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分析其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送检的血液标本资料1600份,从中检查不合格样品,并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通过审查发现1600份血液样本中有110份血液样本存在不合格的情况。血液样本不合格率为6.88%。总结其血液样本不合格原因,包括凝血或抗凝不充分者22例,占所有不合格样本的18.18%;样本量不足者38例,占所有不合格样本的34.55%;送检延误者13例,占所有不合格样本11.82%;标本信息错误者9例,占所有不合格样本的8.18%;受检者准备不足者7例,占所有不合格样本6.36%;采血不规范者10例,占所有不合格样本9.09%;采血容器或材料不合格者11例,占所有不合格样本的10.00%。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不合格的造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如何在各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对减少不合格样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汪洋 《药物与人》2014,(9):171-171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i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采集的血液标本1280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存在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并分析导致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再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8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有63份,占比4.92%,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有凝血、溶血、抗凝不全、样本量少、送检不及时等等。结论:我们需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对策对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完善与解决,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6月间进行采血化验者的3852份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由血液检验师对血液标本进行质量评价,并登记检查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包括剂量、溶血、凝血、抗凝剂是否正确等,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3852份血液标本中有228份临床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92%,228份检验不合格的标本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溶血、凝血、延时送检、脂血、抗凝管使用不当、标准量不符合要求、采血位置不当、标签不当等;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其中溶血及凝血发生率最高,我们应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与相应优化策略。方法: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源自我院且确定为不合格的的血液标本100份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没有检验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优化的对策。结果:导致10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采血量不准确的占比最高,占总比的26.0%(26/100),其次是凝血、溶血、脂浊;容器不合格、标签错误、延时送检、采血位置不当。结论: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会因为诸多因素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标本检验合理性,应通过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后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从而才能实施针对性管理,进一步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为何,研究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法。方法:本课题自我院检验血液标本样本中抽取140份,其中2018年2月~2019年3月的70份命名成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70份命名成试验组,前一组未进行质量改进,后一组进行质量改进,比较检验结果有何不同。结果:试验组这组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要比对照组那组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低,数据上是P<0.05的情况,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反应、溶血反应、样本问题、送检失误、抗凝不全等是导致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所在,实施质量改进可将血液标本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液体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对43份送检不合格临床检验体液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导致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数量不足、样本污染、标本凝固、容器因素、药物影响以及送检不及时,其中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以及容器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导致17份(39.6%)、12份(27.9%)、9份(20.9%)例标本送检不合格,药物影响导致4份(9.3%)份标本不合格,标本数量少及标本凝固导致1份(2.3%)标本送检不合格。结论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因素多种多样,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教育,提高体液收集保存能力。医院要加大对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164份微生物样本中70份不合格样本的采集方法及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建议。结果:70份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在采集方法上,拭子占60.00%、组织液穿刺占22.86%、抽血占11.43%、其他占5.71%,其中,拭子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采样方式(P0.05);在不合格原因上,取样量不足占18.57%、送检时间过长占34.28%、标本污染占47.15%,三种原因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主要与送检、取样操作不规范有关,应通过组织检验人员培训、对检验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等方法,以减少不合格标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送检的2000份体液标本,统计出标本不合格率,探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2000份体液标本,3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0%,其中尿液标本11份,粪便9份,腹水5份,痰液3份,阴道分泌物10份:不合格原因包括送检不及时8份,被污染11份,标本量少6份,标本凝固5份,容器错误4份,药物影响4份.结论:导致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较多,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临床检验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标本检验规范,提高检验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质量控制要点.方法对8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检验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微生物样本所占比例,总结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合原因制定相应的质控措施.结果:8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检出不合格标本230份,占比28.75%,且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主要有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与无菌液体标本.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需加强沟通,规范检验操作步骤,强化检验人员责任心,对标本采集与送检等多环节给予严格质量控制,将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率控制到最低,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性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及相关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至12月血液检验科出现的6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差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对策。结果:6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标本采集原因(占41.7%)标本送检原因(占25.0%)标本检验原因(占23.3%)患者自身原因(占10.0%)。结论:血液检验影响因素较多,不合理操作是造成标本误差的主要原因,从多方面综合入手,规范血液检验工作,对各环节进行针对性防控,可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以及检验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提高标本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河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接收的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150份,分析不合格标本类型及不合格原因,总结有效解决措施。结果 150例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痰液标本为非标准痰占72.5%,血液标本为标本污染占70.0%,分泌物标本为标本污染占60.0%和送检不及时占40.0%。