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酒精中毒并发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少见,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1岁。以进行性面色苍白、双手震颤两个月为主诉入院。发病后伴有头晕、乏力、活动时胸闷、心悸、眼花、耳鸣。既往嗜酒12年,每天饮0.25~0.5kg白酒。体检:贫血貌,神志清楚,营养略差。浅表  相似文献   

2.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下称 SA)是由于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所引起的一种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常误诊为缺铁性贫血,使用铁剂治疗反而使病情加重,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SA 的诊断依据为:(1)Hb 低于正常,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扩大;(2)骨髓片铁染色,细胞外铁正常或增加,出现病理性铁粒幼细胞和环形铁粒幼细胞,铁粒幼细胞比率大于1;(3)血清铁增加,未饱和铁结  相似文献   

3.
贫血是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的症状 ,其原因复杂 ,诊断较困难 ,现将我院 2 0 0 0年以来临床收治老年贫血患者 4 8例分析如下 ,其中有巨幼细胞性贫血 ,恶性肿瘤 ,肾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内分泌引起的贫血等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4 8例中年龄最大者 84岁 ,最小者 6 0岁 ,平均年龄 6 6 5岁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2 2例 ,全部患者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 <10 0g/L ,(71± 2 0 8) ,红细胞计数 <3 5 10 12 /L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符合国内诊断标准[1] 。2 临床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36例 ,占 75 % ,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 16…  相似文献   

4.
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满才  华铮 《江苏医药》1998,24(8):611-611
我院自1992年6月至1997年3月收治30例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兹报道如下。 资料与临床 一、一般资料 男21例,女9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0岁。自缺铁性贫血首发到结肠癌被确诊此一段时间称缺铁性贫血首发期,30例患者首发期为半个月~8个月,其中位数2个月。缺铁性贫血诊断依据:1.血清铁<75μg%,总铁结合力>350~400μg%;2.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3.骨髓象外铁减少或消失(0~ ),内铁<10%。  相似文献   

5.
根据WHO血红蛋白水平的标准,当海拔为0 m时,小儿血红蛋白低限值为:6个月至6岁110 g/L,>6~14岁120 g/L,海拔每升高4%,小儿血红蛋白值低于以上各值称为贫血[1]。医学上把营养性贫血分为小细胞性贫血与大细胞性贫血2种。前者又称缺铁营养性贫血,6个月至1岁的婴幼儿较常见;后者又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数发生在2岁以下的幼儿,由于叶酸与维生素B12供  相似文献   

6.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为一组由多种原因所致的铁利用不良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的贫血。其特点为:(1)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双重型贫血。(2)少数病例可见类巨幼红细胞。(3)网织红细胞数多正常或轻度增加,部分可减低。(4)铁代谢异常: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与血浆铁转换率大多增加,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5)骨髓呈幼红细胞增生,部分可伴成熟障碍。(6)骨髓片铁染色有环状铁粒幼细胞。(7)平均红细胞寿命多正常。(8)无异常血红蛋白发现。  相似文献   

7.
血清铁蛋白含量的检测,及骨髓细胞内外铁检测,是实验室诊断贫血的主要手段。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及铁负荷过度等疾病、血液学的研究、某些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146例各类贫血病人进行血清铁蛋白及骨髓细胞内外铁阳性率的联合检测,并采用55名健康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组。对铁蛋白及骨髓细胞内外铁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价值作了简要的评价。材料与方法材料临床确诊的各种贫血病人146例,其中,缺铁性贫血(IDA)42例,再障(AA)13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22例,浴血性贫血(溶贫)1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4例…  相似文献   

8.
诊断铁粒幼红细胞贫血,主要的依据是经铁染色检查骨髓幼红细胞中的内铁,并计算其铁粒幼红细胞及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的百分率及比率。本文染色法以Dacie氏为基础稍有改良,现将我科发现的三例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细胞内铁检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评定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患者(MDS-RA)以及2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MA),以此进行对比性形态学研究。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系巨变细胞满值,而其余病态造血有出现的可能。同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态造血有共通特征,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诊断主要和红系巨变有所关联。并且实验组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以及粒系细胞病态百分比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百分比、有核细胞PAS阳性率均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结论 MDS-RA需要对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研究,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同时这一研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膳食异常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发病年龄、生活背景及其与膳食异常的关系.贫血程度及其与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4例经骨髓象确诊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时检测血液常规,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12例,单纯膳食异常43例,妊娠妇女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3例未发现明确病因.31例膳食异常的原因有口腔疾患、生活背景、不良生活方式.结论 膳食异常是现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贫血多为中重度,半数以上患者周围血可表现为两系例或三系例减少.  相似文献   

