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酸通痹汤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6)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n=66)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降酸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症状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UA)等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CRP、IL-8、ESR、U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TNF-α、CRP、IL-8、ESR、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酸通痹汤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TNF-α、IL-8、ESR、CRP水平。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8):1049-1050
目的:研究利湿泻浊汤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同时观察对于患者血沉、尿酸等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利湿泻浊汤进行治疗;治疗1疗程后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3.33%,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胀、VAS评分与颜色均有所改善,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研究组上述各项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UA、ESR均有所好转,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ESR及Scr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利湿泻浊汤能够有效改善痛风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患关节相关症状,促进血沉、尿酸等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予相同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关节肿痛总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BUA、ESR、CRP及关节肿痛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BUA、ESR、CRP及关节肿痛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痛风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痛风茶饮用,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嘌呤能受体(P2X7R)、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发红及局部皮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UA、ESR、P2X7R、IL-1、IL-8、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结论痛风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IL-1、IL-8、CRP、TNF-α、P2X7R水平及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痛风汤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非布司他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痛风汤连续治疗2个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ESR、UA的水平。记录两组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ESR、UA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RP、ESR、U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和关节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非布司他片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痛风汤能提高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CRP、ESR、UA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史楠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9):51-53,67
目的:观察消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痹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关节肿痛评分与指数、炎症因子水平[血尿酸(B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介素-1β(IL-1β)、环氧酶-2(COX-2)]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 (37/40),高于对照组的80.0% (32/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关节肿痛评分与指数及BUA、hs-CRP、ESR、IL-1β、COX-2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痹汤可显著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这与其可降低BUA和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范斌 《四川中医》2020,38(2):113-116
目的:观察清利活血解毒汤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利活血解毒汤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UA)、血沉(ESR)、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评分,关节疼痛缓解、红肿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前两组ESR、CRP、WBC计数、SUA、TNF-α、IL-6水平及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缓解、红肿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利活血解毒汤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关节症状,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沈丕安名老中医自拟方生地红藤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地红藤汤。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关节疼痛、肿胀改善情况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及肿胀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及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SR、CRP、UA、IL-1β、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SR、CRP、UA、IL-1β、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地红藤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同时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3):525-528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UA、ESR、IL-1β、TNF-α、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记录疼痛的缓解时间,监测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沉(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的77.9%,差异性显著(χ2=5.862,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其痛感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UA、ESR、IL-1β、TNF-α、COX-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利于促进关节痛感的缓解,其机制与调控UA、ESR、IL-1β、TNF-α、COX-2等细胞因子水平以抑制炎症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凸显出中医辨治急性关节炎性病变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秋水仙碱、塞来昔布口服,疗程为7d。观察临床疗效、关节肿痛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和临床安全性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与对照组的85.71%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痛指数、血IL-6、ESR、CRP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UA水平明显下降(P〈0.05),无胃肠道不良反应(P〈0.01)、血常规异常、肝肾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自拟痛风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片,秋水仙碱片和泼尼松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64%,高于对照组的79.09%;治疗后,研究组的关节症状评分、BUA、CRP及ES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箭羽散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箭羽散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箭羽散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箭羽散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VAS、NRS-11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尿酸(Uric acid,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ommercial Rent Planning,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箭羽散组患者VAS评分、各项NRS-11评分、主症评分、次症评分、UA、ESR、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箭羽散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箭羽散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控UA、ESR、CRP水平,抑制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化湿利节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门诊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化湿利节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ESR、BUA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2.14%,治疗组有效率为96.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湿利节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RP、ESR、BUA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当归拈痛汤口服,对照组予秋水仙碱、塞来昔布口服,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关节肿痛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和临床安全性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近;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痛指数、血IL-6、EsR、CRP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uA水平明显下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泄浊痛风汤结合秋水仙碱片治疗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痰瘀痹阻证痛风关节炎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泄浊痛风汤治疗。7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疼痛和颜色积分,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BUA和XOD水平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4.55%(P0.05);研究组治疗后肿胀、疼痛和颜色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BUA和X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痛风汤治疗痛风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治疗,减轻微炎性状态,控制血尿酸沉积,和秋水仙碱片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减独活寄生汤,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血清RF、ESR、CRP、TNF-α、IL-6、IL-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肿胀指数、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压痛指数、HAQ评分明显降低,双手握力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ESR、CRP、TNF-α、IL-6、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可通过提高临床症状评分,降低血清CRP、ESR、RF、TNF-α、IL-6、IL-1指标,从而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利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EXCEL 2007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清利活血组、常规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消炎、镇痛等常规基础治疗,清利活血组加用清利活血解毒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清利活血组患者的关节压痛、关节压痛、关节急性红肿、关节活动障、口渴、发热、心烦不安、尿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清利活血组患者的血清CRP、SUA、ESR、TNF-ɑ、IL-6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清利活血组患者的临床控制率65.45%、显效25.45%、有效7.27%、无效1.82%,常规组分别为47.27%、32.73%、14.55%、无效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利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效果肯定,能有效降低血清SUA、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黄膏外敷结合清热利湿通络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1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组予以口服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同时在发病部位贴敷四黄膏,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日、第7日、第14日的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积分、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情况,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2周)的血尿酸(B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P <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日、第7日以及两周后的NRS-11、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3项主要临床症状指标均明显改善(P <0.05),实验室指标BUA和CRP均有明显下降(P <0.05)。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关节肿胀及CRP两项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 <0.05),两组患者在NRS-11、关节活动受限、ESR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患者明显较少。结论四黄膏外敷结合清热利湿通络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肿胀,较好地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阳化湿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中药汤剂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度积分以及血尿酸(B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有效率为64.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在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度积分以及血尿酸(B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化湿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亮  张凤 《陕西中医》2018,(4):488-490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予非布司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UA、Scr、BUN及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并比较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时,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及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到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血清TNF-α、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