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彭涛  黄姣  徐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4):6271-6276
背景:成骨生长肽具有促进多种基质细胞增殖活性,成骨活性,免疫原性低,自身调节极其敏感,提取制作工艺简单等众多优点。 目的:体外观察成骨生长肽对大鼠颅盖骨来源成骨细胞在钛金属表面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以5×107 L-1细胞浓度接种于6孔板中的纯钛试件表面,分别加入0(空白对照),10-10,10-9,10-8,10-7 mol/L的成骨生长肽,干预1,3,5,7,9 d后应用MTT法检测纯钛试件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浓度成骨生长肽组纯钛试件表面成骨细胞增殖活跃(P < 0.05),且最佳作用浓度为10-9 mol/L(P < 0.05);各浓度成骨生长肽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P < 0.05),且最佳作用浓度为10-8 mol/L (P < 0.05)。表明成骨生长肽可促进钛片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肺成纤维细胞不但是肺组织的结构支持细胞,还能够通过增殖、收缩、趋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等多种功能在肺组织的炎症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在胰蛋白酶或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增殖特性与骨架蛋白表达的变化。 方法:采用人肺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胰酶处理24 h,终浓度分别为0,0.5,1.0,5,10 mg/L胰酶;地塞米松处理72 h,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进行,浓度范围10-9-10-6 mol/L。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细胞波形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胰蛋白酶在低浓度(0.1-0.5 mg/L)时刺激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而较高浓度(1-10 mg/L)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地塞米松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不明显。胰蛋白酶显著上调肺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但对波形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地塞米松(10-9-10-6 mol/L)显著抑制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支气管肺慢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胰蛋白酶和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参与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骨架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于雌激素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作用的报道尚不多。 目的:观察乙烯雌酚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0,10-7,10-6,10-5 mol/L浓度乙烯雌酚干预,并设地塞米松10-8 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维生素C 50 mg/L为阳性对照。 结果与结论:乙烯雌酚干预培养24,48,72 h,10-6 mol/L组显著促进了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P < 0.01)。干预48 h 10-5 mol/L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干预72 h 10-7 mol/L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 < 0.01)。10-7 mol/L组乙烯雌酚干预25 d后开始出现钙化结节;10-7,10-6 mol/L组干预14,21 d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证实乙烯雌酚能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补肾中药对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提示具有防治骨质疏松及改善骨代谢作用,但补肾中药的配伍研究较少且复杂,且有效作用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药物物质基础尚不确定,筛选最佳配伍困难。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补肾中药成分配伍,对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干预性培养,并对其增殖、分化、Smad4 mRNA表达进行测定,从而筛选并确定补肾中药的最佳配伍。 方法:第5代成骨细胞分为5组:淫羊藿苷组细胞中加入1×10-5 mol/L的淫羊藿苷;淫羊藿苷+柚皮苷组细胞中加入1×10-5 mol/L淫羊藿苷+1×10-5 mol/L柚皮苷;淫羊藿苷+薯蓣皂苷元组细胞中加入1×10-5 mol/L淫羊藿苷+1×10-5 mol/L薯蓣皂苷元;淫羊藿苷+梓醇组细胞中加入1×10-5 mol/L淫羊藿苷+1×10-5 mol/L梓醇;对照组细胞中加入10 μL生理盐水。每组6个复孔。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淫羊藿苷+柚皮苷组和淫羊藿苷+薯蓣皂苷元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Smad4 mRNA表达水平增加,且培养72 h时,淫羊藿苷+柚皮苷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最强。48 h时,淫羊藿苷+柚皮苷组和淫羊藿苷+薯蓣皂苷元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72 h,淫羊藿苷+柚皮苷组和淫羊藿苷+梓醇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提示淫羊藿苷等补肾中药成分配伍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且其中以淫羊藿苷配伍柚皮苷的作用最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最早于骨髓中发现,后来陆续在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被分离出来。相比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同时还能分泌某些有助于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在骨修复方面,其能在促成骨的同时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再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成骨分化:人体内干细胞在生长增殖过程中,受各种生物因素如细胞调控因子、激素水平以及细胞微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可向不同组织分化。影响成骨分化的因素包括降钙素、锌离子、铜离子、钙离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长分化因子5等,因此量化每一个影响因素对于骨组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锌离子是人体所必需的金属微量元素,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促进细胞成骨分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同浓度锌离子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却鲜有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锌离子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锌离子浓度。   