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周围肌肉萎软无力,综合治疗辅助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目的:用等速肌力测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变化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为临床康复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筛选Ⅱ期及Ⅲ期30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判定膝关节的功能情况,标准目测类比量表评分评定患者疼痛情况;测定治疗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状况;对Ⅱ期及Ⅲ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最少1个月的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性肌肉收缩运动及口服塞来昔布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综合治疗,测定治疗后的膝关节肌肉功能状况,随访评价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及标准目测类比量表评分。 结果与结论:与健侧相比,Ⅱ期及Ⅲ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屈伸肌峰力矩与作功量在60 (°)/s测试及180 (°)/s测试时,患侧肌力明显下降(P < 0.05)。经综合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明显增加(P < 0.05),而标准目测类比量表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 < 0.05),患侧肌力明显增强(P < 0.05);且治疗后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肌力与健侧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综合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膝腘绳肌股四头肌峰力矩比值在60 (°)/s测试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180 (°)/s测试测试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周围肌力下降,通过肌肉功能锻练配合有效的止痛、营养关节药物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肌肉力量,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退变性关节疾病。早期进行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尤其重要。但获取足量的适合研究的早期骨性关节炎的人类骨标本十分困难。 目的:观察关节不稳方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软骨组织学变化。 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术后1,2,4,6,8周取右膝关节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大鼠骨关节炎病程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4,6,8周,实验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呈现轻度糜烂、溃疡磨损、严重磨损、骨赘形成等病理变化。②术后1,2,4,6,8周,实验组关节软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显示该实验采用内侧副韧带切断+内侧半月板切除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且造模后4周内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类似于人类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是研究早期骨关节炎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盐酸氨基葡萄糖被认为具有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但其是否对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都有效,联合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是否存在疗效差别,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比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以及联合应用塞来昔布治疗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Lequesne评分将15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然后随机配比法均分为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组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用药组,于用药后2,4,6周以及停药8,12周统计患者Lequesne评分,用药前后及组间进行对比并统计盐酸氨基葡萄糖的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在轻度骨性关节炎治疗组中,盐酸氨基葡萄糖组治疗4周、停药12周后Lequesn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联合用药组治疗2周后评分即有改善,两组比较,评分在治疗2,4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联合用药组效果改善更显著;中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2,4,6周和停药8周时,联合用药患者Lequesne评分均低于单纯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在中度骨性关节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效果好于单独用药;重度骨性关节炎中,两组治疗后Lequesn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善。结果说明对于轻度膝骨性关节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口服即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中度膝骨关节炎,建议联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类用药,可以较好改善临床症状,而对于重度膝骨关节炎,两种方法均无效。  相似文献   

