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辐射加工用0.5~2.5 MeV电子加速器的X射线发射率。方法 通过MCNP5计算0.5~2.5 MeV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轰击铅靶、铁靶、铝靶时,在0°~180°方向的X射线发射率,与NCRP-51报告给出X射线发射率常数进行比较。结果 MCNP5计算得到的X射线发射率与NCRP-51报告中的数据基本一致。结论 MCNP5计算得到的X射线发射率对于辐射影响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8 MeV辐照电子加速器的辐射特性。方法 建立8 MeV电子轰击铅靶、铁靶、铝靶产生X射线的几何模型,使用MCNP5程序模拟计算得到了0°~180°方向上产生的X射线能谱和0°、90°、180°方向上的剂量率发射常数。结果 剂量率发射常数与NCRP-51报告中的数据基本相符。结论 剂量率发射常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0°方向轰击铅靶最高,随着靶材原子序数的降低或角度的增大而减小;0°方向的X射线能谱最硬,随着靶材原子序数的降低或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变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新建9 MeV电子加速器探伤室的辐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局(National 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s,NCRP)的NCPR-51和NCPR-151报告中推荐的辐射屏蔽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出探伤室屏蔽墙体的理论厚度和关注点剂量率,并与2021年实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某9 MeV电子直线加速器探伤室在运行期间,依据混凝土屏蔽墙设计值计算出墙体四周外30 cm处人员可达位置的剂量率在0.03~0.64μSv/h之间,屋顶外30 cm处的剂量率为10μSv/h。结论 结合屏蔽计算结果和实际现场监测测量结果,表明某新建9 MeV工业探伤电子加速器探伤室的辐射屏蔽设计、辐射安全防护装置和辐射防护管理措施符合我国工业探伤室的辐射防护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条件下医用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X射线辐射水平。方法 参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GBZ/T 220.2-2009)以Synergy型10 MV加速器为研究对象,使用451B电离室型X、γ剂量率仪,分为等中心处放置模体组和无模体组,分别在四种不同的机架角度(0°、90°、180°、270°)测量机房四周屏蔽墙及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等中心放置模体组中,机架90°时,西墙外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其他角度;270°时,东墙外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机架270°时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其它角度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不放置模体组比较,放置模体组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明显增高,且270°时剂量率是不放置模体的1.5倍,但四周屏蔽墙周围剂量当量率却无显著差别。结论 医用加速器机房四周屏蔽墙及防护门口X射线辐射水平随机架角度的变化而不同;检测门口辐射水平时,应设置模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搞好电子加速器的防护问题,测量了电子辐射处理时辐照厅内的X射线剂量。方法 测量辐照厅相应各个位置的空气的剂量率。结果 这种X射线剂量在辐照厅内的分布不服从距离平方反比规律,但可用线源剂量分布规律作近似地估计。结论 估算的结果可理想地用于辐射防护工作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X射线探伤作业时的辐射场分布情况。方法 对室外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周围不同距离放置剂量测量元件测量累积剂量;并同时在可接受剂量水平的剂量元件放置点用PDR2仪器直接读数;分别测量X射线探伤机作业时不同kv值、以及X射线探伤机照射窗口分别放置或不放置被探伤物体时的辐射场剂量分布。结果 X射线探伤作业时辐射场各方向上X射线照射剂量率随着与X射线管焦点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有用线束照射方向的正前方剂量率最高,比左右前45°方向普遍高一个数量级,比左右两侧90°方向及正后方普遍高2个数量级。结论 以探伤机X射线管焦点为起点,X射线探伤作业时探伤人员剂量控制区范围划分大约为:有用X射线束照射方向的正前方约90 m处;左右前侧45°约35 m处;左右侧90°约25 m处;正后方约20 m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窄束X-γ射线打靶模型分析现场探伤时反散射射线剂量分布。方法 通过康普顿散射模型和蒙特卡罗程序MCNP 4C模拟多种打靶条件下反散射剂量分布。结果 反散射射线致剂量在接近±90°时数值最小,最大值出现在接近0°的某处,并随着射线能量的增加而趋于0°。结论 在实际现场探伤中人员应在垂直射线入射方向上寻找最优化撤离隐蔽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7.4PBq60Co辐照源辐射防护计算。方法使用点核积分法和蒙特卡罗程序MCNP5计算60Co辐照源经不同厚度混凝土屏蔽防护后的通量密度。结果点核积分法对60Co辐照源经不同厚度混凝土屏蔽后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比MCNP5高1~3个数量级。结论使用点核积分法计算混凝土屏蔽后的通量密度比MCNP5程序偏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某18Me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中子剂量率进行监测,了解高能射线出束时治疗室内外中子辐射水平,为中子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参照标准GBZ126-2011,利用FH40G-FHT752型中子剂量仪对治疗室内外因高能X射线光核反应产生的中子剂量率进行监测。结果治疗室外中子泄露辐射方面,机房四周屏蔽体、电缆孔和操作位等处测量结果为0.05~0.08μSvh~(-1),机房门在未做中子防护时,15MV X射线和9~18 MeV电子射线出束时机房门外中子辐射剂量率为0.40~2.7μSvh~(-1);治疗室内,M区和患者测试平面区的中子剂量率测量,距机头由近及远时,辐射剂量率先增高,后降低,距机头0~200 cm范围内,周围剂量当量率为3.67~18.8μSvh~(-1);以加速器加速轨道为轴,1 m处360°范围内中子剂量率为20.4~23.4μSvh~(-1)。结论医用加速器高能射线出束时,治疗室内M区和患者测试平面区的中子辐射水平及机房门的中子辐射防护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辐照加工是20多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新兴产业.辐射加工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辐照加工是利用钴-60、铯-137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对物质进行照射,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使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辐照具有四大功能:消毒、改性、灭菌和保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引进了工业辐照加速器,利用辐照加工技术生产社会需求的高性能特种电线电缆,既满足了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能开发生产国内尚属空白的高技术产品———辐照交联通信电缆。