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郭勇力  张钧 《现代康复》2001,5(8):104-105
目的 探讨力竭运动对脂蛋白参数,内皮素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大鼠血清TC,TG,HDL,LDL,VLDL,MDA等的含量,血清DOS和GSH-Px活性及血浆ET的含量。结果 力竭运动可造成血清TG,TC,LDL含量和SOD,GSH-Px的活性显下降(P<0.01),HDL和MDA含量显升高(P<0.01),VLDL无显性改变,TC/HDL及DLD/HDL比率显降低(P<0.01)。血浆ET显升高(P<0.01)。结论 力竭运动造成脂蛋白代谢失调,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以及内皮素含量上升是造成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杜勤  成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4):311-312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在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浆浓度的改变,探讨ET,NO,TXB2及6-keto-PGF1α在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时的意义。方法: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法(RIA)测定16例健康志愿者及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I期高血压(I期组),16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肾损组)]血浆ET,NO,TXB2及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I期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NO/ET比值显著降低(P<0.01);肾损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I期组又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NO/ET比值显著降低(P<0.01)。高血压时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与BUN,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而血浆NO/ET比值与BUN,C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CCr呈正相关。结论:血浆ET,NO,TXB2水平以及TXB2/6-keto-PGF1α,NO/ET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功能损害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通心络对其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MCAO模型,应用放免方法观察缺血后第3、5、14及30d NO、ET含量变化。结果:MCAO后血浆ET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NO浓度显著下降(P〈0.05);通心络能升高血浆NO浓度,降低ET浓度。结论:MCAO缺血损伤时,NO、ET起着重要作用,通心络则具有防治脑缺血性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毒素、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肝硬化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鲎试验定量检验法测定61例肝硬化患者血浆的内毒素;用比色法测定61例肝硬化患者血浆的NO;用ELISA法测定61例肝硬化患者血浆的ET。结果:内毒素、NO和ET在肝硬化中均显著升高,肝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NO、ET与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内毒素、NO和ET水平与门、脾静脉宽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内毒素、NO、ET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时期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l)浓度的变化及其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SAH患者不同时期ET1和NO的含量,计算ET1/NO值。并与健康对照组血浆ET1和NO的含量相比较。结果SAH后ET1水平显著升高,并在3-4d内维持较高水平;NO在SAH后下降明显。3d后才慢慢回升;ET1/NO值SAH后明显减低,而后慢慢回升。SAH各组ET1、NO、ET1/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AH后ET1/NO动态失衡,这一动态失衡在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预处理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浆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浓度的影响。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不同时间点4种血浆活性物质含量,并对心肌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相比,SF高剂量组(4ml/kg)血浆NO、ET和TXB2水平显著降低(P〈0.05),6-keto-PGF1α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SF预处理能通过显著降低犬血浆NO、ET和TXB。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从而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姜高分  杨佳  陈峰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30-1132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EH患者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血浆ET、NO进行对照。【结果】①EH组患者治疗后77.5%显效(31/40)。17.5%有效(7/40).5%无效(2/40)。②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浆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8.
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血浆心钠素、内皮素及心肌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程度大鼠力竭性运动后血浆心钠素(ANP)、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观察运动后其心肌组织的缺血状况。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无训练游泳力竭组、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安静对照组笼内生活,自由饮食;无训练游泳力竭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一定的适应性游泳训练.之后与安静对照组饲养方式相同;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训练8周,每周6次。8周后进行力竭性运动,运动后取大鼠血浆,测定ANP、ET含量,取心肌组织,做光镜切片,观察缺血情况。结果:两力竭组大鼠血浆ANP、E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性改变,其心肌组织皆有缺血现象发生,且无训练组较训练组严重。结论:长期耐力游泳训练可使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力竭性运动会造成大鼠心血管内分泌活性物质ANP、ET拮抗功能的失调,并造成心肌组织缺血。  相似文献   

9.
卡托普利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63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卡托普利干预组3组进行不同处理。对照组仅作胃窦切开再缝合术;急性胰腺炎组用十二指肠闭襻法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卡托普利干预组在胰腺炎模型制备后立即腹腔注射卡托普利针(5ng/kg)。在病程不同时点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随着病变的进展,胰腺炎病理由水肿向出血坏死发展,病程10h内,PRA、AngⅡ以及ET与NO同步上升,ET/NO比值尚能维持相对平衡,胰腺炎病理主要表现为水肿性;但病程10h后,AngⅡ、ET继续升高,PRA也维持极高水平,而NO则不再继续上升,致病程24h ET/NO比值显著升高,胰腺炎病理表现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10h(P〈0.05)。卡托普利干预组则胰腺炎病理改变减轻,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且血浆PRA、AngⅡ、ET水平低于急性胰腺炎组,而NO总体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组比较无显著降低,ET/NO比值基本与对照组一致。结论 早期应用卡托普利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病变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皮功能不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不同影响。方法:分别对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基础血浆ET值和血浆中NO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小剂量组与较大剂量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ET值和血NO值。结果:血浆中ET、NO含量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05):经抗心衰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显著降低(P〈0.01),其中较大剂量组治疗后ET、NO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内皮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ET、NO,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1.
