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重建(3D)成像技术在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病理证实为小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比对分析患者的MSCT表现、HRCT表现及各自的病变分布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棘突征、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细支气管气相的显示率方面,HRCT要显著优于MSCT(P0.05),虽然HRCT在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方面稍高于MSCT,但是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RCT及3D成像技术是临床诊断小肺癌的敏感方法,其结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肺癌指肺内直径〈2.0cm。没有小气道阻塞、不伴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早期原发恶性肿瘤,其缺少典型症状及特异性生化诊断指标。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近年来,我们共对46例肺内发现孤立结节(SPN)患者行CT动态薄层扫描,其中诊断为小肺癌28例,现分析其CT扫描特征。  相似文献   

3.
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肺癌影像学、病理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SCT、HRCT、LDSCT、PET及细胞病理学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研究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介绍了hnRNP A2/B1、P16甲基化、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基因蕊片、端粒酶及微卫星不确定性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指出了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以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治疗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多期增强扫描和特异性标记物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延迟期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期CT增强值之间差异显著(F=41.071,P<0.05),对照组患者3期CT增强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8.06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对老年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2.2%。结论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表达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二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对老年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肺癌影像学、病理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SCT、HRCT、LDSCT、PET及细胞病理学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研究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介绍了hnRNP A2/B1、P16甲基化、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基因蕊片、端粒酶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指出了肺癌早期诊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往学者们多注意研究肿块的形态学特征,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而对肿块的增强扫描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应用螺旋CT采用三期相扫描技术对25例周围型肺癌进行扫描,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在直径3cm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对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根据HRCT影像学的一些特殊征象,如分叶征、毛刺与锯齿征、空泡征与/或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特点,反映了肺癌的病理学改变,85.0%~92.5%的周围型小肺癌应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结论对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应及时行HR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34例行增强CT扫描,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结节状、肿块状、斑片状、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增强CT扫描周围型肺癌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增幅约20~60 Hu,CT值增幅小于20 Hu则提示良性病变如结核球,CT值增幅大于60 Hu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结论 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系一种非损伤性的影像诊断技术,70年代以来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受到重视。现就其诊断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肺癌的诊断、分期及其在疗效判断方面的应用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多排CT(Md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2月到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78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检查,记录HRCT征象特征与灌注扫描参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SPN良恶性判定。结果 178例SPN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恶性SPN 38例,良性SPN 140例。恶性SPN患者的毛刺征、空泡征、钙化征、胸膜牵拉征、分叶征等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SPN患者(P 0. 05)。恶性SPN患者的BF、BV、PS值均高于良性SPN(P 0. 05),不同SPN结节患者的M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 0%和98. 6%。结论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在SPN诊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征象特征,可以同时实现灌注成像,有利于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状况。  相似文献   

11.
何威  程德云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2):952-955
肺癌的早期治疗主要靠早期诊断,胸部CT扫描成为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胸部CT主要是靠肿块的形态表现、边缘形态、肿瘤内部特征、增强扫描和邻近组织的表现来筛查和诊断肿瘤的.现在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薄层扫描成为常规检查,其所具有的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及高质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更加清晰地显示肺癌的细微形态学表现、支...  相似文献   

12.
炎症型肺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炎症型肺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总结经支气管镜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38例炎症型肺癌影像表现。结果本组38例炎症型肺癌影像诊断6例,符合率68.4%,12例首诊误为肺炎,经抗炎后短期复查,支气管镜检查等确诊为本病。结论炎症型肺癌类型特殊、影像学检查误诊率较高,CT薄层扫描、多方位重建等能提高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全身骨扫描在老年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75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99mTc-MDP全身骨扫描的资料。结果:99mTc-MDP全身骨扫描提示肿瘤骨转移44例(48.89%),阴性结果28例(31.11%),退行性变18例(20.00%);肿瘤转移、阴性结果与退行性变3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随着C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分辨力CT(High-Resolution CT,HRCT)应用于临床以来.不仅对周围肺野疾患的显示更加清楚。而且使得原来在常规CT影像上不能显示的肺部正常结构-“肺小叶”结构影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比较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因此,CT尤其是HRCT作为一种新的影像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全面地反映肺结核病变的病理解剖特点。通过病理与CT影像的关联性研究,对肺结核和肺癌的影像认识也进一步深化。同时随着新诊断技术的不断推出,对肺结核和肺癌的诊断与鉴别,不仅丰富了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在肺部扫描时能清楚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和小结节灶,是目前检查肺组织结构最好的无创性方法之一,现将我们采用HRCT扫描对120例肺部进行检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肺癌的CT、MRI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学进展 ,CT、HRCT、CT造影、MRI、PET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对早期发现肺癌及术前明确诊断机会越来越大 ,影像学的肿瘤分期越来越接近病理改变。目前 CT是影像学无创性肺癌诊断最有效、最特异的方法 ,随着 MRI应用 ,MRI与CT相结合 ,对肺癌的诊断更明确 ,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尤其对碘过敏不能行 CT增强检查者。本文重点讨论 CT与 MRI相结合的优势和特点 ,对早期发现肺癌和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41例 ,女 2 0例 ,年龄 6 0~ 79岁 ,平均年龄6 4岁。主要为咯血 ,以痰中带血丝多见 ,咳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250例体检患者,分成两组,1组运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1组运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在螺旋CT扫描、DLP、有效放射剂量比值、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对结节的显示情况上及在下叶的其他支气管段和左肺的上下叶在支气管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两组在右肺的上叶,中叶,下叶的前基底段上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较常规剂量扫描稍差,但能满足早期肺癌的诊断需要,患者接受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CT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放射学资料。结果:肿瘤位置是导致假阳性的重要因素。在中央型肺癌,假阳性率达28%,血清CEA水平及肿瘤大是导致假阴性的重要因素,CEA高于正常假阴性率为18%,肿瘤直径>4cm假阴性率为20%,结论:仅靠胸部CT来判定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是不够的,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小手术治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筛查很有必要。现阶段,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肺癌早期筛查最有效的手段,但假阳性结果较多,联合应用^18FDG—PET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良性肺结节接受不必要手术和准确诊断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20.
宋萍  李坚  殷凯生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6):1260-1263
微转移是手术后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的关键因素。常规方法和技术难以发现这些隐匿性的癌细胞,运用分子生物学等敏感技术可有效发现肺癌患者淋巴结、骨髓、外周血等组织中的微转移。早期诊断和发现微转移可为确定肺癌分子分期,制定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检测肺癌微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