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LC联合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术式不同分为ERCP+LC组(n=34)和LCBDE+LC+T管引流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净石率以及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满意度、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净石率、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平均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CP+LC组的手术总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LCBDE+LC+T管引流组(P<0.05),ERCP+LC组的总住院时间比LCBDE+LC+T管引流组少37.7%(P<0.05),而其总住院费用却高出24.6%(P<0.05)。结论:ERCP+LC和LCBDE+LC+T管引流这两种微创手术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具体的手术方案要结合各医院的设备以及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对妇科恶性肿瘤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腹部切口采用负压引流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例85例为观察组,腹部切口行常规缝合妇科恶性肿瘤病例7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裂开情况,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雷明 《医学信息》2018,(7):89-91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5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状况(GOS)分级及预后生活质量(HPLP-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5% vs. 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54% vs.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东区乳腺癌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70例.实验组应用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负压引流.对比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情况及拔管时间.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使用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毕宪坤 《医学信息》2019,(15):154-156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辅助分段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2)。对照组予以常规分段挂线引流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熏洗辅助分段挂线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9%,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02±2.12)d,短于对照组的(23.69±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口渗液、肛瘘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23%、1.61%、1.61%,均低于对照组的19.67%、11.48%、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辅助分段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显著,可促进创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张吉芝 《医学信息》2007,20(6):1039-1041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封闭引流创面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 ̄2006年12月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32例病人采取双条硅胶胃管持续引流创面,并与采取传统引流方式的患者对照,对照组用普通橡胶管一条引流创面,两组病人均接相同的负压引流器。结果同期内A组的平均引流量比B组明显增高,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伤口Ⅰ期愈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管负压封闭引流创面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下肢长度不同均衡策略对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的下肢长度均衡策略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均衡下肢长度,改良组以健侧头颈比为对照均衡下肢长度。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异、Harris评分、满意率、步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均较术前缩小(P<0.05),且改良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小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改良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满意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改良组术后步频、单腿支撑时间、步速均高/长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与对照组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以健侧头颈比为对照可有效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涎腺术后负压引流与加压包扎临床效果,讨论涎腺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需手术的涎腺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63例)和加压包扎组(63例),比较两种方式下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涎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负压引流组发生率为4.76%,加压包扎组发生率为11.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对涎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但负压引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涎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应用橡皮片引流结合传统加压包扎的行腮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6例应用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的行腮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涎瘘的人数和发病率。结果试验组出现涎瘘的人数2例,发生率3.6%,远远低于对照组的7和22.6%(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涎瘘优于皮片引流结合传统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鼻中隔偏曲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患者则在术后进行鼻腔填塞处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12 h和24 h的主观症状、病情程度及并发症的情况,在术后1周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的主观症状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病情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即鼻黏膜水肿0级的比为40%,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2组的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技术辅助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划分为30例/组,两组均行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对照组采取X线辅助,观察组采取超声导航技术辅助,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生命体征指标、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胆汁引流量、肝功能指标。结果:(1)统计首次穿刺和首二次穿刺的成功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2)统计单次穿刺和总穿刺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其穿刺次数,观察组也较对照组少(P<0.05);(3)对照组穿刺前与穿刺后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变(P<0.05),而观察组穿刺前与穿刺后的生命体征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4)穿刺时及穿刺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其舒适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5)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0%(观察组)、13.33%(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6)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组内AST、ALT、TBIL等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后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结论:利用超声导航技术,完成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实施,实现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汁予以充分引流,改善肝功能,还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耗时和次数,减轻穿刺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在超声介入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肝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与2007年4月-2008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剖腹置管引流(对照组)治疗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WBC恢复正常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费用等,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愈例数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WBC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较短,平均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相对较少,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100%,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2.60%,并发症发生率为26.10%,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不仅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而且对患者创伤小,帮助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相应减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寒梅  张金枝 《医学信息》2018,(23):177-179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的116例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管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管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对并预防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损伤的愈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槽硅胶引流管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且需术中放置肾周引流管的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放置一次性多槽硅胶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放置传统橡胶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拔管时NRS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更多,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拔管时轻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槽硅胶引流管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可以保证手术切口的有效引流,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杨帅 《医学信息》2019,(23):147-148
目的 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3、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71±1.80)d,短于对照组的(6.23±2.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住院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治疗,观察组实施药剂科参与管理抗菌药用药,比较两组临床抗菌药合理使用率、合理用药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药费用)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抗菌药合理使用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可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化,提高抗菌用药合理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用药费用,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文兵  袁波  李忠波 《医学信息》2019,(24):155-156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40例小儿肺炎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肺部湿啰音、体温、呼吸频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体温恢复、呼吸频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效果确切,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可在短时间内促进临床症状消退,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同时临床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确诊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与对照组的27.78%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1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1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1年无病生存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医学信息》2019,(24):151-152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和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治疗,观察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预防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不同时间段[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 min(T2)、拔管后1 h(T3)]疼痛(VAS)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呛咳)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HR和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间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段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均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不影响苏醒时机,但舒芬太尼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