11.
<正>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细胞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组贫血~([1])。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除贫血表现外,可出现手足麻木、共济失调、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笔者就我院2015—2018年收治的10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临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1例患者均于2015—2018年在我院住院且经长期随访,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4例,女性67例,年龄12~81岁,平均56.5岁,其中60~81岁65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部分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为缺铁性贫血,20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20例为溶血性贫血,又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检查,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健康体检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改变,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溶血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MCH、MCHC、MCV以及RDW显著要低;溶血性贫血的MCH、RDW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CHC、MCV低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借助MCV、MCHC、RDW等指标对临床上出现贫血症状的患者进行贫血类型鉴别。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贫血(ACD)是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及外科创伤持续1~2个月后伴发的贫血,其特征为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而贮存铁增加。早期曾被称为“铁粒幼细胞贫血伴网状内皮系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20世纪后期改称为“慢性病贫血”。ACD在临床上常见,它的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ACD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方法选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难治性贫血患者30例,选同期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30例,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对其检验方法与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发现,其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检出情况与B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红系细胞巨幼变、粒系细胞巨幼变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都有相似之处,但是难治性贫血的诊断主要是针对病态造血,而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针对巨幼变红细胞,在对两种贫血难以进行确诊时,需要采用其他的检验方法对贫血病症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观察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学检验,分析骨髓形态检验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难治性贫血患者42例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观察检验结果。结果难治性贫血组患者在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中红系细胞病态、粒系细胞病态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百分率和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P<0.05)。两组比较,巨幼变原始红细胞胞、巨幼变早幼红细胞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巨幼变中幼红细胞胞体大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形态检验上于巨核系病态造血为主的很大可能为难治性贫血患者;巨幼变幼红细胞的胞体大小变化较多者很大可能是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另外有核红细胞PAS阳性检验也有助于鉴别诊断该两种贫血,阳性率高的应为难治性贫血患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2例均为未婚青年女性无结核病特殊症状,1例有高热腰痛,1例极度消瘦闭经,肺部也无阳性体征。1例轻度肝脾肿大,化验均有贫血、血红蛋白分别为7.8g和4.6g。骨髓检查明显增生活跃,以红系统增生为主,环铁幼分别为13%及32%,细胞外铁均为(+++)。胸部X线检查一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一为双侧广泛浸润进展期肺结核,除高热腰痛1例曾短期用过青链霉素外均未接受过其他抗痨治疗。我们认为该2例环铁幼细胞增多且有轻、重度贫血,可以考虑为肺结核引起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400例贫血患者(骨髓病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外)的回顾分析,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双相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血象骨髓象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对各型贫血在贫血患者中各占的比例以及分别在性别、年龄及职业等方面的分配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相关的数据及浅显的结论,对该地区贫血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贵锋 《医药世界》2010,(11):1470-1470,1472
目的对老年贫血进行病因分析,注重病因的关注和治疗。方法对189例老年贫血患者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发病机制和(或)病因明确贫血的病理本质,做出贫血的疾病诊断。结果男性贫血原因前三位:缺铁性贫血19.47%、慢性病性贫血19.47%、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转移癌各占9.73%;女性前三位:慢性病性贫血21.05%、溶血性贫血17.10%、缺铁性贫血14.47%。结论老年贫血病因复杂,重要是明确病因,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6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030001)肖丽华,戴光熙,陈贺英,滑建鹏山西电机厂卫生科刘秋生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引起的一组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所致DNA...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104例老年贫血患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104例住院患者年龄60~99岁,其中男性78例,女性26例;缺铁性贫血26例,慢性病性贫血28例,慢性病合并缺铁27例,巨幼细胞贫血2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