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持续性肠内营养支持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免疫功能和短期转归的影响。 方法纳入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行持续性泵入肠内营养液干预,对照组行常规鼻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后短期转归。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和CD4<+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时间、LESP及LES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反流次数和反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均匀性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免疫功能,较传统定期鼻饲干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短肽肠内营养剂对重症医学科(ICU)危重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60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A组30例病人:营养液每日鼻饲持续时间16 h肠内营养泵匀速泵入;B组30例病人:营养液每日间断鼻饲12 h肠内营养泵匀速泵入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时间为7~27天,绝大多数为10~14天。治疗过程中,监测血糖、生化等指标,找出适合ICU患者的最佳鼻饲持续时间。结果 A组:每日鼻饲持续时间16 h的ICU危重症患者,血糖能较平稳控制;B组:每日间断鼻饲12 h的ICU危重症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时间在10 h,使用营养液7-14天,血糖波动较小,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生化学指标改善与间断泵入营养液比较对血糖影响较大,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生化学指标改善差异有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糖有相关性,持续泵入营养液血糖控制较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经过我们研究说明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以持续泵入疗效较好,可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预后较好,因病例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ICU呼吸机治疗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9月单县东大医院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的ICU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营养水平变化及预后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营养支持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清蛋白(Alb)、血清总蛋白(STP)及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代谢障碍、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未见死亡患者,对照组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9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ICU呼吸机治疗患者营养状况有确切效果,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即营养支持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都采用基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组在个性化营养评估的基础上给与院内自制营养液,对照组给予50%院内自制营养液和50%自带食物匀浆进行肠内营养.在住院第1d、10 d和21 d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皮褶厚度(TSF)、非瘫痪侧上臂肌肌围(MAM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x2检验,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与基线相比,两组Hb、Alb、TSF、MAMC、TLC等营养指标及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住院第10 d时,对照组Hb、Alb和MAMC均低于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21 d时,对照组Hb、TSF和TLC均低于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组患者腹泻发生例数(5例)少于对照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情况,降低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潴留、反流误吸、恶心呕吐、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比鼻胃管肠内营养更有效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促进康复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早期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6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组;对照组33例为常规护理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及第28天时进行简式Furl—Meyer量化评分(FMA);(2)两组患者在入院时、7d、14d、28d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含量,测量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1)入院后28天Fugl—Meyer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入院后28d时的TSF、AMC、PAB和ALB的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急性脑出血并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并吞咽障碍患者78例,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家属自制的普通流质饮食,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营养状况、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营养相关指标〔血清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及住院期间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且营养低下者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b、ALB、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ALB、IgG、IgA、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可较好地改善急性脑出血并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减轻营养低下严重程度,提高免疫力,减少住院期间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物罐疗法对脾虚痰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大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药物罐疗法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并与40例中药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比较,3组总疗程均为3周.[结果]①药物罐疗法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96.5%、92.5%、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3组早饱、脘腹痞满、纳呆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经餐后胃电观察结果显示:药物罐疗法可以明显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胃肠激素的检测显示:a.药物罐疗法可以同西药一样调节FD患者血液中的胃泌素(GAS)水平;b.药物罐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浆MTL水平,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同时,该疗法能降低患者的血浆VIP、CCK水平,降低程度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药物罐疗法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简清 《内科》2013,8(4):370-371
目的探讨立适康系列营养品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鼻饲立适康系列匀浆膳,对照组则采用牛奶、瘦肉浆、青菜浆和米糊等传统配方流质鼻饲。结果两组患者在EN支持10d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总数(TLC)、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EN支持20d后,观察组患者Hb、TLC、TP、ALB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饲立适康系列匀浆膳能够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每次500 mg,每日2次,疗程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对照组H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IL-6、hs-CRP、Fbg、TC、TG、LDL-C明显下降(P<0.01),Alb、Hb明显升高(P<0.01),IL-6、hs-CRP、Fbg与Alb、Hb呈负相关.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普罗布考能明显降低IL-6、hs-CRP、Fbg水平,升高Alb、Hb水平,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7AA-H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17AA-H营养支持,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酸转肽酶(γ-CT)、碱性磷酸酶(AK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TP、ALB、TRF、PA、RBP、ALT、AST、TBIL、TBIL、DBIL、γ-CT、AK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P、ALB、TRF、PA、RB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ALT、AST、TBIL、TBIL、DBIL、γ-CT、AK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TP、ALB、TRF、PA、RBP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肝功能不全患者采用17AA-H作为氮源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通过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患者早期营养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反思传统观念的陈旧认识,为临床早期开始经鼻胃管肠道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8例人住ICU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鼻胃管肠道喂养(EN)干预治疗组(EN组),25例,年龄60~80岁,中位数年龄71岁;全胃肠外喂养(TPN)干预治疗组(TPN组),23例,年龄60—80岁,中位数年龄68岁。动态检测两组患者的开始营养干预治疗时间、每日能量供量、经口进食时间、胃肠道症状、腹痛、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等指标,观察期皆为5d。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人住ICU后第l天的基本临床指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O.05),说明分组是随机的,具有可比性。(2)在人住ICU5天内两组患者的开始营养干预治疗时间、每日能量供量、经口进食时间、胃肠道症状、腹痛,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接受两种营养干预治疗的时间具有可比性;营养物质的摄人为等热量,两组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发生胃肠道症状几率、腹痛的程度等均相当;入住ICU5d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第3天、第5天的CRP值,EN组均明显低于TPN组(p〈0.05),表明EN干预治疗比TPN干预治疗更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结论经鼻胃管肠道喂养干预是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且比全胃肠外喂养干预治疗方法更优越,是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保守治疗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状况达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选取胃癌保守治疗患者118例,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者营养状况是否达标将其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癌保守治疗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未达标患者,体质量≤60 kg以及肠内营养耐受者均明显多于未达标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保守治疗患者平均年龄、胃癌分期、体质量水平以及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是影响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实施肠内营养之前,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于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血生化指标、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组的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平衡NB(g/d)的减少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骨骼肌的合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积极的肠道营养对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7例MODSE患者分成2组,试验组16例接受主动肠道营养刑,对照组21例接受常规饮食,余治疗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免疫球蛋白A(IgA)和IgG、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总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试验组治疗后IgA、IgG、ALB、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CRP明显降低(P〈0.05)。结论主动的肠道营养治疗可使MODSE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SAMe)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依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SAMe 1 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TF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浓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GGT、ALP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以上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SAMe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能促进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及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对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收治的112例UC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PN+EN)及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治疗,4周后对各组治疗前后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11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经EN+PN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3.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P[(65.32±6.78)g/L vs(59.81±6.98)g/L,P0.05]、PA[(267.23±63.48)g/L vs(245.38±57.39)g/L,P0.05)]、ALB[(36.2±6.89)g/L vs(29.2±5.79)g/L,P0.05]、BMI[(23.45±3.02)kg/m2vs(21.34±3.07)kg/m2,P0.05]均有明显的增高。结论对UC患者进行肠外肠内高营养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