4.
张旻  江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7):3109-3112
背景:佩带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减轻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方法,但是佩带矫形器后的膝关节所产生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变化至今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佩带膝关节矫形器前后的膝关节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参数变化,便于为将来设计新型膝关节矫形器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20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测力板对其在佩带膝外翻矫形器及不佩带膝外翻矫形器两种情况步行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采集,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相比未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内收力矩明显减小,与此同时膝关节内翻角度明显减小,外翻角度明显增加(P均< 0.05),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最大屈曲角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可有效地通过增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外翻角度减小内翻角度从而降低膝内侧间室所承受的压力,与此同时纠正膝关节非正常对线。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对象群体年龄偏高,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所以围置换期失血成为影响置换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的隐性失血量,以及根据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对围置换期出血量进行置换前评估的方法。 方法: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影像学分级把患者分为Ⅲ级组与Ⅳ级组,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平均总失血量1 560 mL,其中隐性失血量865 mL(55%),Ⅲ级组平均总失血量 1 290 mL,其中隐性失血量684 mL (占总失血量53%),Ⅳ级组平均总失血量1 644 mL,其中隐性失血量 921 mL(占总失血量56%),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在平均总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隐性失血所占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膝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等级越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平均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越大,而隐性失血的比例变化不明显。对不同严重程度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置换前出血量预测评估,对加强患者围置换期血液管理及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韧带和其他生物软组织一样,具有黏弹性特性,其应力松弛和蠕变黏弹性特性是为适应人的生理功能需要而存在的。研究说明骨性关节炎对韧带力学性能具有一定影响。 目的:比较正常和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内侧副韧带的应力松弛流变特性,确定骨性关节炎对内侧副韧带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 方法:以闭合关节刻痕法复制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取正常和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大鼠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各10个试样,进行应力松弛实验。应力松弛实验的应变增加速度为5%/s。设定实验时间为7 200 s,采集100个数据,观察应力松弛数据和曲线、应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和病态组试样应力松弛最初600 s变化较快,之后应力缓慢下降,正常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0.47 MPa,病态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0.29 MPa。模型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 < 0.05),且应力松弛曲线是以对数关系变化的。说明骨性关节炎时可以使膝关节对内侧副韧带应力松弛量降低,对膝关节应力松弛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诊断骨性关节炎的手段主要有影像学和关节镜检查,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寻找一种特异性、敏感性、诊断率高,可操作性强的诊断方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尿液中EKGPDP小肽水平与关节软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06-01/2008-04在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福田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患者45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5例。纳入同一时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竞争性ELISA法检测受试者尿液中EKGPDP小肽水平并于半年后复查,以Ayral关节镜膝滑膜炎评分法和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法评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和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程度。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EKGPDP小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EKGPDP小肽水平与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体质量指数正相关;与Ayral膝滑膜炎评分无相关性(P0.05)。全膝关节置换术者半年后EKGPDP小肽水平,较置换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镜清理术患者EKGPDP小肽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说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尿液中EKGPDP小肽水平可以反映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可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肌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 目的: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肌肉功能。 方法:应用TELEMYO 2400R G2表面肌电图遥测仪对25例双膝骨关节炎单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在平常自然步态下进行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的表面肌电信号测试。在肌电图测试前,对患者双膝关节功能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结果与结论:患者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置换侧平均分91.44,其优良率达100%;未置换侧平均分54.52。置换侧在疼痛、关节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膝关节置换后置换侧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的肌电振幅、肌电积分、平均频率、中位频率的(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与未置换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侧腓肠肌内侧肌电振幅值及肌电积分值显著大于未置换侧(P < 0.05);置换侧腓肠肌内侧平均频率、中位频率与未置换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膝关节置换后置换侧的下肢肌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活动水平,因此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要特别重视患者的肌肉锻炼。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以软骨退变,骨质增生进而影响到关节周围软组织致关节疼痛,负重后加重以及后期致关节变形的慢性疾病。 目的:实验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膝关节影像学参数,再先后导入各种软件建立模型,然后在模型上模拟膝关节下蹲动作,并收集下蹲过程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膝软骨表面的应力数据,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表面应力特征。 方法: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通过影像学CT,MRI检查获得数据,将得到的数据通过Mimics软件、Simpleware软件分析后建立模型,通过模型获得膝关节软骨应力相关数据,最后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数据的对比分析,分析总结得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的应力特点。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从站立到下蹲过程中膝软骨表面应力一般呈现非线性递增趋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蹲过程中膝软骨表面中间外侧应力应力高于正常人体组(P < 0.05),而其下蹲过程中膝软骨表面靠近远端应力及前后侧应力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成功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骨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模型更接近真实膝关节的运动特征,通过模型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提供膝部组织定量的生物力学数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或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膝同期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60例(90膝)分为2组:单膝组(30例,30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0例,60膝)行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在感染、肺栓塞、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双膝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单膝组(P0.05)。置换后1年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膝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5),提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风险略高,对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1.
背景:Deluxe-PS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根据中国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尤其是股骨髁的形态特征而设计的,其膝关节假体股骨髁内外侧距(M-L)较进口假体少3.5 mm。 目的:探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中的近期疗效。 方法:纳入使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炎患者15例(30膝)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采用P.F.C.Sigma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20例患者(40膝)。采用KSS评分和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置换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两组膝关节置换后与置换前KS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两组间KSS评分和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采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置换与否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对临床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进行髌骨置换进行对比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共60膝,按全膝关节置换时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未置换组。 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3个月后,髌骨置换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髌骨评分、活动度和Q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比明显降低(P < 0.05),而膝前痛评分和膝外翻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中合理进行髌骨处理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明显降低髌骨并发症。对于髌股关节匹配及力线良好的患者保留髌骨可提高关节的功能恢复,在全膝关节置换中进行髌骨置换较髌骨不置换总体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Knee osteoarthritis is a common and a disabling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have activity limitations which are link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quadriceps muscle. Previous research repor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driceps muscle strength and physical function is moderated by the level of knee joint frontal plane laxity.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reexamine the moderation effect of the knee joint laxity as measured by stress radiograph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driceps muscle strength and physical function.

