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肖敏  张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7):3200-3201
背景:选择合适的人工膝关节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适应证。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有关膝关节置换适应证及其相应假体选择的文章,检索时间范围:2000-01/2010-12,关键词为“膝关节置换,适应证,人工假体,生物相容性”。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50余篇,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5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不同患者应根据病情、关节限制程度、固定方式和半月板功能来选择不同的人工膝关节。不同膝关节假体置换的适应证应由膝关节的骨和软组织条件决定,膝关节韧带的质量和状态、关节畸形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的程度决定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了解其发病机制,早期及时的做出诊断,并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的预后非常重要。 目的:综述近几年关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感染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2-01/2009-12 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感染,total knee arthroplasty,infection”,共检索到文献2 673篇。此外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 结果与结论:假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生物膜是抗生素难以将病原微生物灭除的主要原因。血液化验、细菌学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全膝关节置换的有效手段,但各有优点及不足,诊断时应结合各种检查结果综合考虑。目前,全膝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应用抗生素、清创保留假体、彻底清创一期或二期假体再置换、关节融合和关节离断等治疗方式,每种治疗方案都有其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或关节平面,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假体、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假体设计;假体类型”,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135篇,从文献数量上看处于上升趋势。以外科学分类的文献为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因设有医学植入物栏目,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为33篇。上海交通大学是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重点单位,王成焘教授是从事此研究的重要核心作者。文献关键词显示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和类型主要考虑髋关节、股骨的生物力学方面问题,以及人工髋关节假体有限元分析、翻修、假体无菌性松动等。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临床工作与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膝关节置换的技术与假体设计均得到了不断地改进,然而髌骨的处理方法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目的:分析髌骨常规置换、髌骨常规保留、髌骨选择性置换3种方法的各自特点及优缺点,寻求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骨处理的最佳方案。 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0-01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10;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10。英文检索词为“total knee arthroplasty;patellar;replacement”;中文检索词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髌骨;处理;常规置换;常规保留;选择性置换”。 纳入标准:①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设计相关研究。②人工膝关节假体的生物相容性。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时髌骨的处理方法。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2篇用于综述。 结果及结论: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是否应进行髌骨置换在随访研究中各持己见,观点不一,逐渐演化为髌骨常规置换、髌骨常规保留、髌骨选择性置换3种观点。目前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关于髌骨处理的问题仍需进一步长期的随访和随机对照研究,在对文献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化对照研究时,应慎重把握文献的可信度、时间范围、评价标准,以更准确、合理地指导医生们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作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类终末期关节疾患最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关节外科领域。有限元分析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而来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和三维仿真特点。目前,有限元分析已广泛应用于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目的:综述有限元分析技术在各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发表的关于有限元分析与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8月,英文检索词:finite element analysis,TKA,UKA,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knee osteoarthritis,knee joint,femoral component,tibia component;中文检索词:有限元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膝关节翻修术,膝关节,股骨假体,胫骨假体,最终共纳入5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活动平台较固定平台降低了胫股关节接触面应力,从而减少了聚乙烯垫片的磨损;相对于机...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关于在全膝置换中针对选择何种参照方法和技术来确定胫骨假体放置位置或参数尚报道较少。 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胫骨假体放置的位置对其置换后稳定性及相容性的的影响。 方法:通过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人工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胫骨假体或角度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 结果和结论:初检得到132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胫骨假体放置的27篇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由于胫骨上端几何结构的个体差异以及手术操作等原因,假体与胫骨上端切面有时不能良好匹配。全膝关节置换中,胫骨假体各面的角度、对线、对位对置换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屈伸功能和假体使用寿命均有重要影响;胫骨假体的放置直接关系到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假体的松动、下沉及术后关节感等。因此选用适合患者型号的假体,使假体与胫骨上端切面能良好匹配的同时,还要提高假体植入技巧,以增强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Deluxe-PS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根据中国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尤其是股骨髁的形态特征而设计的,其膝关节假体股骨髁内外侧距(M-L)较进口假体少3.5 mm。 目的:探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中的近期疗效。 方法:纳入使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炎患者15例(30膝)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采用P.F.C.Sigma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20例患者(40膝)。采用KSS评分和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置换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两组膝关节置换后与置换前KS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两组间KSS评分和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采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膝关节假体材料及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假体设计不断更新。如何提高假体置入的几何精度,重建生物学意义上的膝关节,一直是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 目的:总结不同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概况,探索膝关节三维重建个体化方案,为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及置换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膝关节假体设计,人工膝关节置换及数字化成型技术在人工膝关节设计中应用的相关综述、实验研究及临床论著,排除陈旧文献及置换方式保守治疗患者资料。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相关文献27篇。随着人们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和解剖的进一步理解,患者对人工膝关节的功能有进一步的要求,数字化重建技术为膝关节几何测量及置换的精准度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为胫骨假体形态设计提供解剖数据,提高假体和截面适配度及关节稳定性,减少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基于影像数据进行膝关节三维重建方案可行,效果肯定,可清晰、直观、多角度的观察膝关节的形态特点,既可作为骨关节局部解剖的教学方法又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9.