方法:从乳兔长骨骨髓内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传代,分为6组,即10-4,10-5,10-6,10-7,10-8 mol/L锌离子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绘制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评价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活/死细胞染色表征细胞的生长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的矿化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除10-4 mol/L锌离子组之外,随着时间延长,各组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且10-7 mol/L锌离子组在培养5 d后细胞数量最多,而10-4 mol/L锌离子组细胞数量最少;②细胞培养14 d后,当锌离子浓度为10-7 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10-4 mol/L时碱性磷酸酶表达量最低;③活/死细胞染色显示10-7 mol/L锌离子组活细胞数量最多,10-4 mol/L锌离子组则几乎全为死细胞;④细胞培养14 d后,当锌离子浓度为   10-7 mol/L时,可观察到明显的钙结节形成,且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最高;⑤结果表明,锌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且浓度为10-7 mol/L时,其促增殖、成骨诱导及促矿化能力最强。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锌离子,有利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ORCID: 0000-0003-1353-2148(赵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裂增殖作用,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诱导新骨形成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单独和联合转染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骨向分化的影响,比较Ⅰ型胶原蛋白、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等非特异性成骨基因于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对表达量的差别,为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做理论依据。方法:构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得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联合组、对照组细胞,提取RNA后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等非特异性成骨基因的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联合组4组间非特异性成骨基因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P < 0.05),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交互作用(P < 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和骨钙蛋白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骨桥蛋白基因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联合转染组中的Ⅰ型胶原蛋白、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等非特异性成骨基因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较多,该组细胞的成骨功能最强,适合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和正常大鼠滑膜组织,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光镜及免疫荧光法检测Vimentin蛋白鉴定滑膜成纤维细胞;分别用1、2、5、10、20 mmol/L浓度的丙酮酸乙酯作用于滑膜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术及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符合滑膜成纤维细胞,且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5种剂量的丙酮酸乙酯均能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但是未见明显剂量依赖效应,以5 mmol/L剂量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丙酮酸乙酯能够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同时促进其凋亡,且以5 mmol/L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背景:青蒿琥酯具有减轻肺纤维化的作用,但相关机制的研究罕见报道。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Fas,FasL,Caspase-3表达的关系。 方法:用1,10,100 mg/L青蒿琥酯分别干预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法测定Fas,FasL,Caspase-3 的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青蒿琥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经青蒿琥酯作用后凋亡率明显增加( < 0.05或 < 0.01),Fas,FasL,Caspase-3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证实,青蒿琥酯可通过上调Fas,FasL,Caspase-3 mRNA的表达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发现地塞米松能有选择性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目的:了解地塞米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2代后分两组培养,对照组不加地塞米松,实验组分别加入10-9,10-8,10-7 mol/L地塞米松,作用3,6,12,24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MTT法检测地塞米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取10-7 mol/L地塞米松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反转录后检测Caspase-3和bcl-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10-8,10-7 mol/L地塞米松作用12~24 h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与作用浓度和时间存在相关性,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率有增高的趋势。MTT结果表明10-8,10-7 mol/L地塞米松作用24 h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率影响显著,这与上述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相符。RT-PCR提示地塞米松作用组Caspase-3显著增高,bcl-2降低。结果证实地塞米松可能是通过细胞外通路和(或)线粒体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越橘花青素对人胚胎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表达的影响,为越橘花青素防治近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不同浓度(0、10-6、10-5、10-4、10-3、10-2、10-1和1 g/L)越橘花青素作用于HFSF,应用MTT法检测越橘花青素作用不同时间(6 h、8 h、12 h、24 h和48 h)对HFSF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FSF活力最高时(10-1 g/L越橘花青素作用12 h)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RT-qPCR检测HFSF中MMP2、COL1A1和COL1A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MMP2和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结果:MTT法结果显示HFSF在10-1 g/L的越橘花青素作用12 h时活力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术显示10-1 g/L越橘花青素组S和G2期的细胞比例增加(P<0.05),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qPCR显示MMP2的mRNA表达量下降(P<0.05),COL1A1的mRNA表达量增加(P<0.05),COL1A2的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MMP2蛋白表达下降(P<0.05),collagen I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越橘花青素对HFSF和具有抑制MMP2和增加collagen I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唑来膦酸属于第3代双瞵酸盐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吸收增加类疾病,其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影响已取得了共识,而对于成骨细胞的影响尚有争议。