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的存在,于母亲而言,似乎一直都是个困惑。她说: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你怎么就是这么个样子呢?你真是让我伤心!她说这话的时候,总是皱着眉,手里拿着个鸡毛掸子,脸上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二十几年来,每当她要抽我,就总是这么句话这么个表情,我觉得,她是真后悔有我这样的一个女儿。  相似文献   

2.
正"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字不要写得那么大,你看都超出田字格了,可你总是不听!"看着女儿作业本上那"硕大"的字,我就来气。女儿写字大的问题,老师也说过好几次了,说这么清秀的小姑娘字却写得那么大。我跟女儿也谈过,她嘴上答应改,可没过几天  相似文献   

3.
每次打电话给家里,问母亲:“娘,想我吗?”母亲总是说:“不想,我则们(河北省曲周县常用方言,指经常的意思)说:你在南边好好的,我用不着操心”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她不知道孔子是谁,她常说的话是“我则们说”,这句话没有“孔子日”伟大,但是它指向的  相似文献   

4.
女儿闹独立     
阿瑜 《心理与健康》2007,(11):30-31
过马路时,我习惯性地把手伸给女儿,说:"宝贝,把手给妈妈。"七岁的女儿却走过来把左手伸到我腰间,右手则拉起我的手放在她肩上,说:"妈妈,这样我们是不是更像哥们儿?"我被女儿可爱的举动逗得哈哈大笑,但心里却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失落。似乎是不经意间,女儿长大了,每当我以母亲的口吻命令她做什么时,她总是有意识地用言行淡化  相似文献   

5.
我最初对心理咨询产生兴趣缘于婆婆,虽然她因病已经去世半年多了,但我深深地明白,她除了承受着身体上的病痛外,心灵上的创伤带给她更为彻骨的疼痛。婆婆没有女儿,把我这个儿媳妇就当女儿看待,常常向我倾吐她曾经受的苦楚。当她讲到伤心之处时,总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时过境迁,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几年前的事情对婆婆的影响还是如此的强烈和深刻,我的心为之震惊。公公总是说:“你妈害的是心理疾病呀!”因此,成为心理咨询师便成为了我的一个梦想和夙愿。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聚会,席间,我和老刘聊了起来。老刘嫁了个部级高官,现在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一个女儿还上了名牌大学,现在外企工作收入不菲,可谓春风得意。不过,谈到女儿,老刘好像有点儿忧心忡忡,她说:“我女儿什么都好,就是过得太仔细了,工作认真负责点儿无可厚非,可生活这么仔细就太累了。”“你也想得太多了,人家妈妈都嫌自家孩子马大哈做事粗心,你家闺女仔细点儿你倒愁起来了,放轻松点儿吧!”我劝老刘。没想到老刘直个劲儿地摇头:“她那个仔细你是想不到的。每天别洗手,一洗就得20分钟半小时,皮肤都裂口了还得洗。出门时为了看门…  相似文献   

7.
和女儿在小餐桌上吃饭,可能是因为菜盘放得过近的缘故,我留意到女儿披散的头发不时地落到手边的菜盘里去。如此几次后,我忍不住提醒她:“小心你的头发。”听着我的提醒,女儿居然—下子笑了起来,她说:“肯定是我的头发也想尝尝排骨是什么味道吧!”看着她的调皮样,我好笑地道:“什么尝排骨的味道?尽胡扯。是不是我把那盘排骨换成这碗汤,你又要说头发想尝尝汤是什么味道?”“不,我不会这么说,”女儿很正式地辩解,“因为我问过头发了,它不喜欢喝今天的汤。”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我在电台做嘉宾时遇到的故事。一个22岁女孩儿的母亲,焦急而又无奈地打来电话,述说自己女儿的事情。她孩子从小就很乖巧,可以说是人见人爱,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参加过不少比赛,得过很多奖。其他老师、家长都非常羡慕这位母亲,说她生了个好女儿,母亲自己也觉得很骄傲。时光荏苒,转眼孩子要高考了。按照平时的水平,只要发挥正常,走特长生,上一所名牌大学不成问题。经过  相似文献   

9.
女儿有个习惯,每天从学校回来都喜欢喋喋不休地向我报告在学校的所见所闻,今天也是,女儿说:"今天有画画课,同桌又没带水彩笔,于是我把我的借给他用了;今天带的牛奶全喝光了,我怕凉没喝,是小依一口气喝了个精光,她说冰冰凉凉的,那才喝着舒服……"我忙着要做晚饭,哪还管她说些什么,让她赶紧去做作业,自己转身去了厨房。没忙一会儿,门铃响了。是隔壁的张姐过来串门,我们便在厨房有一茬没一茬地唠起了磕。同是母亲,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自己的孩子。张姐抱怨说自己的儿子做什么事都  相似文献   

10.
邱丽 《心理与健康》2011,(10):31-31
周末带女儿去公园做沙画,她涂画,我在一旁观看。女儿画画时很安静,如果我告诉她应该涂什么颜色,她会撅着嘴对我说:"您说的颜色我不喜欢,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涂。"听她这么说,我自然不再去要求她。在女儿画画时,我就静静地坐在旁边看杂志,常常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们互不打扰。这时,一年轻女子带着约3岁的男孩  相似文献   

11.
有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卖鱼的人说:“你的夫人总是在我这儿买鱼,她是我的老顾客,我每次都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她先生说:“你怎么知道我的夫人是谁?”卖鱼人说:“她每次付钱,打开钱包,我就会看到你的照片,看过多少次了,我认识你!”  相似文献   

