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EEG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EG资料,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早期(≤72h)CT异常率61.6%,EEG异常率88.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82.3%);BEAM的α和δ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EEG在评价急性脑缺血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是对发病早期CT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EG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急性脑梗死的EEG资料,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早期(≤72h)CT异常率63.16%,EEG异常率91.0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电图反映脑功能活动,在评价急性脑缺血方面有一定优越性,特别是发病早期CT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对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EEG资料并与头颅cT作对比分析。结果 EEG异常率93.3%,CT异常率86.7%,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结论 EEG在评价急性脑缺血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是对发病早期cT阴性病例。  相似文献   

4.
桂华  盛红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3):172-172,17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的改变,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对5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作EEG及BEAM检测,与同期头部CT或MRI表现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塞早期(72h内)EEG异常88.7%,CT异常67.9%,两者相差20.8%,存在着明显差异。EEG异常以广泛性及局限性改变为主,BEAM频带定侧、定位能力最强。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EEG、BEAM检测有一定优越性,特别对CT或MRI检查阴性病例可提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脑电图(EmEEG)和睡眠图对急性幕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即行连续脑电图记录,取最初30 min内无伪差的EEG为EmEEG,再与初次头颅CT结果对比.结果 EmEEG阳性率为71.4%,其中幕上脑梗死阳性率为79.4%,首次CT阳性率为59.5%,两者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起病12 h以上,随着CT阳性率的提高,EmEEG较之CT在诊断价值上的优势逐渐降低.25例幕上脑梗死患者中头颅CT异常率为72.0%,EmEEG异常率为76.0%,睡眠期脑电图异常率为79.31%.结论 EmEEG对于早期及超早期CT排除出血而又未能显示梗死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VD)患者急性脑梗死时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电图(EEG)中的脑生理性电活动的变化.方法根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对16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并对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脑CT可准确显示其脑结构异常改变;TC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图形异常;而EEG同样有脑生物电活动的变化.结论CT与TCD、EEG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杨申  李妹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2):897-899
目的应用床旁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m,CEEG)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脑电图表现模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连续脑电图表现和颅脑CT的关系,探讨连续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急性期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急诊收住的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脑电图监护,入院前及入院后不同时期均行头部CT检查,结果与同时期脑电图作比较。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6 h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有不同程度异常74.28%,高于CT确诊为脑梗死阳性率58.57%(P〈0.05);24 h后和72 h后EEG异常率与CT诊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6h)EEG诊断价值可能优于CT,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与脑电图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52例脑梗死患者分别做CT与EEG,并进行异常率的比较。结果:24小时内组EEG发现急性脑梗死的阳性率较头颅CT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梗死早期脑电图检查较CT更为重要,且脑电图对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判断是否合并癫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动态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W-JH2000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对5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EEG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观察组EEG基本节律异常98%,病例慢波优势76%。早期EEG异常较CT敏感(P<0.01),其异常程度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病情轻重相关;其中8例超早期(<6h)尿激酶静脉溶栓病例,随肌力迅速改善异常EEG明显改善。结论:(1)脑电图对急性脑缺血敏感,脑电图病理波的出现及改变程度有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2)发病超早期(<6h)EEG异常程度对早期选择溶栓治疗有指导意义,同步行EEG检测有助于对患者早期病情演变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123例局限性癫痫的脑电图(EEG)和CT检查结果,EEG异常率明显高于CT异常率(P<0.05);癫痫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波检出率(P<0.05);局限性异常明显高于广泛性改变(P<0.05).检出率与年龄、病程和发作类型有关,而与性别、发病年龄及发作频率无关.CT,EEG及临床发作形式三者的定位符合率较高.提示EEG对局限性癫痫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可作为一项常规的筛选性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