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静  韩丹  邓亚敏 《现代肿瘤医学》2019,(21):3891-389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供血动脉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3年间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30例,常规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薄层重建原始数据,行VR、MPR、MIP等重建方式,观察肝脏肿瘤供血动脉情况及肝动脉变异征像。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发现供血动脉,其中肝癌14例,肝母细胞瘤2例,肝血管瘤6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其中1例发现肝动脉变异。结论:运用MSCTA技术,可以确切的观察肝脏肿瘤一支或多支供血动脉及其形态表现,并可清晰显示动脉变异,对肿瘤病变术前诊断及手术、介入治疗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脏CT平扫以及三期增强扫描,并进行肝动脉期与门静脉期血管的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比较2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以及门静脉吸痰的显示情况.此外,与同期进行肝动脉DSA的5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动脉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腹腔干主要分支、肝动脉、解剖变异肝动脉以及肿瘤的供血动脉.MIP与VP对2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以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与VP对3级以上肝动脉分支以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显示4级以上肝动脉方面,DSA明显优于MIP(P<0.05);在3级以下肝动脉显示方面,MIP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MSCTA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肝内静脉4级以上的分支,MIP与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能够准确地显示肝脏血管系统以及其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联系,能够为外科及介入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1例RAML患者,其中肿瘤破裂9例,采用肾动脉造影加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剂为无水乙醇、聚乙烯醇颗粒和(或)弹簧圈。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完成栓塞术。9例肿瘤破裂者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栓塞术后血压均逐渐恢复正常。1例因肿瘤多发且弥漫占据整个肾脏,血管造影未见肿瘤血管主干,治疗失败。全部患者随访1年以上,1例患者肾动脉造影复查时,肿瘤局部新生血管形成,行二次栓塞,其余患者均见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随访期间未出现肾周或腹膜后血肿。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RAML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防止肿瘤破裂出血,手术安全,最大程度保留肾单位,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马冬  罗娅红  郑文恒 《肿瘤学杂志》2015,21(10):839-842
摘 要:[目的] 在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应用Phillip 256 iCT机全肝CT灌注扫描模式,探讨其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33例病例进行全肝CT灌注扫描及延迟扫描,获得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血管重建方法及肝脏灌注后处理软件。[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取良好的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通过后处理可获得全肝灌注图像及肝动脉CTA、门静脉CTPA图像。其中所有病例上全肝灌注图像可以观察到瘤灶动脉供血增多、门脉血供减少;肝动脉CTA发现肿瘤血管20例、动脉扭曲移位14例、肝外动脉供血3例;门静脉CTPA上观察到门脉癌栓4例。[结论] 256多层CT一站式扫描可以评估原发性肝癌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肝CT灌注成像可以量化评估肝内病灶血流灌注情况,实现肝脏一站式扫描,对肝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能CT成像(DECT) 70 ke V单能量成像在评估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中央型肺癌患者114例。全部行胸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61例行能谱增强扫描,53例行普通增强扫描。能谱扫描组获取70 ke V单能量图像及混合能量图像,普通扫描组获取120 k Vp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与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支气管动脉图像后处理;观察并比较三种图像对支气管动脉的开口、1~3级支气管动脉分支显示效果的差异。结果 114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A检查均可观察到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70 ke V单能量、混合能量及120 k Vp CT图像对支气管动脉开口、1~2级支气管动脉分支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示支气管3级分支上70 ke V单能量CTA略优于混合能量(P=0. 048),而70 ke V单能量、混合能量均明显优于120 k Vp CT图像(P0. 01)。结论 DECT 70 ke V单能量CTA能够全面评估中央型肺癌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开口及其分支走行,能为肿瘤血供评估及介入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肝动脉三维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16层螺旋CT对26例肝癌患者进行全肝增强双期扫描,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肝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肝动脉的形态、肿瘤供血动脉及其变异情况。MIP对一级、二级和三级及其以下分支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6.2 %、84.6 %和73.1 %,VRT对一级、二级和三级及其以下分支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88.5 %、69.2 %和42.3 %。MIP对三级及其以下肝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结论 MSCT三维重建可以较好地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Tan LL  Han MJ  Li YB  Jiang JD  Li SX  Zhou SP 《癌症》2007,26(1):73-77
背景与目的:以往主要靠主动脉或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了解肺癌的供血血管及血供,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操作复杂,部分病人不易接受,一次血管造影不能保证显示全部供血血管,且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成功率较低.本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与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肺癌血供诊断提供一种无创伤性、安全、简便、全面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对72例经病理证实肺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iection,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其中25例行支气管动脉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成像.每个肺癌病灶同时行VR彩色三维成像,用肺癌病灶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代表其血供状况.结果:68例肺癌血管三维重建显示供血血管,其中59例肺癌仅见支气管动脉;5例肺癌仅见肋间动脉:4例肺癌呈混合型,包括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分支血管.4例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见支气管动脉进入其内.2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CTVE可较好显示其开口及血管内腔状况.72例肺癌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分为4种类型:无色彩(11例),轻度(17例),中度(32例)和重度(12例),其增强后增加CT值分别为(6.16±2.23)Hu,(15.71±3.13)Hu,(25.47±2.71)Hu,(44.31±19.68)Hu.72例肺癌VR彩色成像红色色彩分布形态与其CT强化形态两者一致率为86.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可较好显示肺癌供血血管及血供状况,是诊断与评价肺癌血供一种无创伤性、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256-SCTA)常用后处理方法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侵犯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采用动态容积扫描及Philip EBW后处理工作站对肝动脉及门静脉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ting,MPR)重建,在相应后处理图像中评估肿瘤周围血管有无受侵,以术中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三种后处理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行Kappa检验以比较三种后处理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判断肝动脉有无受侵时,诊断效能以MPR最佳,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2.3%、86.4%、88.6%,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5.0%,Kappa值0.763(P<0.001),ROC曲线下面积0.893(P<0.01)。判断门静脉有无受侵时,诊断效能同样以MPR最佳,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7.