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C。结果:11例(11侧)SFMC占检出的38侧髁状突骨折的28.9%(11/38),其中发生在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者9侧,髁状突内侧1/3段者2侧。4例SFMC并发下颌其他部位的骨折。结论:三维CT对诊断SFMC有着重要意义,SFMC好发于髁状突的中、外1/3交界段,其原因可能与髁状突的解剖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 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C。结果:11例(11侧)SFMC占检出的38侧髁状突骨折的28.9%(11/38),其中发生在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者9侧,髁状突内侧1/3段者2侧。4例SFMC并发下颌其他部位的骨折。结论:三维CT对诊断SFMC有着重要意义。SFMC好发于髁状突的中、外1/3交界段,其原因可能与髁状突的解剖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3.
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是髁突囊内骨折的一种类型,骨折线通过髁突表面,延伸至翼外肌附着处的下方[1],内侧的骨折片一般会发生移位。虽然下颌骨髁突骨折比较常见,在所有下颌骨骨折中约占9%~ 45%[2,3],但SFMC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尤其是儿童SFMC。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对颞下颌关节的损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直接伤及髁状突软骨,损伤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还对关节盘有继发性损伤[1、2].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在生长发育和骨组织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5].为观察不同保守方法治疗SFMC骨折愈合时的成骨及髁状突的生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实验应用BMP单克隆抗体,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时BMP的定位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对颞下颌关节的损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直接伤及髁状突软骨,损伤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还对关节盘有继发性损伤[1、2].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在生长发育和骨组织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5].为观察不同保守方法治疗SFMC骨折愈合时的成骨及髁状突的生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实验应用BMP单克隆抗体,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时BMP的定位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fractureofmandibularcondyle,SFMC)对颞下颌关节的损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直接伤及髁状突软骨,损伤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还对关节盘有继发性损伤〔1、2〕。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fractureofmandibularcondyle,SFMC)骨块分离和移位程度的分析,了解此类骨折骨碎块移动的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相关手术器械的研发。方法选择2008年10月一2012年10月收治的髁突骨折患者88例,其中SFMC患者共45例(52侧),男32例(36侧),女13例(16侧)。根据Neff分类标准:A型20侧,B型28侧,M型4侧。对45例SFMC患者进行CT检查,以髁突骨碎块分离和移位的距离及角度为测量指标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患者归类:Ⅰ型20侧(ⅠA型14侧,IB型6侧),Ⅱ型27侧(ⅡA型11侧,ⅡB型16侧),ⅢB型1侧Ⅳ4侧。骨碎块位移距离4—16mm,平均12mm;骨碎块偏离度11°~43°,平均34°;骨碎块下降距离6—18mm,平均13mm°结论从CT影像分析,SFMC绝大部分的骨碎块移位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髁状突纵形骨折后及夹板治疗时双侧颞下颌关节区的血流情况。探讨夹板治疗机制。材料和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4头,分为髁状突纵形骨折未治疗组、夹板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于髁状突纵形骨折后2、3、4、12周做核素三相骨扫描检查。结果:髁状突纵形骨折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血流相的时间-放射性强度曲线改变大,峰值升高,峰时后延,以2周时最为明显,夹板治疗组各时间点均较未治疗组的a/β比值高。骨折侧血池相及延迟相计数比值升高,骨折后2周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延迟相计数比值在夹板治疗组较未治疗组高。结论:夹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有利于骨折后的血供,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夹板减轻关节内及骨内压力,减轻静脉瘀血。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1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颌骨髁状突尤其髁状突颈部骨质脆弱 ,是骨折的好发部位。髁状突不同于下颌骨其他部位的骨骼 ,它构成颞颌关节 ,在下颌生长发育以及下颌的功能运动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髁状突骨折在临床治疗中有其特殊性。现将 1988~ 2 0 0 0年收治的 12 0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治疗的经验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 2例 ,女 18例 ;年龄 5~ 5 0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81例 ,打击伤 18例 ,跌伤 15例 ,挤压伤 6例。骨折分类 :根据髁状突骨折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 ,将髁状突骨折分为髁状突高位骨折 (也称髁头骨折或关节囊内骨折 ) …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位于颜面下1/3部位,因其位置较突出,易发生骨折,是颌面部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下颌骨髁突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髁突骨折如手术处理不当会诱发关节强直[1]。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于1999-09至2014-02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2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口腔入路髁突颈及下颌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避免面颈部留下手术瘢痕,探讨从口腔入路复位固定髁突颈及下颌骨支骨折的方法。方法采用口腔内下颌骨矢状截骨手术切口入路,用摆动锯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髁突游离取出,体外直视下与升支后缘骨块固定后再从口腔原切口回植入,钛板固定。15例17侧采用本方法治疗,其中2例为外地医院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意外将下颌骨髁突颈部劈裂骨折,其余13例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1年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范围25~40mm,平均为35.8mm,1例有患侧后牙早接触,下切牙中线偏斜1mm。另1例张口约25mm,轻度受限,其余患者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耳大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手术瘢痕结论在目前美容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口腔入路具有无外部瘢痕优势,且不会损伤面神经缺点是操作范围较小,增加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  相似文献   

12.