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62-5669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的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周围骨折”,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创伤,翻修治疗、患者老龄化、假体类型、假体固定方式和关节活动量的增加等,也与骨折发生有关。Vancouver分型方法主要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包含患者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假体固定情况、假体松动情况以及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等因素,对临床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尽可能保持了髋关节原有的力学性能,置换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好,且无明显的年龄限制。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在髋关节运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及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的材料与方法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01/2011-10 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髋关节的文献,英文检索词“hip joint injury,artificial hip joint,hip replacement,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中文检索词“髋关节损伤,人工髋关节,人工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1篇。 结果与结论:严重髋关节运动损伤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以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甚至一定程度的运动能力。目前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关键因素在于假体材料,假体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新一代骨水泥等,各自具有一定优点与缺点,由于随访时间和临床观察周期较长,各种材料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模拟髋关节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将运动生物力学与材料科学结合,对新材料的研发与检验是制造满足组织工程学人工髋关节假体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目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假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协调性。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方法:以“人工髋关节,置换,功能康复;artificial hip joints, Replacement, Sports rehabilit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2011 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功能康复训练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可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康复训练指导,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和全面训练的原则,训练程序根据具体情况、合并症及对疾病的耐受性和功能恢复的期望值而制定,活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频率由少到多的详细训练计划,进行肌力训练才能使患者达到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目的。提示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的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增强关节活动度功能;后期的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预防肢体被迫制动而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萎缩。  相似文献   

12.
背景:感染造成的骨缺损、骨质疏松、皮肤伤口问题以及多次清创后导致的软组织丢失和瘢痕增生使翻修变得非常困难。 目的:综述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预防、诊断、有效治疗及康复评价的最新进展,从而建立标准化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机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 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fection”共检索到文献2 346篇,并参阅其他相关的著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感染的预防比感染的治疗更为有效。目前在诊断上,还缺乏明确诊断的特异性指针。在治疗上,彻底清创、选择有效抗生素及翻修术能够有效地治疗感染。同时新方法的应用有望提高全膝置换后感染的成功率。康复锻炼是治疗延续,也是治疗的重要步骤。为此,在全膝关节置换的基础上应该建立置换后感染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及康复评价体系,以尽量减少感染的发生及对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现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关节假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后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目前,对假体感染的诊断还没有一项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在灵敏度、特异度和精确度上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目的:讨论并总结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相关血液炎性标志物诊断方法。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2至2012年)和PubMed(2002至2012年)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关节置换、假体感染、诊断、实验室检查”和“joint replacement prosthesis infection, diagnosis, laboratory tests”。从寻找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诊断方法上进行相关介绍及总结。共检索到153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0篇文章。 结果与结论: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对于诊断关节假体感染准确性最高,之后依次是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然而,常规检查白细胞介素6条件还是有限,进一步评估白细胞介素6和其他细胞因子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诊断关节假体感染的准确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仍不甚明确。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植入后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2011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artificial prosthesis,aseptic loosening”或“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回顾性分析的统计显示,无菌性松动位于翻修原因第1位。关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制主要分为机械机制、生物机制及其他机制,它们的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植入方式及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无菌性松动将最终被最小化,使假体使用寿命更长久。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肩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重建肱骨近端的解剖结构,目前人工肩关节假体种类繁多,疗效差异较大。 目的:总结人工肩关节假体在肩关节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9/2012,检索词分别为“肩关节,人工假体”和“shoulder joint,Artificial false body”。从人工肩关节假体的类型,设计,应用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总结,全面介绍人工肩关节假体在肩关节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共检索到86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5篇文章。 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人工肩关节假体中,UNIVERS3-D和Aequalis骨折型肩关节假体临床效果较好,置换后并发症及翻修率低,生物相容性较好。Delta 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植入后因肩胛盂下凹槽形成及脱位等并发症,而致翻修率较高,生物相容性较差。因此,正确选择病例、熟悉肩关节的解剖学机制和肩关节特殊的重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周密的置换方案可以降低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假体和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肩关节;人工假体;修复;置换;并发症;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8  相似文献   

16.
背景:角膜病和白内障是引起眼盲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角膜移植的方法治愈,人工角膜的出现,使角膜移植摆脱了供体缺乏和移植成功率低的问题,为角膜盲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目的:利用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及人工角膜材料分类和设计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 资料提取: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人工角膜(Artificial cornea);生物材料(Biomaterials);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水凝胶(Hydrogel);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等”,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绘制图表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和计量数据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与人工角膜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②与人工角膜材料临床应用相关的论文。③与人工角膜材料分类相关的研究论文。④与人工角膜材料设计相关的研究论文。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重复研究的文献。③刊社信息。④未发表的文章。⑤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章。⑥年鉴。 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文献出版时间、文献数量、学科类别、研究机构、来源期刊、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关联文献、作者分布、基金资助情况和主要关键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CNKI数据库中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和专利技术进行分析。 结果: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2002/2011的文献中,共检索到48篇与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产出趋于平稳,最多的时间在2005年共9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发表文献量较多为9篇,占全部文献的18.8%;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基金资助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主要以水凝胶、羟基磷灰石为主,突出材料表面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关于人工角膜材料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中国从事人工角膜材料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施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确定科研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人工角膜;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水凝胶;羟基磷灰石;文献计量 缩略语注释: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31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较常见,了解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因素对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总结近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认识人工全髋关节的稳定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10-12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置换,稳定性”。检索文献量总计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力学因素,其次是生物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骨质破坏。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关节材料、安放角度、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对炎症界膜形成、破骨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应用药物逆转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理过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方法:以“Artificial joints,Aseptic loosening,Osteoclast,Tumor necrosis factor-a,Interleukin-1,Drug treatment,Gene Therapy,Bone los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破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药物治疗,基因治疗,骨丢失”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纳入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假体无菌性松动药物的相关研究,排除重复文献。 结果与结论:纳入29篇文献进行分析。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治疗所涉及的药物大都已被临床使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降低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如何提高假体周围局部的有效药物浓度。用转基因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近年来研究的最新进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因为基因治疗的人体安全性尚未解决,所以这些研究还停留在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