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功能,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建立人工气道后有效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因此,人工气道吸痰至关重要。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吸痰时机、操作过程(包括吸痰管选择、负压选择、具体操作方法)、吸痰护理。现就护理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金琴  朱志红  王黎梅   《护理与康复》2018,17(11):103-103
正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常需要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目前常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吸引气道分泌物、采样瓶采集法采集痰液标本。采样时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采样瓶的吸引管连接吸引装置,吸痰管伸入患者人工气道采集痰液,采样时间10~15s。临床发现,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参数条件比较高,采集痰标本时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患者得不到呼吸机辅助通气及供氧,造成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甚至  相似文献   

3.
王传秀  张秀霞  沈琴 《护理研究》2008,22(12):1121-1121
在经鼻腔吸痰中使用无菌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提高了吸痰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经高温消毒的无菌液状石蜡1瓶,无菌棉签、一次性吸痰管1根(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无菌手套.戴无菌手套取出无菌吸痰管,用无菌棉签蘸无菌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10 cm~14 cm,畅通呼吸道,将吸痰管从鼻腔轻轻插入病人的气道,吸出呼吸道的痰液及鼻咽腔的分泌物.可用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无人工气道又无力咳痰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在经鼻腔吸痰中使用无菌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提高了吸痰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经高温消毒的无菌液状石蜡1瓶,无菌棉签、一次性吸痰管1根(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无菌手套。戴无菌手套取出无菌吸痰管,用无菌棉签蘸无菌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10cm~14cm,畅通呼吸道,将吸痰管从鼻腔轻轻插入病人的气道,吸出呼吸道的痰液及鼻咽腔的分泌物。可用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无人工气道又无力咳痰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倪小英 《全科护理》2012,10(20):1876-1876
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急危重症病人,常因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加重病情。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但吸痰技术影响吸痰效果。临床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病情,灵活采用不同吸痰方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笔者通过对56例病人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吸痰方法清除呼  相似文献   

6.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最有效的方法[1],能够及时地解除呼吸道痰液堵塞,保证有效通气,但也可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损伤气道、刺激气道产生分泌物等.正确的吸痰方法则可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现报道如下. 1.吸痰的时机.正确吸痰,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要适时吸痰[2].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有高压报警;发现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定时大气管周围听诊等情况下给予吸痰,不提倡定时吸痰,因为过多的吸痰刺激呼吸道黏膜,反而使分泌物增加,而且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应根据气道反应,痰量的多少或血氧饱和度决定吸痰的频率[3].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对策,包括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吸痰前给高浓度氧;吸痰时机的选择;加温湿化气道;吸痰时压力适中;动作规范轻柔等。认为改进的吸痰方法有效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解除了呼吸道梗阻,解决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的问题,无脑水肿发生,患者提前进入清醒期,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正常生理气道患者经口腔吸痰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淑芬  洪燕玲 《护理学报》2008,15(1):F0003-F0003
及时有效的电动吸痰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吸痰有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和经正常气道吸痰。经人工气道吸痰,只要方法止确,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并不困难;经正常生理气道吸痰,没有足够的吸痰经验和技巧,吸痰有时不能真正达到清除气道分泌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旋转吸痰管360°吸痰方法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符合吸痰指征的ICU人工气道患者3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吸痰管360°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吸痰间隔时间、吸痰次数、吸痰后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1 min、吸痰后5 min的HR、SBP、R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pO_2升高值、VT升高值、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吸痰管360°吸痰方法,有利于彻底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因各种严重病因实施气管切开的病人,呼吸道的护理至关重要。需及时或定时进行气道湿化、翻身叩背、分泌物的吸引,其中分泌物的吸引是关键。但清醒病人很难接受气管内吸痰,病人因气管黏膜的敏感性可在吸痰时出现一系列较强烈的不适反应,如面红、用力摇头、甚至用手推开操作者的手以示抵抗;同时心电图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如果不深入气道吸痰,易导致气道内分泌物不能彻底有效清除,即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为解决这一矛盾,对清醒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采取吸痰前气管内滴注利多卡因的方法,以减轻吸痰对气管黏膜的刺激,达到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预防肺不张及控制呼吸道感染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和已拔除人工气道的患,往往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比较困难。我们采用经鼻气管内吸痰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吸痰技术(tracheostomy suction)指对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患者实施的涵盖支气管卫生学管理、机械通气和机械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的综合技术,是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组织有效供氧的重要手段[1].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由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和过滤作用的消失,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能干燥、黏稠,甚至黏附在人工气道内径表面,使患者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2-4].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措施,而导管的反复插入,容易刺激气道黏膜而产生出血、溃疡,使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等并发症和临床风险增加.不必要的吸痰可增加风险发生的几率,但若不及时吸痰,则可发生痰液堵塞,会使肺通气量降低,影响通气效果[5-7].尤其对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咳嗽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呼吸道阻塞和肺内感染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较高[8].同时,由于人工气道直接开口于颈部环状软骨下,气道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气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机及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经鼻气管内吸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和已拔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往往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比较困难[1,2].我们采用经鼻气管内吸痰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和已拔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往往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比较困难[1,2]。我们采用经鼻气管内吸痰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15~70岁。其中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6例,无创正压通气(NIPPV)4例,口鼻加压面罩吸氧15例,余为普通面罩或双鼻导管吸氧。2方法2.1按照常规吸痰方法选择吸痰管并做好操作准备和其他用物准备。2.2充分清理上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胃返流物以防定植在上呼吸道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病菌随深入下呼吸道的吸痰管移位而造成肺部感染。若患者清醒…  相似文献   

15.
正吸痰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及窒息等并发症,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它适用于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目前,临床上在准备无菌吸痰盘和行吸痰护理操作时存在一些弊端,如增加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护士工作量及医院消毒成本支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吸痰管润滑试吸装置,该装置与一次性吸痰管配套连接使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晓荣 《全科护理》2013,11(4):371-373
综述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包括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式的选择、吸痰压力和时间、吸痰管插入深度以及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7.
全程低负压吸痰方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不同的吸痰方法与患者的气道黏膜损伤程度及吸痰效果息息相关.临床上常规吸痰法因吸力控制不均衡常易引起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而且常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全程低负压吸痰方法曾有研究[1]报道应用于人工气道吸痰取得良效.为此,我科2007年12月-2008年3月在61例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中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全程低负压吸痰法吸痰,结果示全程低负压吸痰方法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消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若吸痰操作不当、吸痰过频或不及时可造成缺氧、心律失常、气道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护理进展傲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消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若吸痰操作不当、吸痰过频或不及时可造成缺氧、心律失常、气道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护理进展傲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如何减轻人工气道吸痰时的不适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减轻吸痰时病人的不适反应。方法:对80例人工气道患者运用改进的吸痰方法。即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吸痰前给高浓度氧;按需吸痰;加温湿化气道;吸痰时压力适中、动作规范轻柔等。结果:有效清除了呼吸道的分泌物,不适应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生命体征变化轻微或无变化。结论:运用改进的吸痰方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