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世民  蒋振刚 《山东医药》2010,50(46):99-99
胸腰段椎体是脊柱外伤骨折的多发部位,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椎体骨折表现为压缩变形、高度丢失、后凸畸形。2005~2008年,我们对27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卧床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并发症多。本文观察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2012年收治经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的患者共78例(85椎体),其中男20例,女58例;年龄632012年收治经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的患者共78例(85椎体),其中男20例,女58例;年龄6382(平均69.2)岁;其中T12骨折34例,L1骨折32例,L2骨折6例,有两椎体以上骨折者有6例。症状均为胸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后路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72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年8个月,无特殊并发症.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60%提高到术后的9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0°改善至术后平均3°,神经功能均有I级以上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具有良好的复位、减压、三维矫形和短节段牢固内固定等特点,是一种理想而有效的临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发现,胸腰段脊柱的骨折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约占所有脊柱损伤的30%60%〔1〕。老年人由于本身的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胸腰段脊柱的骨折。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脊柱本身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脊柱处于失稳的状态,不仅能产生背部的疼痛,而且如果合并有椎管狭窄时,很容易出现下肢的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01/2015-01贵州省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贵州省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胸腰椎X线片检查,诊断研究对象的脊椎压缩骨折,并测量分析其跟骨骨密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病患者的跟骨硬度指数(stiffness index,SI)与对照组的S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I高于肝硬化A、B、C组患者,且肝硬化A、B、C组患者的S I逐渐降低.观察组中92例骨量减少,58例骨质疏松、30例椎体压缩骨折.对照组中10例骨量减少,6例骨质疏松、3例椎体压缩骨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A、B、C组的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逐渐升高.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共有53个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3个分布在胸腰段、14个胸段和16个腰段,平均每个患者有1.77个椎体发生骨折.对照组中3例椎体压缩骨折有4个椎体骨折,1个位于胸段、1个腰段、2个胸腰段.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硬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升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间在我院介入血管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309例病例通过病历查询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骨折诱因、慢性病史、手术史、药物治疗等.结果 309例椎体骨折患者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83例,平均年龄为72.42±8.49岁,转移癌101例,平均年龄为60.08±12.62岁,血管瘤6例,腰椎良性病变1例,车祸、高空坠落等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以胸12、腰1、腰2椎体骨折多见,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服用激素等慢性病史,骨质疏松骨折的诱因以跌倒为主.在病程中会多次发生多个椎体骨折,需多次手术.结论 重视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防治,并预防椎体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来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观察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等情况。结果32患者得到随访,3例失访,出现并发症5例。术后按ASIA评级,患者神经损伤有较大的改善。术后1 a,Cobb角由术前29.81°矫正到12.1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5.50%恢复到84.97%、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83.38%恢复到89.78%。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超  赵卫东 《山东医药》2008,48(24):67-68
获取1例健康老年女性胸腰段CT平扫数据,通过Mimics及Geomagic对胸腰段椎体进行三维实体化,并修饰模型,使之符合分析要求,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通过改变椎体骨质、椎间盘的物理属性设定,获得健康及退变腰椎在不同躯体姿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显示正常骨质、正常间盘、前屈姿势下,椎体上表面最大应力几乎相同,且应力分布趋向于中央;正常骨质及骨质疏松骨质在退变间盘、前屈姿势下,压缩骨折与非压缩骨折相比,其应力分布更趋于前方,而且其最大应力值较非压缩骨折最大应力值增大了近20%.认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前屈姿势能够造成椎体局部应力的显著增大,可能导致再骨折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杨仁权 《山东医药》2008,48(15):69-69
脊椎爆裂骨折多发生于胸腰段,CT已成为一项重要诊断手段.2004~2006年,我们共收治50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现将其CT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50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男39例,女11例;年龄18~71岁,平均36岁.其中高处坠落伤25例,摔伤18例,车祸撞伤7例;有神经损伤症状20例,截瘫6例、不全截瘫14例.本组均行CI扫描,范围根据临床体征和平片或CR像显示的部位决定,扫描平面与椎体垂直,层厚、层距均为5 mm,并放大重建,摄软组织窗和骨窗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患者,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横突间或者椎间植骨,恢复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的椎体。通过术前、术后2周及8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20个月,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戴海  黄宗贵  曾心一 《山东医药》2009,49(19):60-6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简称AF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3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AF系统行复位固定术,观察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后凸高度均明显增加,椎体后倾Cobb’s角明显减小,侧凸角度明显减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降低,P均〈0.01。