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婴幼儿患病后,静脉血检验值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因小儿血管细小,故股静脉常用于静脉采血,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做到股静脉穿刺成功,须做好如下3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陈敏  黄丽春 《九江医学》2005,20(2):73-74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1~5岁小儿血管径相对较小,血管壁薄,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就有可能发生烧伤休克,烧伤后采血部位受影响,检验项目多,采血量大,常使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自2002年以来,我科开展负压式股静脉采血法运用于烧伤患儿,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小儿股静脉采血成功率及缩短操作时间.方法 临床上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配合真空采血管为患儿股静脉采血.结果 方法改进后的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明显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护理人员操作时间.结论 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为小儿采血,成功率达95%,明显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小儿进行头皮针颞浅静脉采血与传统股静脉采血的效果比较,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采血方法.方法 对180例患儿随机行颞浅静脉和股静脉采血,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颞浅静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均优于股静脉组.结论 小儿头皮针颞浅静脉采血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是一种有效的静脉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100例婴儿头皮静脉采血临床体会青海省儿童医院李德华,张巧玲目前,小儿静脉采血大多采用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已形成常规,但由于婴儿比较弱小,绝大多数股静脉穿刺易形成血肿,损伤神经和组织,颈外静脉又不易固定。危重婴儿颈静脉穿刺又会引起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采血和输液的应用罗淑元(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头皮静脉;采血;输液在临床工作中,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采取血标本时,通常采用股静脉穿刺术,但股静脉穿刺术难度较大,易误伤股动脉和股神经,且反复穿刺易造成血肿。笔者应用小...  相似文献   

7.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由于肥胖或1岁以下的小婴儿血管细,不易采血,常需选择股静脉采取血标本。股静脉采血是衡量儿科护士操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采血前准备、穿刺前定位、进针角度、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总胆红素、肝功能和电解质检查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小儿肠炎并脱水的患者必须检查的项目,而由于新生儿和婴儿的生理特点,四肢静脉不易见,通常采用颈静脉和股静脉穿刺进行采血。我科从2001年开始采用逆向小儿头皮静脉采血术进行采血。临床观察较颈静脉和股静脉采血方式损伤风险低,采血成功率高,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儿科治疗的常用手段,也是基本的操作。提高穿刺采血成功率对降低患儿痛苦,提高治疗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传统的直刺法因定位方法、穿刺时间、患儿不配合等原因,常常导致穿刺失败,影响诊断及治疗。近年来,我科采用股静脉斜刺法穿刺采血,与传统的直刺法相比较,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使用股静脉采血法采集血标本的160例患儿,随机分为A、B两  相似文献   

10.
在门诊采血室对小儿进行采血的传统部位为股静脉和肘静脉等,但采血时因患儿衣裤穿得过多,不方便操作以及在短时间内难以一次穿刺成功,反复穿刺让患儿承受了很大的痛苦,损伤局部,容易引发感染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传统部位进行改良,本文主要对小儿颈外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慧荣  曹艳丽  张艳 《吉林医学》2011,32(13):2680-2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新型定位法,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对344例新生儿及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同时自行设制了股静脉穿刺采血针,试验组184例,根据股静脉在腹股沟横纹处的体表投射点,为股静脉穿刺采血定位点进行穿刺采血。对照组160例,应用常规股静脉采血方法穿刺采血。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6%,对照组穿刺成功率48%,经统计学处理:χ2=8.86,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并探讨了穿刺采血中的注意事项、适应证、禁忌证。结论:新的股静脉穿刺点体表定位法安全可靠,实用便捷,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股静脉血样采集方法已被国内外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广泛应用。本文从小儿股静脉采血的采血针的更新、患儿的准备、股静脉的解剖特点、穿刺部位定位、进针方法、按压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股静脉与股动脉采血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凤  纪楠楠  王建 《吉林医学》2009,30(8):730-730
股静脉采血在临床上常在小儿、末梢循环较差的患者、急性大出血患者、危重患者急采血时应用。因为此处能触及股动脉的波动,旁开0.5cm左右即是股静脉,静脉血管较粗,穿刺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危重患者由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血标本检验,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危重患者采集血标本的常用方法[1]。准确的定位是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42-1645
新生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常需要反复多次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为临床诊断、抢救、用药提供重要依据,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目前临床采集新生儿血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四肢静脉、头皮静脉乃至后囟等部位,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静脉采血部位和最佳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常需要反复多次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为临床诊断、抢救、用药提供重要依据,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目前临床采集新生儿血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四肢静脉、头皮静脉乃至后囟等部位,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静脉采血部位和最佳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郑惠英 《九江医学》2009,24(4):59-59
在儿科,因小儿周围静脉血管细,血管充盈差,故穿刺较困难,且出血速度慢.股静脉比较固定,管径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故常选用股静脉穿刺采血.以往传统采用注射器行股静脉穿刺抽血,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真空管自股静脉穿刺采取血标本,共计86例,成功72例,失败14例.失败原因:患儿脱水严重或过度肥胖所致.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胡裕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80-180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法采血的成功率。方法采血化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疾病必不可少的依据,由于股静脉粗而且固定,抽血不费力,很容易抽取血液,而且溶血机会小。结果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采集血液标本的主要手段。因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血管细,搏动弱,即使是大静脉也不易看清和触摸。结论掌握好股静脉的解剖位置,采用正确的方法,会大大提高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取血方便而量足,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9.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者共146例患儿,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97.3%,三次穿刺率达100%。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左右侧股静脉采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侧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方法随机选择160例年龄在1岁以下的住院患儿,80例行左侧股静脉采血(直刺法、斜刺法各40例);80例行右侧股静脉采血(直刺法、斜刺法各40例),比较两侧股静脉及两种穿刺方法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右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左侧(P<0.01);斜刺法采血成功率高于直刺法(P<0.05)。结论右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比左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采用斜刺法比采用直刺法采血效果好;选择右侧股静脉穿刺法方便定位,易于固定,便于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斜刺法比直刺法操作较轻松自然,针头不易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