12.
亲人的伤害     
袁睿 《心理与健康》2006,(12):52-52
总是觉得很累,一天忙下来,累得只想一个人在电脑前听听音乐。偏偏这时候母亲喜欢凑过来数落,句句如林间的悲鸟聒噪:“叫你不要买这么大的房子,搞得压力这么大,怎么是好?做人不要太累,要不你把公司的事辞掉,一心一意教你的书好了!”每每这时,我总心烦透顶。这一次,心里腾起无名火足三丈高,我随手抓起电话机猛砸,并恶语相对:“你就知道吵吵吵,吵死人!走开啊!”母亲无言,静静地离开书房。第二天,母亲双眼红肿,显然,她哭了一夜。正如母亲深爱着我那样,我是深爱着母亲的,可是,一句凝聚母爱的话语,怎就成了我深深伤害母亲的导火索呢?而类似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邻居家有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周末常回娘家。虽然是姐妹,性格却截然不同,姐姐每次回家,总是屋里屋外的忙,角角落落都打扫得非常干净,轻声细语地和母亲聊天。妹妹的嗓门比较大,常听到她讲自己的婆婆,妯娌,语气里全是不满,好像全世界的坏人,就那么几个,而且正巧全被她碰上了。  相似文献   

14.
掌声响起来     
过去,我实行的教子方法是“棍棒底下出人才”。一是骂,二是打。女儿稍不如我意,我就铁青着脸,狠狠地骂:“你这个弱智!”“你这个蠢材!”“你这个没出息的!”等等。我还动手打人,手总是忍不住,似乎打青她的脸打红她的屁股才解恨。 女儿很怕我,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时间一久,她对我产生了敌对情绪,其实心里不服我,背着我还是老样子。老婆也骂我,说我不懂养儿育女,靠恶言冷语和拳脚相向,深深伤了女儿的自尊心。我才不管那么多呢,反正我的想法是:三句好话,当不得一马棒棒。  相似文献   

15.
寻找幸福     
一位少妇回家向母亲倾诉,说婚姻很是糟糕,丈夫既没有很多的钱,也没有好的职业,生活总是周而复始,单调无味。母亲笑着问,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多吗?女儿说,太多了。母亲说,当年,你父亲上战场,我每日期盼的,是他能早日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与他整日厮守,可惜——他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再也没有能够回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感觉女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特别是上了初中以后,连话都很少和我们说了。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女儿真的长大了。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看见女儿正在电脑前上网,我走了过去,她急忙关掉了QQ,冲我不自然地笑了笑,便回房去了。我注意到,女儿这些天特别爱上网,在QQ里聊个不停,而且她特别提防我,见我回来就赶紧下线。又过了一段日子,女儿越来越反常,总是一个人发呆,或自己傻傻地笑。我一惊,14岁的女儿不会是网恋了吧?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禁止她上网,可转念一想这是行不通的,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有好几次我试图坐下来和她谈谈心,可她都是不耐烦的样子,我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7.
就这样离婚?     
经典故事男人和女人是同事,同在一个单位上班,一个办公室里办公。有一天,男人说:"这几天,我老婆总是没事找事,嫌我没本事,不会赚钱,在她眼里,除了钱还是钱,女人都这么贪钱吗?"女人说:"当然不是,我就不看重钱,我认为女人不能有依赖心理,要做一个经济上的独立者。"男人说:"你说得太对了,我老婆如果能像你一半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女人笑了,说:"老婆总是别人的好,你们男人都这副德性。"两个月后,女人柳眉倒竖,气呼呼地坐在男人的对面,说:"我老公真不是个东西,他今天骂我一天到晚不顾家,说我整天在外面风流,不像个女人,真是岂有此理!"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午,咨询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哭得双眼红肿的女孩儿在其母亲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女孩儿面容憔悴,母亲则是焦虑不安,一脸疲惫的样子。通常两代人一起来咨询,为了交流方便一些,往往分开来谈。我安排女孩儿先坐下,请母亲暂时回避。但出乎我的预料,女孩儿和母亲都说不用回避,女孩儿说她的心事已经全盘告诉了母亲,而母亲也表示孩子的事情对她从不隐瞒。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三个人之间的询问与诉说,女孩儿和母亲分别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女孩儿是大一新生,到校已两个月。据母亲讲他们家庭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女儿性格内向、聪明伶俐,从小就…  相似文献   

19.
申国亮 《校园心理》2004,2(3):22-25
每次打电话给家里,问母亲“娘,想我吗?”母亲总是说“不想,我则们(河北省曲周县常用方言,指经常的意思)说,你在南边好好的,我用不着操心。”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她不知道孔子是谁,她常说的话是“我则们说”,这句话没有“孔子曰”伟大,但是它指向的是母亲自己的良心。2003年十一月十三是母亲的49岁生日,年已弱冠正在南国读大学的我,无力给身在家乡的母亲以任何物质上的礼物,我只能坐在书桌前把这篇短文打出来,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庄严地对自己说“娘,我把它献给您!”  相似文献   

20.
赵娜 《心理与健康》2011,(10):50-50
一直以来,我总这样唠叨女儿:"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任性呢?你能体谅妈妈一天到晚有多么辛苦吗?"本想女儿会点头称是,可每遇到这种情况,她总会不屑一顾地瞪一下眼,照例我行我素。"唉,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难道就这么不理解我们父母的艰辛吗?"这句话说出了我的心病,也成为我和不少同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