苏全生  唐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48-1849
目的 了解递增负荷运动对人体一氧化氮(NO)活性及其他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通过改变NO浓度来调节人体运动功能状态提供可能性。方法 10名足球专业大学生在跑台上完成递增负荷运动直至力竭,测安静时、运动后即刻和恢复30min后的血清NO、血尿素氮、血清肌激酶(CK)和尿常规指标。结果 运动后即刻NO出现显著升高(P&;lt;0.05),30min后虽仍高于安静值,但已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运动负荷未引起血尿素氮显著变化。CK活性在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30min后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安静状态(P&;lt;0.01)。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受试者出现运动性蛋白尿。结论 递增运动负荷导致血清NO一过性增高,血清肌激酶(CK)活性出现非常显著增高,出现运动性蛋白尿和较高的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提示剧烈运动引起肾小球通透性改变及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增强。运动对血尿素氮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脂蛋白参数、内皮素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大鼠血清TC、TG、HDL、LDL、VLDL、MDA等的含量、血清SOD和GSH-Px活性及血浆ET的含量。结果力竭运动可造成血清TG、TC、LDL含量和SOD、GSH-Px的活性显著下降(P<0.01),HDL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VLDL无显著性改变,TC/HDL及LDL/HDL比率显著降低(P<0.01),血浆ET显著升高(P<0.01)。结论力竭运动造成脂蛋白代谢失调,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以及内皮素含量上升是造成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Ⅱ期高血压患者42例和正常人28例血浆内皮素(ET)含量,并比较其与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的关系。对高血压患者以洛汀新(盐酸苯那普利)治疗3周.观察其血浆ET变化。结果显示:高血压组血浆ET(102.73±26.3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5.81±11.2pg/ml)(P<0.01);血浆ET水平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以洛汀新治疗3周后.血浆ET降至51.63±12.04pg/ml(P<0.01)。  相似文献   

14.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同时检测30例CHF患者的血浆CGRP和ET浓度,求出ET/CGRP比值,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CHF组血浆CGRP和E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ET/CGRP比值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本研究提示在CHF时血浆CGRP和ET浓度均增高,且ET/CGRP比值升高更明显,这对CHF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索(ET)、一氧化氮(NO)与降钙素基因(CGRP)在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衰中的变化,研究它们与高血压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高血压病心衰患者血浆ET与CGRP的浓度,用硝酸还原法测定其NO的浓度,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病心衰患者中的ET均增高,而NO与CGRP均下降,ET与CGRP的比值及ET与NO的比值升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关,心衰愈严重,ET与CGRP的比值及ET与NO的比值愈高。结论:内皮素、一氧化氮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衰关系密切,它们的水平可反应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I)肺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还原Griess法和放免法检测AOPI患者发生肺水肿前、中、后血浆中NO、ET-1。结果:AOPI患者ET-1均有所增高,且肺水肿时升高最为显著(P<0.01),但肺水肿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O肺水肿前显著升高,肺水肿时则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水肿后又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NO的细胞毒性作用及NO合成减少,加剧内皮素的缩血管作用等是AOPI肺水肿形成的重要因素,提示在AOPI肺水肿的治疗过程中,给予低浓度的NO吸入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在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 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并进行动态观察 ,并与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 ET含量显著升高 ,NO含量显著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显著 (P<0 .0 1)。血浆 ET含量在发病 72 h最高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至恢复期降至正常 (P>0 .0 5 )。血浆 E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NO含量在发病72 h最低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 ,至恢复期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NO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塞时血浆 ET升高 ,NO下降 ,二者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ET和 NO在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预防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24只家兔被随机分为红花组、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各组动物分别行双下肢双侧股动静脉内瘘术;术后即刻红花组和肝素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5mg/kg)和肝素注射液(6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后每日给药1次,连用14d。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3、7和15d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术后红花组和肝素组血浆E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各时间点红花组与肝索组血浆E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3d和7d红花组血清NO含量均显著高于肝素组(P均〈0.01),术后1d和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家兔股动静脉内瘘术后ET增多,NO减少,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红花注射液通过调整术后ET和NO的平衡,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早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索(ADM)的改变及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和单纯糖尿病患者各40例(A、B组)与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DM、ET、AngⅡ的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NO含量,比较血浆ADM含量的改变及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血浆ADM、ET、AngⅡ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A组血浆ADM、ET、AngⅡ略呈正相关。结论 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ADM、NO减少,而ET、AngⅡ升高。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时各种血管活性物质都明显减少,在糖尿病足形成发展中发挥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IGT患者90例,对其进行为期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及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试验。试验前后观察血浆ET、NO、CRP变化情况。结果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15周后,血浆ET、CRP显著下降,NO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3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IGT患者血浆ET、NO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