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颅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用10-5~10-9 mol/L唑来膦酸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后第3,5,7天采用MTT法来测吸光度值,以检测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和RT-PCR在干预后72 h,测量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较高浓度(10-5 mol/L)的唑来膦酸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 10-7~10-9 mol/L唑来膦酸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10-5~10-9 mol/L唑来膦酸能使成骨细胞护骨素mRNA表达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下降。说明唑来膦酸在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其可通过调节成骨细胞护骨素、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来发挥其抗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蛋白表达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 G2细胞,不同瘦素浓度(10-8、10-7和10-6mol/L)作为刺激因子,分别培养24 h、48 h和72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 G2细胞的AMPKa、BSEP蛋白表达及AMPKa磷酸化(pAMPKa)水平;筛选BSEP蛋白表达的最佳培养时间及瘦素浓度点,加入10μmol/L AMPK阻断剂compound C进行细胞培养,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SEP蛋白表达。结果:(1)不同浓度瘦素干预Hep G2细胞72 h时,随瘦素浓度增高AMPKa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在瘦素浓度为10-6mol/L时AMPKa蛋白表达最强(P0.01);(2)不同浓度瘦素干预Hep G2细胞24 h后,AMPKa磷酸化水平与瘦素浓度呈剂量依赖逐渐增强(P0.01),相同瘦素浓度组AMPKa磷酸化水平随时间逐渐增加(P0.01);(3)不同浓度瘦素干预Hep G2细胞24 h后,BSEP蛋白表达水平与瘦素浓度呈剂量依赖逐渐增强(P0.01),相同瘦素浓度组BSEP蛋白表达量随时间逐渐增加(P0.01);(4)72 h测得10-6mol/L瘦素组和10-6mol/L瘦素+10μmol/L compound C组BSEP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1),compound C可降低BSEP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瘦素可通过"leptin-AMPK-BSEP"途径促进Hep G2细胞BSEP蛋白表达;瘦素可促进Hep G2细胞AMPKa蛋白表达及AMPKa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组胺对星形胶质细胞早期反应生长因子-1(Egr-1)表达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 将野生型(WT)和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及组胺处理的HDC-KO小鼠取脑,并提取皮层组织总RNA。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组胺(10-8、10-7、10-6、10-5或10-4 mol/L)处理15、30、60、120或240 min。组胺H1、H2受体拮抗剂分别于组胺给药前15 min加入。组胺处理完毕后,提取细胞总RNA或蛋白。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Egr-1的表达。结果: 与WT小鼠相比,HDC-KO小鼠大脑皮层Egr-1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外源性给予组胺则能促进其Egr-1的mRNA表达。在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上,组胺可促进Egr-1的mRNA表达,其中10-5 mol/L的组胺作用最强,而组胺(10-5 mol/L)处理30 min时Egr-1的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相应的Egr-1蛋白表达于60 min时显著增高,该作用可被组胺H1受体拮抗剂而非H2受体拮抗剂显著抑制。结论: 组胺对大脑皮层组织及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Egr-1表达具有上调作用,该作用与激动组胺H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中药可能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黄芪、丹参、仙灵脾和复方右归饮煎剂及雪莲花醇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雪莲花乙醇浸泡后定容,其他单味和复方中药水煎定容,高压灭菌。取大鼠股骨和肱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培养传代3次后,加入煎剂及雪莲花醇提液。其浓度分为10-2,10-3,10-4及10-5,作用3 d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活力。 结果与结论:黄芪煎剂和右归饮煎剂及雪莲花醇提液4个浓度组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P < 0.05)。提示雪莲花醇提液、右归饮煎剂和黄芪煎剂均具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ere challeng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ercuric chloride and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hsp) 65, 72 and 90, were investigated by an indirect peroxidase method as well as the proliferation was measured by uptake of tritiated thymidine into DNA. Hsp 65 immunoreactivity was peripherally located in the cells at a mercuric chloride concentration of 5.5-2.8×10-5 mol/L, which also gave a decreased DNA synthesis. Hsp 72 positive cells, with a nuclear and cytoplasmic immunoreactivity, were found at a concentration of 5.5-2.2×10-5 mol/L. Hsp 90 positive cells also with an immunoreactivity at a nuclear and cytoplasmic level, were found at 1.1×10-5-5.5×10-6 mol/L. A stimulated DNA synthesis was obtained already at 2.2×10-5 mol/L and was found down to 5.5×10-6 mol/L.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ercuric chloride might induce expression of hsp 65 and 72 as a protective mechanism. Hsp 90 as well as hsp 72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PBMC to mercuric chloride. Thus, this expression of hsp 72 may have a dual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