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AF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确切,手术切口短,操作简单,椎体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可减少椎管减压及植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在诊断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腰段椎体病变老年病患76例均采取数字X线摄影检测,并结合实际胸腰段椎体病变状况应用对比平衡滑块控件调整,保证病灶点位骨质影像数据的准确性,探析应用对比平衡滑块控件技术前后影像质量情况。结果在常规数字X线摄影胸腰段椎体正位摄片的甲级片率与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在胸腰段椎体侧位摄片图像中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甲片率明显优于常规数字X线摄影(P0.05);将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优化后的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常规数字X线摄影诊断准确率,结果表明常规数字X线摄影检测漏诊率为17.11%(13/76)、误诊率5.26%(4/76)。结论数字X线摄影对比平衡滑块控件诊断老年胸腰段椎体病变准确率较高,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均得到明显的提升,可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牛存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65-5066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约占人类全身骨折的2%~6%.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常出现持续腰背痛[1,2].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脊柱外科新的一项微创技术,特别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持续腰背痛[3,4],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PVP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关节突关节的动态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依据1例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10层Dieom3.0标准CT图片,建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的胸腰段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模拟过伸复位手法约束L2下端所有面,给T11椎体上端一个纵向牵引力,分别于T11、T12、L1棘突顶点给予垂直朝向椎体、3.0cm的位移。程序运算,读取受压椎骨左右关节突关节的受力情况。结果建立了外形逼真、生物力学全面的T12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复位中关节突关节承受了较大的压应力且逐渐增大,以过伸支点在T12棘突顶点时的受力最大、最稳定,骨折复位最彻底。结论建立了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过伸复位支点应在骨折椎骨棘突顶点,关节突关节在过伸复位中起着支点的作用,其承受较大的压应力是胸腰椎骨折患者后期出现腰背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外伤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而在创伤骨科中,胸腰段骨折亦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在所有的脊柱损伤中占30%~60%[1].而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多优先选择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方式为伤椎内固定术.我院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经椎弓根植骨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对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手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钉棒无折断,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6%,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0%;植骨均获得融合;Frankel分级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改善率达95.6%。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效果优良,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辅助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例骨折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关节镜辅助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后凸角平均为9°,平均矫正约27.8°;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及其特点,并探讨城郊差异。方法在上海3个城区和2个郊区社区中,按人口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共纳入65岁以上老年人2 444名,其中男性1 456人,女性988人。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并拍摄胸腰椎X线片,按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法进行结果判定;观察上海社区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总体和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椎体骨折的分布及严重程度,并比较这些指标是否存在城郊差异。结果 (1)上海社区老年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6.1%vs.20.7%),郊区椎体骨折患病率高于城区(26.2%vs.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城区居民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U型分布,男性65~69岁椎体骨折患病率为24.5%,而后出现下降,到75~79岁最低为10.5%,此后又出现上升,≥85岁组最高为33.3%;女性65~69岁椎体骨折患病率为20.0%,70~74岁降到最低为10.0%,而后逐渐上升,≥85岁组最高为35.7%;(3)在骨折类型中,T11、T12和L1三者合计占骨折椎体总数的52.4%(城区)和64.3%(郊区),T6、T7和T8三者合计占椎体骨折总数的21.4%(城区)和9.3%(郊区);1°椎体骨折的比例最高,且郊区老年人群1°椎体骨折的比例高于城区(75.8%vs.63.1%);骨折分型则以Ⅰ型楔形变最为常见,且郊区的比例大于城区比例(87.4%vs.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高龄以及郊区居民更易发生椎体骨折,椎体骨折好发部位在胸腰交界处和中胸段,1°和Ⅰ型骨折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正>老年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是一类由高能创伤引起的骨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严重患者可损伤脊髓而导致瘫痪〔13〕。经伤椎固定手术已在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经伤椎固定手术可减少对周围神经肌肉的影响,但目前经伤椎固定手术的效果与传统切开短节段固定手术的效果优劣还不清楚〔4,5〕。本研究对比老年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老年胸腰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