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器质性损害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可合并智力、言语等功能障碍。由于cP治疗复杂,目前尚无理想疗法。近年来,我们采用低频电刺激配合综合疗法治疗CP,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小儿CP的治疗探索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CP患儿10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下肢肌群肌张力评分、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B、C、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区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2组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腘绳肌、腓肠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内收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0.01),搏动指数降低(P0.01),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0.01);治疗后2组血清IGF-1、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可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促进损伤后脑组织修复,降低肌肉张力,改善CP患儿运动功能,治疗小儿C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脑性瘫痪 (CP)的有效方法。方法  64例CP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2例。在中医疗法 (推拿、头针、穴位注射 )基础上 ,治疗组采用上田法和肉毒毒素治疗 ,对照组采用Bobath法治疗。采用Koman医师评分法 (PRS)判断BTX A注射后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6个月后以小儿CP粗大运动量表 (GMFM)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 ,肌痉挛均明显改善 ,P <0 .0 1,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1。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肉毒毒素注射结合上田法和中医疗法治疗小儿CP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刺为主配合按摩、体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可合并智力、言语等功能障碍。近1年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脑瘫康复中心收治此患儿46例,治疗以针刺治疗为主,配合按摩、体能训练等综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患儿4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目前,临床多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CP,对降低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有独特效果。从1998年4月起,我院引进脉冲电刺激方法,对38例患儿开展了SPR治疗CP及康复训练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   总被引:89,自引:6,他引:83  
马若飞  齐有为 《现代康复》1999,3(2):176-177
小儿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后大脑发育期间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发病率15‰~5‰。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视听障碍、吞咽困难、言语不利及智力落后等。在我国.CP的发病率为1‰-5‰,并逐年递增。广西南宁市CP的发生率为1.28‰,是继小儿麻痹症被控制后儿童主要的:匿动障碍疾病。窒息、早产、核黄疽一直被认为是引起脑瘫的三大主因。小儿脑瘫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性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展性运动障碍和智力异常,属于祖国医学“五软五迟”、“痿症”等范畴。作者采用头针为主,体针为辅,治疗小儿脑瘫,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瘫(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为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有的伴有精神发育迟缓及视力、听力、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损伤[1]。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病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多种多样,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CP)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随着小儿医学的进步,小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升高的趋势。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严重致残的疾病。为提高CP的治疗效果,作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42例婴幼儿CP患者加用神经节苷酯静脉滴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60例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患儿的临床表现、分型、合并障碍及是否早期诊断与康复综合治疗的转归分析,试图为早期诊治C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3年9月~2006年12月共诊断CP298例,其中因经济条件、性别、年龄等因素未完成康复治疗138例,余下160例收治我儿科CP康复中心,经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和发育评定.接收6~9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治疗,将其高危病史、临床分型、合并障碍的异常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6个月的72例有效率100.00%;7~12个月48例有效率95.83%;1~3岁32例有效率90.63%;大于3岁8例有效率75.00%.早产、窒息、颅内出血、重型黄疸是主要高危因素.160例CP患儿中单纯运动障碍56例,占35.00%;合并二重或二重以上障碍的104例,占65.00%.结论:早期发现、诊断、干预,规范的坚持综合康复治疗训练效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纳入患者,治疗组采用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体针治疗。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可获更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124例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延君 《现代康复》1999,3(2):171-17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早期临床诊治。方法:小儿脑瘫124例例临床病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瘫临床诊断应具备四个要素:(1)姿势异常,(2)运动异常或运动障碍,(3)肌张力异常,(4)反射异常;抓住四条早期线索:(1)生后喂养及护理困难,(2)过分安静或极易被激惹,(3)智能反应落后语言视听障碍,(4)反复惊厥或婴儿痉挛症:注意三个高危因素:(1)家族因素,(2)母体因素.(3)新生儿因素。治疗强调以指导性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结论:脑瘫的治疗及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纳入患者,治疗组采用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体针治疗。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可获更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推拿按摩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从受孕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可合并智力、言语等功能障碍。近1年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脑瘫康复中心收治此患儿46例,治疗以针刺治疗为主,配合按摩、体能训练等综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患儿4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于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1].  相似文献   

18.
头、体针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运用头、体针结合法与单纯体针法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头、体针结合法为治疗组,以单纯体针法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法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体针法。  相似文献   

19.
头、体针加音乐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运用头、体针加音乐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并与头、体针治疗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采用头、体针加音乐方法为治疗组,以头、体针法为对照组。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加音乐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芒针特种针法与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52例,并以体针治疗30例作对照,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2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到,芒针、体针并用病程短者疗效更佳.结论:芒针特种针法与体针并用对脑梗死偏瘫有明显疗效,较单纯体针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