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将于2014年5月24至27日在杭州召开。1.会议征文与研讨内容:(1)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2)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疗法、新进展;(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4)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体会;(5)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进展;(6)糖尿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诊疗规范;(7)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8)中医、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理论与临床  相似文献   

2.
正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将于2014年5月24至27日在杭州召开。1.会议征文与研讨内容:(1)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2)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疗法、新进展;(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4)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体会;(5)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进展;(6)糖尿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诊疗规范;(7)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8)中医、中西医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3):293-293
由《世界中医药》杂志社主办,北京华盛国际医药信息交流中心承办的此次会议将于2011年4月22~2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1.会议征文与研讨内容:(1)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2)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疗法、新进展;(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4)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体会;(5)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进展;(6)糖尿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诊疗规范;(7)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8)中医、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理  相似文献   

4.
《中医杂志》2011,(5):381
由《世界中医药》杂志社主办,北京华盛国际医药信息交流中心承办的此次会议将于2011年4月22~2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1.会议征文与研讨(1)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2)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疗法、新进展;(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4)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体会;(5)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进展;(6)糖尿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诊疗规范;(7)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8)中医、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理论与临床探讨;(9)名老中医经  相似文献   

5.
正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将于2014年5月24至27日在杭州召开。1.会议征文与研讨内容(1)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2)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疗法、新进展;(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4)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体会;(5)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进展;(6)糖尿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诊疗规范;(7)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及临床  相似文献   

6.
《中医杂志》2014,(6):496
正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将于2014年5月24至27日在杭州召开。1.会议征文与研讨内容:(1)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2)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疗法、新进展;(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4)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体会;(5)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李斯文教授扶正抑癌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吾师李斯文教授、主任医师,主攻肿瘤的防治研究,运用扶正抑癌理论指导临床肿瘤治疗,功效卓著。余有幸受李老师教导,侍诊左右,受益颇深。现将吾师扶正抑癌理论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扶正抑癌的理论基础李斯文老师是从中医学整体观点来认识肿瘤发病机制的。肿瘤是一全身性疾病,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证。首先发病的基础是正气先虚,其后邪气攻之而成积证,正所谓:“积之成也,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医宗必读》。“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景岳全书》。“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藏(脏)之气所为也”《诸病…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首家公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机梅——福州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于1988年10月在福州成立。该研究所的前身是福州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从80年代初以来,他们不断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规律,提出了"扶正培本"治疗癌症的理论;成为中医治癌大法之一,也是当今国际研究中医免疫的重要课题。该所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十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转移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护场”指正邪交争过程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而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中医认为,癌毒侵袭转移与护场不守有关。护场的微观基础为免疫微环境,能识别和杀伤癌变细胞,而免疫逃逸在促进肿瘤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护场”理论,笔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分析宫颈癌转移病机,正虚毒盛护场不守,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进而发生转移,并提出从清除癌毒、固护护场以及先安未受邪之地三方面进行干预,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宫颈癌转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学术讨论和协作组会议于1985年1月15~1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收到26个省市的学术论文202篇。会议邀请了各有关专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有:(1)肿瘤防治研究的进展和展望;(2)中医诊断肿瘤方法的研究近况;(3)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肝癌近况;(4)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肺癌近况;(5)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胃癌近况;(6)中医防治肿瘤放化疗反应研究进展;(7)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概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