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玲 《陕西中医》2005,26(4):382-383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的范畴。崩与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出现不规则的流血,其量多,势如泉涌的谓之“崩”,血少如屋漏水者谓之漏。崩和漏在发病过程中,常常可以相互转化。济生方云:“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所以临床上崩与漏常相并称。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多与妇女青春期,或雌激素旺盛、情绪激动、经期受凉受热以及其它有关。中医认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常,冲任不固所致。以肝气郁结、肝郁血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型进行治疗,常常获得很好疗效,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子宫出血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阳 《陕西中医》2003,24(8):766-767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祖国医学“崩漏”范畴 ,指妇女在行经期间 ,出现不规则的流血 ,其量多 ,势如泉涌的谓“崩”,血少如屋漏水者谓“漏”。崩与漏在发病过程中 ,常可相互转化。济生方中说 :“崩漏之病 ,本乎一证 ,轻者谓之漏下 ,甚者谓之崩中。”所以临床崩与漏 ,常相并称。朱  相似文献   

3.
参芪固崩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芪固崩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2例黄锦龙江苏省通州市平西卫生院(226361)主题词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中医药疗法@参芪固崩汤/治疗应用功能性子宫出血症属于祖国医学中“崩漏”的范畴,为妇科疑难重症之一。亦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如崩:经血暴下冲,漏:淋...  相似文献   

4.
崩漏是妇女阴道异常出血,病机比较复杂。凡是出血量多,来势骤急的叫做“崩”;出血量少,来势缓慢的称之为“漏”。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然有病势急缓与出血量多少的不同,但其发病总的机理是相同的,而且在发病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在临床上常常是崩漏并称。崩漏以青春期、更年期或大、小产后为多见。青春期多属功能性,更年期出现本病,多属功能性和器质性两者兼有。  相似文献   

5.
浅谈功能性子宫出血分三期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 《西部中医药》1998,11(1):40-41
浅谈功能性子宫出血分三期辨治王玲刘美如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235000)功能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属祖国医学“崩漏”范畴。为妇科疑难杂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经崩,后者称经漏。治疗崩漏应根据妇女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谓之“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而言,来势急,如山崩之势,出血量多者称为“崩”;持续出血,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其发病机制相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二者常可相互转化。正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相似文献   

7.
麦熙  钟亮环 《新中医》2012,(12):189-190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崩漏为妇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也是疑难重症,  相似文献   

8.
崩漏的论治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是妇科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及不全流产症等。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 ,如 :“《诸病源候论 .妇人杂病诸论》”说 :“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 ,“忽然崩下、谓之崩中”。《景岳全书 .妇人规》亦云 :“崩漏不止 ,经乱之甚者也”。崩之与漏 ,同中有异。古人认为“崩为漏之甚 ,漏为崩之渐”。崩与漏虽病因相同 ,但临床表现不同 ,在病机发展的过程中 ,常可互相转化。如崩势稍缓可变成漏 ,若久漏不止 ,亦能成崩。如《济生方》云 :“崩漏之疾…  相似文献   

9.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属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治疗崩漏,只要辨证准确,用方精良,针对病机,灵活变通,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减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本病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崩漏是无周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量多如注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漏不止,经乱之甚。崩漏经乱可交替出血,互相转化。本病多见于妇女青春期、更年期或分娩、小产后。中医辨证可分为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证型。其病机根本在肾及胞脉的亏损,肾中阴  相似文献   

12.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官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相似文献   

13.
崩漏,又名崩中漏下《诸病源候论》,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断,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也有称,血量多如水注之势者为崩,来势缓淋沥不断者为漏。崩与漏可以相互转化,即崩势渐缓可致漏。久漏不止也可转为崩,故统称崩漏。崩漏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所出现的阴道出血,均属崩漏范畴。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崩漏分为:脾虚、肾虚(包括肾阴虚)、血热、血瘀四个症型,当崩漏出现失眠健忘、心跳气短、善太息等症状时,说明患者已至心脾两虚,此时应用“归脾汤”(原方: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人参、酸枣仁、当归、远志、广木香、甘草、生姜、大枣、共十二味)加减治疗,往往会收到满意的疗效。以下是笔者近十年来治疗崩漏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4.
高孝贤 《河北中医》2004,26(9):687-688
崩漏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于《内经》 ,《素问·阴阳别论篇》讲“阴虚阳搏”谓之崩 ,漏始见于《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讲“妇人陷经 ,漏下黑不解 ,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于《巢氏病源》其讲“妇女月水非时而下 ,淋沥不断 ,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为一病 ,正如《济生方》所云 :“崩漏本乎一证 ,轻者谓之漏下 ,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妇人月水非时而下论 ,或言经崩或经漏。现代医学统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同病异治的方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辅助检查无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畅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  相似文献   

16.
妇女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止者病属崩漏。崩者漏之甚,漏者崩之渐,崩急而漏缓,崩漏常交替出现,反复不已,耗伤气血,是妇科的危重症。笔者自1994年以来,自拟“止崩汤”辨证加味治疗本病3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年龄...  相似文献   

17.
对544例崩漏的临床与病理联系作一回顾性分析,按诊断性刮宫的病理诊断,把漏崩区分为器质性漏崩及功能性崩漏两大类,器质性崩漏223例(40.99%),功能性崩漏321例(59.01%),器质性崩漏原因繁多机理复杂。对功能性崩漏的始动环节的认识,中西医观点实质是同一的。诊断性刮宫对崩漏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崩漏是妇女不规则的子宫出血,即《诸病源候论》所说:“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而成漏下”,“忽然崩下,谓之崩中”。这种表现符合现代医学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根据临床观察,崩与漏在病势上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在发病过程中,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由崩而漏者,系崩证之延久,气血耗伤,必致成漏;由漏而崩者,为病证之加剧,病势日进,亦能致崩。”更由于出血量之时多时少,常无固定,因此,崩之与漏不易截然分开,所以在临床上是统称崩漏。多年来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崩漏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和 《新中医》1998,30(12):49-49
功能性子宫出血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淋漓不尽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崩漏范畴。崩与漏只是病势程度的不同,其发病机制则是一致,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治疗当以补气养血,固摄化瘀为主,但对不同类型的出血,须分别辨证施治,笔者将本病分4型论治。1血热崩...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志彰 《河南中医》2006,26(10):32-33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崩漏一症。本病以妇女月经异常,阴道流血淋沥不止为主要表现,症情有轻重缓急的不同,如经血突然大下,流血量多,如河堤崩决,谓之“崩”;经血淋漓不止,称之为“漏”。本病迁延日久,可损伤冲任,重者可致气随血脱,引起危症,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