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4.4%,Kappa值0.943(P<0.001),ROC曲线下面积0.972(P<0.01)。结论:256-SCTA三种常用后处理方法在判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血管有无受侵时以MPR诊断效能最高,VR及MIP次之。因此,在日常影像后处理工作中应合理应用这些后处理方法以便为临床术前血管评估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肝脏血管图像清晰.多角度三维显示等特点,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已显示出重要价值。目前对于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成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肿瘤、肝移植术前评价及肝脏血管系统解剖,对于指导肝癌动脉化疗栓塞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肝癌患者肝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h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探讨MSCTA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本组50例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pm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血管成像,再经股动脉插管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膈动脉DSA造影及TACE治疗,对比分析肝癌MSCTA与DSA图像。结果:肝动脉解剖分型和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DSA与MSCT的MIP、VRT血管成像显示符合率达到100%,χ^2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对肝动门脉瘘及门脉癌栓的显示MSCTA比DSA更有优势。结论:MSCTA检查无创、简单易行,其图像的三维重建立体感强,可准确提供肝动脉、门静脉及肿瘤供血来源等信息,对指导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腹部来源不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来源不明肿瘤患者122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42例(良性组)和恶性肿瘤80例(恶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64层螺旋CT三维扫描与重建,记录影像学特征,判断诊断效果。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的C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89±0.45)分和(4.54±0.3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恶性组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的CT值都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在122例患者中,以CPR/MPR/VR/MIP显示肿瘤供血动脉100例,占比82.0%。恶性组中79例中显示供血动脉,良性肿瘤中21例显示供血动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判断恶性肿瘤79例,良性肿瘤43例,对腹部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8%和100.0%。结论:腹部肿瘤来源不同,特别增大时诊断困难;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肿瘤形态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而且可以显示肿瘤血供,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肺癌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Xiao XS  Yu H  Li HM  Liu SY  Li CZ  Liu J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4):302-305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CTA)显示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三维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肺癌血供。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147例及正常对照4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CTA重建,观察和分析BA、P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肺癌关系。结果肺癌组BA在VR中清晰显示136例,显示率为92.5%,平均2.3支/例;对照组BA清晰显示32例,显示率为69.6%,平均2.0支/例。肺癌组同侧BA管径较肺癌对侧和正常对照组BA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较肺癌对侧明显增加(P〈0.05);肺癌侧BA扩张扭曲呈蚓状走向肿瘤或进入肿瘤内,多分支网状吻合。肺癌组PA均清晰显示,54例PA穿过肿瘤或从瘤旁经过,未见异常变化;25例PA显影完整,受肿块推挤并从周围包绕肿块,形成手握球征;40例PA基本完整,肿块从外对PA环状包埋,PA管腔呈扁平状、偏心性或向心性缩窄或枯树枝征;28例PA受肿块包绕并残缺截断形成残根征。结论原发性肺癌BA明显扩张,总供血量明显增加;PA穿过肿瘤或狭窄截断。多重螺旋CTA同样证明肺癌主要为BA供血,未见PA供血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256层螺旋CT(256-MSCT)对分支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我院行256层MSCT肺动脉CTA检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患者20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立体重建(VR)等后处理重建,分析各种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肺叶及分支肺动脉栓塞5例,肺段及分支肺动脉栓塞6例,亚段肺动脉栓塞9例.结论: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256层螺旋CT能较准确显示肺内较小分支肺动脉内的肺栓塞.  相似文献   

13.
Stenosis of an accessory renal artery has been cited a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false-negative results with conventional renal artery Duplex sonograph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Two case reports of accessory renal artery stenosis that were detectable using the newer intrarenal Doppler ultrasound technique with sampling from both poles and the hilum are presented. The cases illustrate a further advantage of Doppler ultrasound of the intrarenal arteries over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肝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记录造影参数,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8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肝癌67例,肝硬化14例,肝癌患者的BF值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BV、TTS与TTP值显著低于肝硬化(P<0.05)。CT三维重建图像均可清晰所有患者的肝动脉,MIP、DSA、MPR/CPR重建方法显示肝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95.5%、81.3%和95.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可反映肝脏血流的灌注状况,可清晰肝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15.
To ascertain the role of 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in diagnosi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and to propose optimal diagnostic policy in RCC patients, we examined 63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renal tumor: 37 (59%) males and 26 (41%) females, age 47-77 ages, mean age 54.2+/-1.5 years,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from 1 month to 7 years. The following diagnostic methods were imployed: ultrasonography of the kidneys, plain and excretory urography,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SCT, MRT, thin-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By the results of a combined examination and operation on the kidney lesion, the diagnosis of RCC was made in 45 (80.3%) patients including stage I in 21 (46.7%), stage II in 9 (20%), stage III in 13 (28.9%), stage IV in 2 (4.5%) patients. Benign renal tumors were detected in 8 (14.2%) patients, giant cysts of the kidneys--in 5 cases, benign renal tumors--in 3 cases, adenoma--in 2 cases, angiomyolipoma--in 1 case. Detected were also renal malformations in 3 cases, a distant retroperitoneal metastasis of RCC in 1 case, adrenal tumors in 6 (9.5%) cases. We suppose that MSCT enables multiplanar and 3-dimen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s, staging of RCC, planning of surgical treatment. MSCT should be conducted after standar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