超高速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高速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外伤病人进行常规X线检查及电子束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研究骨折的类型、骨折移位程度,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超高速CT具有扫描速度快,层次薄,图像清晰的特点,其三维影像可任意旋转和切割,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病变情况,准确显示骨折类型。结论:超高速CT平扫及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能客观地提供骨折的所有特征,将二维和三维重建方法互相弥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碎骨的移位,提示颌面部髁状突骨折诊断的正确率、显示率、降低漏诊和误诊率,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三维CT在髁状突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折其与常规X线和二维CT间的优缺点。材料和方法:对20例髁状突病变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显示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髁状突骨折的显示三维CT最为理想,对髁状突骨髓炎二维CT可较好地显示其周围软组织改变的情况,三维CT对颞颌关节的骨性强直可显示立体观。对髁状突肿瘤内部结构的显示二维CT最为理想。结论:三维CT在下颌骨髁状突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维CT与三维CT互相补充是诊断髁状突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比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普通X线和CT检查结果,着重提出CT诊断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MSCT支气管动脉三维成像对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为显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患者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三维成像中以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最佳。结论: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娜嘉  马荣  马强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2):896-898
目的 探讨颌面部骨折合并颅颈交界区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 收集10例颌面部外伤合并颅颈交界区损伤的螺旋CT重建扫描资料,比较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上、下颌骨双骨折并颧弓骨折者5例,下颌骨骨折5例。其中3例合并颞颌关节脱位,3例合并有轻、中度颅脑损伤。合并颅颈交界区损伤有:枕颈脱位2例,枕骨髁撕脱骨折2例,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6例,结论 颌面部外伤骨折合并上颈椎损伤多为韧带型损伤,影像学特点为小片的撕脱性骨折及枕颈半脱位、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式;提高对本病的警惕,重视颅颈交界区解剖标志间关系的画线测量是防止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动脉MSCT三维成像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栋  王岩  王志铭  雷振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21-1023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在肺癌中的表现,评价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支显示对肺癌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26例行肺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其中9例行增强检查,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9例肺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的病例中,8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和血管直径等。三维成像中以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最佳。结论:肺癌介入治疗术前行支气管动脉MSCT三维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解剖特点,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对比剂用量和曝光量,缩短选择性插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隐性骨折的MRI分析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目的 探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3例,胫骨近端8例,胸腰段椎体5例。结果 本组16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11例(11/16)股骨髁及胫骨近端受伤病例中3例(3/16)T1WI见骨皮质下线状信信号带改变,8例(8/16)显示由关节面下向骨干走行的不规则条状、紊乱低信号改变;在T2WI上对应于T1WI低信号区仍表现为相应形状的低信号,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T1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显示水肿带信号明显增强、增宽。2例股骨髁和1例胫骨近端病例同时行CT检查,示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确切骨折征像。5例(5/16)胸腰段椎体MR T1WI、T2WI示椎体中央有水平方向走行的线状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结论 MRI能够早期确诊隐性骨折,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能除外隐性骨折,X线检查后行MRI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The examination of internal rotation angle at the elbow is difficult on conventional radiographs. The angle of internal rotation has been measured with three dimensional reformatted CT image of GE CT/T9800. The angle of internal rotation with the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was measured both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Postoperatively the angle of internal rotation became equal on both sides. Three dimensional CT reconstruction is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internal rotation angle of elb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