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塑形夹板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塑形夹板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作用机制。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传统夹板、塑形夹板和单纯掌背侧夹板3种固定方式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时,尺桡骨受力情况。结果发现:单纯掌背侧夹板和塑形夹板对尺桡骨产生的分骨作用力均大于传统夹板(P<0.01、P<0.05),单纯掌背侧夹板大于塑形夹板,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1)。结论:塑形夹板通过对传统夹板的改良,不仅解决了夹板形状与前臂外形不符合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分骨作用力, 有利于骨折的稳定。与其它2种夹板比较,能够减少功能锻炼时骨折断端再移位,从而为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刘福祥 《河北医学》1996,2(3):294-29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尺桡骨双骨折(067000)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人民医院刘福祥1993年3月至1995年6月,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内针内固定,配合中草药外敷及小夹板固定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收治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5例...  相似文献   

3.
尺桡骨双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要求对位好且快速复位,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12例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观察,以及采用分骨折顶法的临床应用,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儿童尺桡骨双骨折,一是要明确诊断;二是要把握好就诊时间;三要手法熟练。12例患者中有l0例是一次性复位成功,就诊时间都是在1~5小时之间,只有2例进行了2次复位,就诊时间已过3天。通过这一结果我们认为,采用分骨折硕法整复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5.
本院2005~2010年收治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60例,采用闭合复位,前臂中立位石膏夹板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法整复尺桡骨骨干双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桡骨干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而居第2位,治疗复杂,预后不佳。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骨折多发生在中1/3或下1/3处。由于解剖功能的复杂关系,两骨干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复位要求较高,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特别是旋转移位,并保持骨折端整复后的对位,进行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本人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整复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9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手法与手术两种不同整复方式分别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21例、69例、结果优良者16例,62例,优良率分别为76.1%,92.9%,说明手术整复比手法复位疗效更可靠。而69例手术整良者分别采用钢板髓内针,双髓内针,双钢板内固定,结果优良率分别为93.3%,86.7%,83.3%,说明三种内固定方式均有较好疗效,施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尺桡骨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我们收治的38例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了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7岁~创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闭合性尺饶骨单骨折14例,开放性尺烧骨双骨折并发较大骨缺损者9例,余15例。1.2治疗方法1.2.且对于闭合性尺烧骨单骨折的14例患者均行手法复位,即持续拔伸牵引下进行分骨,通过捏、推、提拉等手法,使靠拢于纽轴的骨折端分开,将两骨折端复位。复位满意后行小夹杨汝h固定。1.2.2对于开放性尺烧骨双骨折并发较大骨缺损的9例患者…  相似文献   

9.
朱新光  王天峰 《当代医学》2009,15(15):107-107
目的回顾性分析尺桡骨双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探讨处理对策。方法对20例尺桡骨双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例,取出内固定物,重新植骨,然后坚强内固定,术后定期观察。结果术后随访7~18个月,18例获骨性愈合,愈合率达90%。结论重视尺桡骨解剖特点,手术操作精细,坚强内固定,防止旋转应力导致的断端微动,正确指导上肢功能锻练,可防止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10.
岳瑞卿  苏寅  李荣 《西部医学》2014,45(6):33-33
<正>尺桡骨干双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创伤疾病[1],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是尺桡骨下段双骨折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并超腕石膏托固定治疗尺桡骨下段双骨折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尺桡骨下段双骨折门诊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446岁,平均(29.5±14.7)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尺桡骨骨折最佳治疗方法。以减少并发症。通过用不同方法治疗尺桡骨骨折产生的28例并发症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此类骨折整复石膏固定与髓内针固定出现的并发症多。钢板加压可直接导致肱桡关节脱位,有移位短缩者应避免外固定和使用髓内针固定,以及加压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青少年占多数.作者对1992年9月至2001年9月本院收治的尺桡骨干双骨折78例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做一总结,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i SL  Gong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59-762
目的对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急诊接受闭合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分别在1、2、4周时复查。患者在整复前后及每次复查均接受标准的正侧位X线检查。采用Cooney分型对这些骨折分类,并在每张X线上精确测量移位值,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并标记桡腕关节面的分离和塌陷。结合Lidstrom评分系统,将拆除石膏后的影像学效果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两组。最后应用Pearson Chi-Square test,likelihood test,Kendall correlation analysis对不同Cooney分型的影像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03例骨折有69.9%经保守治疗后效果可接受。其中Cooney分型1型,2型,3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经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达到可以接受效果的比例分别为:90%,88.5%,88.9%。4型骨折中只有28.1%经保守治疗后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不同Cooney分型经保守治疗后的效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型骨折中有19例(36.8%)在保守治疗后残留移位,其中84.2%的骨折在石膏固定1周内移位。4型骨折中21例(65.6%)在保守治疗后残留有关节面的移位,同样有85.7%的骨折在石膏固定1周内移位。结论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经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Cooney分型中的1型、2型、3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较稳定,所以治疗应首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但4型极不稳定,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比例较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应该重视这类骨折在手法复位后1~2周内的复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冯乾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138-138
儿童尺桡骨下段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腕关节呈背伸或掌曲位,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通过腕关节向上的反作用力共同作用于尺桡骨下段,同时也与此处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的解剖特点有关,骨折后又有前臂肌肉和骨间膜的牵拉,从而使骨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正骨复位比较困难。1998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采用手法正骨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骨折61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附8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保守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男15例,女65例,平均年龄61.5岁。合并其他处骨折9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随访63例,其中1例出现畸形愈合外,其余经摄片检查,手腕部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手法复位后行石膏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疗效可靠,创伤较小,易于掌握,且经济方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运用。  相似文献   

16.
江林  江涛  江永革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65-965
尺桡骨骨折在骨科中虽不属危重病症,但治疗不及时或对位线不良可影响功能和外观造型。自1990年2月~5月采用折顶手法治疗此类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患肢的前臂功能,提高其治疗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折顶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背向重叠移位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常可发生旋转,成角和背向重叠移位,背向重叠移位在临床上尤为多见.前臂肌肉比较发达,加之骨折后出血肿胀,皮肤张力大,单靠牵引很难将重叠移位严重的骨折完全矫正.自1985年-2005年,笔者采用折顶法整复尺桡骨骨折背向重叠移位骨折82例,均获得解剖对位和近解剖对位,完全恢复了前臂的正常功能,达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以改进传统的桡骨钢板。尺骨髓内针的治疗方法,获满意效果。总结35例,优良率97%。本文主要介绍操作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尺桡骨双骨折98例,对新鲜骨折用中医整骨方法治疗,陈旧骨折用手术治疗。其中用传统的中医整骨方法治疗69例,手术治疗19例,功能优良率9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