尿液标本为标本污染占80.0%,无菌体液为标本污染占70.0%,粪便标本为送检不及时占60.0%。结论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是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应针对各类型标本不合格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规范标本采集、送检等各环节,提升检验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制定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检验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400例标本中192例不合格标本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原因,并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92例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89例,占比为46.35%;标本污染80例,占比为41.67%;标本送检不及时16例,占比为8.33%;相关临床信息不全7例,占比为3.65%.不合格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痰液标本73例,占比为38.02%;尿液标本57例,占比为29.69%;血液标本39例,占比为20.31%.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污染;标本送检不及时;相关临床信息不全等.因此要加强检验综合素质培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应对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行检验的600例微生物标本,计算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及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探讨应对对策。结果:不合格标本总数为58例(9. 67%),其中,分泌物标本占18. 96%,血液标本占8. 62%,尿液标本占36. 21%,痰液标本占36. 2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及送检不及时;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为采血量不足及标本污染;尿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污染及采集时间错误;痰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及非标准痰。结论:应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施有效管理措施,加强对临床医师的沟通与交流,对规范标本及时送检,提升检验操作技术,以提高微生物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中出现不合理标本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以2015年01月-2016年06月进入我院检验科进行检查的患者标本作对象,从中随机抽选168份不合格标本,在观察其不合格诱因的基础上,分析分布特征,再总结对策.结果:168份标本中,69份痰液标本,40份尿液标本,27份血液标本,17份分泌物标本,10份粪便标本,5份无菌体液标本,且痰液标本数量明显比其他标本多,(P<0.05),其诱因有采集程序不标准、标本污染以及延迟送检等.结论:临床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多种因素都可能会引起不合格问题,因此工作中,除了要加强各个科室间的密切沟通,合理控制送检时间外,还要防止标本污染情况发生,以提升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01 6年2月检验科血液标本20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检验误差及时记录,针对误差分析其具体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随机选取的20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177份存在检验误差,误差所占比为8.85%,其中14份由于血液检验人员技术操作不当导致,26份因标送检过程不当导致,103份由于患者本身因素导致,34份由于血液标本采集不科学导致,通过明确患者状况、确保标本采集工作正常、及时送检标本、加强对血液检验过程控制等防范措施,血液检验误差大大降低,经分析只有5份样本存在误差,均由患者等不可控因素导致,且误差对临床治疗并无影响。结论:导致血液检验误差出现的因素有多种,检验过程中每一操作环节都应高度重视,只有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科学操作,才能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16.
范昂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5-116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和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4月期间送检我院的1125份中112例不合格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均进行重新核查,并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在1125份血液标本的分析中,存在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为112例,占总数的9.96%。在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最高为凝血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标本的56.25%,最低是错误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标本的0.89%。结论不合格血液标本会对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严防导致其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加强采血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防止溶血和凝血现象的发生,促进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疾控中心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25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的类型与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质量控制对策。结果:125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有18例不合格,分为水质检验标本、公共卫生用品标本等类型,常见的不合格原因有检测不规范、样本采集问题等。结论:检验微生物标本时,应制定规范的送检程序,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最大程度上提升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液检验结果正确性因素及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份-2016年7月份收治的80例临床血液检验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血液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进而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结果:在2015年12月份---2016年7月份临床血液检验结果中共有80倒患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率为8.9% (80/900),其中血液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因素包撬标本采集不合理(27.5%,22/80);样本检验受到影响(23.75%,18/80);标本送检不科学(31.25%,25/80);患者自身原因(21.25%,17/80).结论:影响血压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因素比较多,检验人员需从全局出发,提高检验水平,做好检验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从根本上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相应的优化对策,为日后临床检验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到2014年2月收集的血液检测标本4400份,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探讨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结果本文44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共241份,约占5.48%;其中,不合格的标本共241份,约占5.48%;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样本量过少65例,约占29.97%;抗凝不全48例,约占19.92%;溶血31例,约占12.86%;凝血28例,约占11.62%;容器选择不当16例,约占6.64%;输液同侧采集15例,约占6.22%;送检延误15例,约占6.22%;抽血者准备不当12例,约占4.98%;标签有误8例,约占332%;样本污染2例,约占0.83%。结论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包括样本量过少、抗凝不全、溶血、凝血和容器选择不当等。为了提高医院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应当制定规范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临床检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以及杜绝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7月期间,本院各科送达我科室作血气分析、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2640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标本均由专人送达我科室。我科室有专人核对接收标本,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登记,注明不合格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共收到血液标本26400份,其中不抗凝标本8650份,抗凝标本17750份,26400份标本中有132份不合格标本。标本不合格率0.5%。标本不合格原因有:标本溶血、标本凝固、错用抗凝剂、量不准、静脉血充当动脉血,申请单上的标签与试管的标签不符,各自占不合格标本的比率分别为:17.42%、22.72%、7.58%、18.18%、11.36%、22.72%。结论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差而引起,所以医护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办事,力争无不合格的标本送到检验科,提高分析前质控的水准,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