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出血脑水肿患者采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予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水肿量、血肿量、神经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水肿量、血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出血脑水肿患者而言,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在降低水肿量和血肿量、减少不良反应上均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脑水肿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与甘露醇联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GCS评分及脑水肿体积。结果 观察组治疗15d后脑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治疗可进一步增加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昏迷指数,缩小脑水肿体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联合应用七叶皂苷钠和甘露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且明确诊断的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常规静滴甘露醇治疗,同时观察组加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分析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和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I指数和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联合治疗方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施治,可取得显著疗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采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药药浴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某院就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NB-UVB光疗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NB-UVB光疗机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药浴进行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L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配合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HICH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期间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应用甘露醇疗程及每日使用量、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预后良好率、预后不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甘露醇疗程为(8.92±1.38)d,每日使用量为(770.73±89.89)g;对照组患者应用甘露醇疗程为(12.02±1.75)d,每日使用量为(1587.28±145.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7、-30.218,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损害(10.0%,4/40)、电解质紊乱发生率(17.5%,7/40)明显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损害(27.5%,11/40)、电解质紊乱发生率(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57.5%,23/40)明显高于对照组(25%,10/40),观察组预后不良率(12.5%,5/4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CH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并指导临床治疗可使甘露醇使用更加合理,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9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2组均采取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VEGF、Hpa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透明质酸钠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其对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均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经阴道宫腔透明质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4周.[结果]观察组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阴道出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月经量正常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血清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结蛋白(F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透明质酸钠可减少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降低异常子宫出血,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FN、L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治疗上加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体温情况、住院情况、炎性因子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染药物用于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较好,能够降低体温异常发生率和炎症因子反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围术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前期肠外营养支持加后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总结针对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地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就医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中药熏蒸治疗的基础上,采取NB-UVB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7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NB-UVB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强直、烦躁不安、肥胖、月经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SQLS均有显著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QLS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相近,在并发症方面,齐拉西酮优于利培酮治疗;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齐拉西酮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肾性骨病患者血清钙、血清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治疗。连续透析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β胶原蛋白、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02%、1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疗效显著,可提升血清钙水平,降低血清鳞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还可降低肾功能指标β2-MG、BUN、Scr水平和骨代谢指标BGP、β-CTX、PIN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警评分护理在预防经皮肾镜取石(PCNL)患者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住院治疗的PCNL手术患者9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纳预警评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肾功能指标、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评分护理可有效减轻PCNL手术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促进肾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某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联合甘露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脑水肿体积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经过治疗7~20 d后,实验组患者脑水肿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治疗中联用吡拉西坦和甘露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小患者的脑水肿体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疾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13-2214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甘露醇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在脑出血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甘露醇的基础上,加以七叶皂苷钠、甘油果糖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降颅压起效以及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血肿、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肿、水肿范围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颅压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甘露醇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脑水肿,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可降低其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控制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患者的心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梁冰 《临床医学》2021,41(11):118-120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70例2型DK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炎性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74%,32/35)高于对照组(65.79%,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PRO、BUN、SC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TGF-β1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DKD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4/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潘广 《临床医学》2016,(12):69-70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