因此,该装置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 概述工业辐照加速器是一种低能、高束流的高频高压型电子加速器,它是由北京三强核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设计生产,能量为2-5MeV,束流20mA,该加速器在距靶1米处,其X射线的发射率为30Gy/min,人在该处即使停留很短的时间,也有可能造成死亡。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评价LA45医用高能加速器测试场所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评价要求,估算了其对工作人员和公众年受照剂量,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价。方法 基于NCRP151号报告剂量估算模式计算了高能加速器测试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等不同种类射线产生的辐照剂量。结果 结果表明该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屏蔽和防护效果可以有效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结论 医用高能加速器在我国的使用尚属起步阶段,随着射线能量的提高,其存在的辐射风险也逐渐增大,本文提供的高能加速器辐射安全评价方法,为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照安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辐照食品是指用X射线、γ射线或电子直线加速器处理的食品[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18F药物诊断时PET机房外的辐射剂量率。方法 使用MCNP5计算0.551 MeVγ光子经不同厚度混凝土屏蔽防护后的辐射剂量率。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拟合的剂量率曲线符合指数衰减规律。结论 MCNP5程序计算18F药物诊断时的辐射剂量率是适用的,18F辐射剂量率归一化衰减公式可应用于PET机房的辐射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5.
AB型自屏蔽加速器作为国内辐照加工领域最为常用的电子加速器之一,能改善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提高产业经济价值;但其产生的电子束和韧致辐射若缺少有效屏蔽,将对周边工作人员带来较为严重的辐射风险。本文从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角度对某项目安装的4台AB 0.5-60型自屏蔽电子加速器开展辐射防护评价,并从屏蔽计算、验收监测、场所分区、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辐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模式和X射线模式下对机房屏蔽材料厚度进行快速估算,减少手工计算所引起的繁重工作并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方法:参照国内外已有的辐射防护屏蔽计算经验,分析医用直线加速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危害因素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编制完成后与实际屏蔽参数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与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实际屏蔽效果验证进行比较,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辐射屏蔽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与参考经验公式进行计算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总治疗室辐射屏蔽计算软件可用于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屏蔽材料的厚度进行估算,能够大幅简化繁琐的计算过程,并使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量移动式头部锥形束CT(CBCT)的周围剂量分布水平,评估该设备运行中对周围人员及环境的影响,为临床辐射防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结合移动式头部锥形束CT(CBCT)的自身结构特点,以CT孔径正前方为0°(逆时针方向)、45°、90°、135°、180°、225°、270°和315°方向,采用AT1123剂量率仪分别测量该设备正常情况出束时距离地面30 cm、80 cm和130 cm平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并划出临时控制区的边界;同时测量距设备外表面1 m处铅屏风后的剂量水平并作分析。结果 移动式头部锥形束CT(CBCT)周围剂量场以0°和180°为分界线呈对称分布,且0°方向的5.5 m、45°方向的3.5 m、90°方向的0.5 m及180°方向的1.0 m以内区域(“勺”型内部)辐射剂量水平高于2.5 μSv/h;距设备表面周围1 m铅屏风后的CT孔径0°(正前方)、45°和315°的辐射剂量水平分别为0.37 μSv/h、0.22 μSv/h和0.54 μSv/h。结论 移动式头部锥形束CT(CBCT)周围辐射剂量处于低剂量水平;所得剂量场的分布可为行政、医疗机构人员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同时建议临床使用移动CT场所设置铅屏风,确保周围人员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自力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9):116-117,120
目的:探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以保证临床治疗的稳定性,提高治疗实施的准确性和精度。方法:从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械、多叶准直器、射线对中校准、X射线与电子线剂量学特性、剂量刻度、楔形板及治疗附件、电子射野影像系统以及辐射防护与安全连锁等方面分析确认QA和QC的主要内容和检测方法。结果:得出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QA和QC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结论:作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QA和QC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对各级放射治疗单位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QA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工业射线探伤室在评审时的意见分歧。方法对工业射线探伤室迷宫小门和储源间小门的屏蔽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9 MeV以下加速器探伤室,当采取"Z"型迷宫时,通常采取4 mm铅板小门已经满足要求;γ射线探伤机表面辐射对探伤人员的辐射总量指标贡献量很少,不需过度防护。结论探伤室迷宫小门的厚度需要经过计算确定;探伤室防护计算书应对储源间的设计限值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20.
四、X 线楔形剂量分布之自动产生1.单楔形板自动楔形过滤系统技术普通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了在辐射野内获得楔形剂量分布,常采用几种固定角度的楔形过滤板,如0°、30°、45°、60°等,每次安插这些固定角度楔形板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插入辐射头内,一方面增加了操作烦琐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操作人员接触有感生放射性的零件的机会,特别是在中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