Methods

One-hundred and sixty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sometric quadriceps muscle strength was measured using an isokinetic dynamometer. Self-rated and performance-based physical function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 physical function subscale and Get Up and Go test, respectively. Stress radiographs which were taken while applying varus and valgus loads to knee using the TELOS device. Knee joint laxity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joint surfaces on the medial and lateral sides.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moderation effect of laxity on the strength function relationship.

Results

Two regression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for self-rated and performance-based function. After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s, strength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odels. The addition of laxity and laxity–strength interaction did not add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the regression models.

Conclusion

Frontal plane knee joint laxity measured by stress radiographs does not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driceps muscle strength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造模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退行性关节炎模型。 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骨关节炎后,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的水平变化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 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周组、4周组、6周组。将木瓜蛋白酶水溶液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1,4,7天分别注射入兔右膝关节腔内,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于首次药物注射后第2,4,6周3个时间点分别将相应组实验动物处死后检测膝关节滑膜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浓度。同时切取2周组造模兔的左膝正常滑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2周时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水平比正常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4周时白细胞介素1,6 、白三烯水平与2周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周时白细胞介素1,6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周时白三烯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 < 0.05);比4周时降低(P < 0.05)。说明兔膝关节首次注射木瓜蛋白酶后4周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前仰卧位关节线收敛角(JLCA)与术后站立位JLCA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84名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术前JLCA<4°(低JLCA组)和≥4°(高JLCA组)对患者进行分组。术前和术后1年分别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髋-膝-踝角(HKA)、负重线(WBL)比、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预后评分(KOOS)。结果:术前,高JLCA组的HKA、WBL比和潜在外侧松弛度明显小于低JLCA组(P<0.05)。高JLCA组的Kellgren和Lawrence评分高于低JLCA组(P<0.05)。两组之间在胫骨后倾斜度(TPS)、内侧近端胫骨角(MPTA)、总JLCA和关节线倾斜度(JLO)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高JLCA组的仰卧位JLCA、ΔJLCA、内翻JLCA、外翻JLCA和潜在内侧松弛度高于低JLCA组(P<0.05)。低JLCA组的ROM相比高JLCA组的运动范围大(P<0.05)。两组之间的任何临床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在HKA、矫正误差、WBL比、TPS、MPTA骨矫正、总JLCA或JLO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但高JLCA组的矫正角和软组织矫正高于低JLCA组(P<0.05)。高JLCA组的术后JLCA、ΔJLCA、内翻JLCA和外翻JLCA高于低JLCA组(P<0.05)。低JLCA组的术后ROM高于高JLCA组(P<0.05)。两组之间的任何术后临床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仰卧位JLCA与术后站立位JLCA相关(r=0.696, P<0.001)。结论:在控制术中JLCA时,术后冠状面排列不受JLCA改变和低JLCA组与高JLCA组软组织矫正差异的影响。然而,与目标冠状面排列相比,两组仍然存在过度矫正。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研究显示骨桥蛋白与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密切相关,但骨桥蛋白与骨性关节炎滑膜病变是否相关,仍少见报道。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标本与下肢外伤患者作对照,根据综合评分法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滑膜中骨桥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程度骨性关节炎组膝关节滑膜中骨桥蛋白的差异,同时比较标本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骨桥蛋白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组织中骨桥蛋白阳性呈黄色、棕黄色、棕褐色表达,病变程度越重,颜色表达越深。骨性关节炎组滑膜中骨桥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随着骨性关节炎病情加重,骨桥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呈正相关(ρ=0.663,P < 0.01)。但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骨桥蛋白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骨桥蛋白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可通过平衡髌骨内外侧软组织,改善Q角,达到纠正髌骨脱位。 目的:探讨Q 角测量评估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 方法:治疗前常规测量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Q角,按Q角分为两组:<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或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和股内外侧肌止点位移。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Q角明显低于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Q 角测量评估显示平衡膝关节软组织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具有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