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66-1368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在1.5亿以上,而且其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在我国已排第3位[1].T2DM发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等,研究也表明大多T2DM以胰岛素抵抗多见[2].目前T2DM的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而通过改变患者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等来控制血糖或治愈T2DM是很难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减肥药的临床评价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志 《中国药房》2004,15(10):629-631
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且肥胖患者较正常人更易罹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骨关节炎、呼吸睡眠暂停等,特别是内脏脂肪堆积常伴随胰岛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发生[1].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由于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基础,给临床治疗方法带来了特殊的挑战性.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致力于开发全新的减肥药物,期望能取得更好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胰岛素缺乏即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其始动因素;而2型糖尿病的发生多与在胰岛素抵抗基础上致胰岛素相对缺乏(β细胞功能受损)有关[1].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任何原因的高血糖均有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参与.但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多集中在控制高血糖方面,而未以胰岛β细胞作为干预靶点.如能针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进行干预,则有望改变糖尿病的疾病进程甚至治愈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是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的激活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2],噻唑烷二酮可能有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尽管这类药物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3],但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受到关注,笔者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苦瓜桑椹复合饮料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揭示该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为提高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进一步开发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新药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各项指标显示苦瓜桑椹复合饮料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脂和肝功能,其降糖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液中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因此,促进胰岛素分泌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染料木黄酮(genistein)主要来源于豆类植物,大量证据表明染料木黄酮对糖尿病、慢性缺氧、骨质疏松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3]。研究显示,染料木黄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1],但其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机制尚不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加重为病理基础的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1].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抑制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T2DM的关键.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两种: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肠降血糖激素类似物)[2].本研究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评估药物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李春睿  刘超 《江苏医药》2015,41(3):343-344
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1].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而限食疗法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一种措施,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既往的研究证实,长期限食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3],减少其胰岛素用量.但由于需要干预的周期长,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广泛用于临床.为此,本研究通过观察短期极低热量限食对非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用药剂量的影响,为在我国推广更为适宜的饮食干预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s,IR)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非诺贝特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具有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肪因子分泌的作用”.本研究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糖代谢、脂联素和内脂素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抵抗素与肥胖 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王战建  王振贤 《河北医药》2004,26(12):982-983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肥胖者常常伴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并由此导致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具有强相关性。目前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很多研究认为脂代谢紊乱、肿瘤坏死因子-α(LNF-α)、瘦素等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发生有一定关系,而抵抗素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激素,可影响与胰岛素作用相关糖代谢及脂代谢,成为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王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81-1882
2型糖尿病常并发高脂血症,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强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延缓或减少心、脑、肾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1].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如何改善和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成为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新热点[2-3].本研究选择了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糖尿病(DM)高危人群中,亚临床炎症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罗格列酮除了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IR和糖脂代谢外,还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丽岩  支忠继 《河北医药》2006,28(7):602-603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在一起的临床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及死亡高度相关,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1,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具有高血压而非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应用氯沙坦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改变及与对照组新发糖尿病的比较,观察氯沙坦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和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传统降糖药物的局限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主要是在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细胞胰岛素作用受损[1].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健康的葡萄糖耐量正常人相比,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下降了75%~80%[1,2].糖尿病诊断以后,胰岛B细胞功能会进行性下降[3].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甲状腺素(thyroxin,T4)水平过高可引起大鼠糖耐量异常.在此病理过程中,产生了胰岛素分泌水平的下降而非胰岛素抵抗,并且胰岛素水平的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而并非胰岛素清除率升高[1].临床资料报道,部分甲亢病人同时伴有糖耐量降低,甚至出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2].但其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初步探讨了甲状腺素引起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胰岛素抵抗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病理生理特征。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肥胖是糖尿病独立危险因子。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目前有很多报道,但关于腰臀比与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8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腰臀比(简易腹型肥胖指数)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及B细胞功能特点,为初诊糖尿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指胰岛素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的降低,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胰岛素细胞信号转导受阻、脂肪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中医药在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有多途径、多靶点、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势,因此近年来有关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改善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综述黄连、栀子、姜黄、黄芪、白芍、赤芍等单味药的有效成分,以及金芪降糖片提取物等改善IR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研发抗糖尿病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胰岛素治疗时机一再延误,任由高血糖长期存在的保守做法已遭到摒弃,广大临床医师应尝试更早应用胰岛素以保证血糖达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两个基本病理生理缺陷,根据UKPDS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其B细胞功能仅为正常的50%,且随病程延长逐年下降。因此,针对胰岛素分泌缺陷的降糖措施应是自2型糖尿病早期就有必要采取的治疗。就药物治疗而言,改善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手段除给予促胰岛素分泌剂外,外源胰岛素的补充、甚至替代治疗应该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另外,基于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属于中老年人群常见病,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较为典型,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的切入点在于防治胰岛素抵抗,这已成为该领域临床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进行探讨,查阅和总结近年来有关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的文献报道,对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 ,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均证实 2型糖尿病是以胰腺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肝脏和外周组织出现胰岛素抵抗并存为特征的 ,其中胰岛素抵抗是根本的病理生理。因此 ,降低胰岛素抵抗是治疗 2型糖尿病的重要环节。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由史克必成天津有限公司提供 )为胰岛素增敏剂 ,属新一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该药能缓解胰岛素抵抗、长期稳定控制血糖 ,起到减少并发症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自 2 0 0 2年 2月至 11月 ,我科采用联合罗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血…  相似文献   

20.
冷一平  海春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02-3404
糖尿病(DM)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全世界有1亿7千万DM患者,预计在未来25年内DM患者将达到3亿6千万[1].临床上DM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而T2DM占DM的90%~95%[2].T2DM是以骨骼肌、肝脏及脂肪等胰岛素靶组织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