时增加镇静药物用量,RASS<-2分时减少或停用镇静药物用量.在此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入住ICU总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总量(mg/kg:0.03±0.01比3.35±1.39)、每小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μg·kg-1·h-1:0.66±0.13比59.78±19.44)、芬太尼用量(μg·kg-1·h-1:0.40±0.21比0.57±0.26)、每小时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元:1.41±0.86比2.00±0.84)、每小时ICU总治疗费(元:264.42±99.55比297.80±138.70)均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减少(均P<0.05);每小时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增加(元:8.97±5.05比7.78±4.22);机械通气时间〔h:43.58(39.83,53.58)比58.58(46.17, 65.50)〕、拔管时间〔h:1.00(1.67,0.58)比3.67(2.00,5.50)〕、入住ICU时间〔h:57.25(47.33,67.37)比75.58 (64.67,90.83)〕 均较咪达唑仑组缩短(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增高〔低血压:29.27%(12/41)比7.69%(3/39)、心动过缓:24.39%(10/41)比5.13%(2/39),均P<0.05〕;谵妄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降低〔2.43%(1/41)比15.38%(6/39),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良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ICU的治疗费用,是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月经提前、经量增多,伴痛经进行性加重入院。结合症状体征并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予HIFU联合缩宫素注射液10 U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仅有轻度腹部、腰骶部疼痛,通过及时调整治疗参数后疼痛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个月患者痛经症状明显减轻,复查盆腔MRI增强扫描示大部分病灶坏死。结论 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症状缓解率及病灶体积消融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医师控制镇静这两种镇静方法的区别。方法选择外科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P组,咪达唑仑自控镇静组;D组,咪达唑仑常规镇静组。病人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术前访视病人时讲解PCA泵使用方法。入室后连续监测HR、ECG、BP、SPO2。P组使用Graseby9500型PCA泵,配方:咪达唑仑20mg 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量0.02mg.kg-1,维持速度为0.001mg.kg-1.h-1,PCS为0.02mg.kg-1,锁定时间为3min,PCS给药时间为30s。A组以咪达唑仑使用Graseby3500型微量泵持续输注镇静,负荷量0.02mg.kg-1,维持速度为0.001mg.kg-1.h-1,每隔10min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如达不到或超过理想的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4分),则增加或减少50%的速度,直至达到理想的镇静深度。镇静开始前给病人观看图片3张,术后12h询问病人记忆情况。使用VAS评分评估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咪达唑仑用量分别为P组(10±4)mg,A组(9±3)m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遗忘率P组87%,A组8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P组(89±6)、A组(71±8),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常规镇静这两种镇静方法均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病人更满意自控镇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镇静镇痛方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 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90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95例患儿应 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为M 组,95例患儿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为M+F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 镇静后,两组患儿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均在合理的镇静范围。M+F组患儿镇静后2、4、6、8、10、12小时 Ramsay评分更接近理想的镇静终点,与M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儿PAED 评分均显著降 低。随着镇静时间的延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降低幅度越明显。M+F组患儿镇静后2、4、6、 8、10、12小时PAED评分明显低于M 组(P <0.01)。M+F组患儿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准确完成指令时间、拔 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M 组(P <0.01)。M+F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 显少于M 组(P <0.01)。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可明显缓解患儿的疼痛,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减轻 躁动,还能缩短苏醒时间和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咪达唑仑在小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小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危重患儿58例,机械通气后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及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咪达唑仑镇静后,患儿的血压无明显影响;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分析各指标在用药前后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咪达唑仑是一种较理想的镇静药物,提高了患儿对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耐受性,值得在小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在机械通气重症肿瘤病人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机械通气重症肿瘤病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5例,试验组施以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治疗,对照组施以咪达唑仑联合布托啡诺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布托啡诺用药量、镇静时间、唤醒时间、谵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用药量、谵妄发生率较低,镇静时间与唤醒时间较短,呼吸功能较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无差别。[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应用于机械通气重症肿瘤病人镇痛镇静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吗啡-咪达唑仑与普鲁泊福、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 93例需要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普鲁泊福组:首剂1 mg/kg,维持剂量1 mg/(kg·h).吗啡-咪达唑仑组:吗啡首剂0.05 mg/kg,维持剂量0.05 ms/(kg·h);咪达唑仑首剂0.15 mg/kg,维持剂量0.05 mg/(kg·h).咪达唑仑组:首剂0.15 mg/kg,维持剂量0.05 mg/(kg·h).根据Ramsay镇静评分逐渐增加镇静药物剂量.记录镇静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镇静费用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咪达唑仑组停镇静药至拔管时间为(6.0±2.4)h,长于普鲁泊福组的(4.6±1.7)h(P<0.01).吗啡-咪达唑仑停镇静药至拔管时间(5.6±2.7)h与普鲁泊福组(4.6±1.7)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咪达唑仑组镇静费用(101.7±20.4)元低于咪达唑仑组(127.7±21.3)元(P<0.05)及普鲁泊福组(199.7±65.9)元(P<0.01),咪达唑仑组及吗啡-咪达唑仑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普鲁泊福组[分别为3.2%(1/31)、9.7%(3/31)、35.4%(11/31),P<0.05,P<0.01].结论 吗啡-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较普鲁泊福及咪达唑仑更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