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接种率的高低是检验计划免疫工作好与坏的标准,所以针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团在多年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使计划免疫工作多年来在全师名列前茅。1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团党委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团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  相似文献   

2.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儿童家长在实施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前后,对预防接种方面知识的知晓度,为更好的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有关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问卷对40名儿童家长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度。结果:健康教育前家长对预防接种方面知识平均知晓率为26.7%,接受健康教育后,90.0%以上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400名儿童均按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结论:对儿童家长实施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但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使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他们按时接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儿童顺利完成计划免疫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医疗改革的十年中,中国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绩,预防接种成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免疫规划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免疫规划工作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助力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战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建证、建档的1218名儿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七苗接种合格率、计划外疫苗接种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分别为91.4%、17.8%、97.3%和80.2%、90.2%、51.9%。结论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计划免疫的认知,使其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上海市闸北区孕妇关于预防接种知识认知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对2013年119名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分娩的孕妇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以问卷的形式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2次调查,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后,孕妇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知晓率大于95.0%、疫苗分类知识知晓率92.3%,免疫规划疫苗知晓率、二类疫苗代替免疫规划疫苗等的知晓率均提高(P<0.01)。结论:孕妇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有待提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孕妇在这方面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贵州省某县免疫规划针对性传播策略的效果以探索适宜有效的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乡镇,在实验组乡镇实施针对性传播策略3个月。对儿童家长/监护人开展随机调查以对比分析实验组在实施策略前后及策略实施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预防接种相关行为和态度的正确行为态度形成率的变化。结果儿童家长/监护人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其中基础知晓率较低的相关知识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儿童家长/监护人预防接种相关行为态度的形成率改变不明显,仅有"主动了解预防接种相关信息"等少数行为态度形成率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的针对性传播策略能提高儿童家长/监护人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并且还能改善其主动获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意识态度,但却不能明显改变其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7.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1],随着北京市扩大免疫规划及密云县外来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预防接种工作越来越繁重。北京市密云县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辖区内的预防接种任务,在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开展健康教育,保证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崇左市边境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的现况,为进一步完善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崇左市4个边境县(市)43个乡镇215个村的1 806名儿童,入户调查儿童的基本信息、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等情况。结果调查儿童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4个边境县(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卡介苗、乙肝疫苗全程、脊灰疫苗全程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儿童其余疫苗接种率均低于常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和农村儿童监护人对大部分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崇左市4个边境县(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边境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和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市2008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审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2008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方法]对所辖8 个县区免疫规划工作的有关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培训及实施、计划免疫现场督导、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接种率等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经费投入不足,只有灌南增拨到位15万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新浦、灌云、灌南等县区硬件设施仍未配备到位,一些硬件配备到位的接种门诊还未正式使用软件,多为门诊接种后补录数据;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工作薄弱,计免门诊现场督导不合格的预防接种单位占25%,以上各种因素是影响连云港市免疫规划工作正常发展的症结所在. [结论]加大免疫规划相关法规的宣传以及免疫规划配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免疫规划工作的各项任务层层落实,是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情况,实现预防接种全省联网,解决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C/S结构和B/S结构结合的网络构架,开发和建立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结果 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开发与建立后,实现预防接种日常信息管理、医院产科建卡、一地建卡,异地接种、多部门多系统数据共享、自动统计和分析、数据存储备份、短信通知等功能,系统运行使用情况良好.结论 该系统目前在国内免疫规划管理方面具有率先引入使用社会保障卡作为儿童的识别介质、与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对新生儿在产科建卡、发送短信通知提醒接种、便于对流出、流入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等先进性,有助于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孕妇接受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后的中长期行为改变。方法以常住天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720名孕妇作为干预组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另选择72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比较干预后两组人群所生儿童6年内的疫苗接种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对预防接种行为的干预效果。结果除乙型肝炎疫苗和7价肺炎疫苗以外,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1岁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单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岁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单苗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阶段第二类收费疫苗的单苗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妇这个群体中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能够产生长期、稳定的行为干预效果,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针对这个群体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与健康》2021,(3):84-84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要求,进一步规范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加强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传染病防控,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印发《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办法》。《办法》明确查验工作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幼儿园和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督促辖区幼儿园和学校完成预防接种证查验相关工作。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应当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组织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预防接种使接种对象获得特异免疫力,是控制乃至消灭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儿童预防接种管理采取的是点对面工作模式,公众被动的接受疾病控制部门的提示和通知,往往难以及时获得预防接种信息。2016年南昌市试点利用移动应用程序(APP)对儿童预防接种进行管理,探索通过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客户端提供疫苗接种提示服务,实施普及免疫规划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降低相关传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社区免疫规划工作必须改革目前烦琐的工作方法,引入高效管理模式。方法2002年起虹口区开展了社区免疫规划新管理模式的探讨,建立了社区免疫规划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相结合,把儿童接种户籍化管理转向属地化管理,在全区接种点依法实施接种一、二类疫苗告知制度。结果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建立了本市儿童预防接种关系转移管理制度并将外来儿童管理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疫苗接种告知制实施后,继续保持计划免疫疫苗的高接种率,异常反应发生率和纠纷有明显下降。结论社区免疫规划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使免疫规划工作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区免疫规划工作模式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是实施免疫规划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分析了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和鉴定提出了建议,对实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现有的免疫规划管理与服务模式已滞后于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制约了免疫规划工作效率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家长及儿童在等待接种时所遇到的拥挤、插队、混乱等现象,为儿童家长和接种医生提供良好的等候环境和工作环境,满足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需求而推出的服务新模式。1基本情况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是将预防接种的各个工作环节以数字化电子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黄冈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评价实施效果。方法收集11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报的秋季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汇总表,将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覆盖率均为100.00%;全市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补证率、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均达到95.00%以上。结论黄冈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效果较好,教育和卫生部门协调配合需加强,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漏种疫苗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接种单位免疫规划人员队伍是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意味着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层服务网点。随着人口的流入,扩大免疫规划的全面实施,闵行区社区预防接种服务量不断攀升,预防接种门诊一度出现拥挤、排队等候时间长、医生工作负荷重等问题,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闵行区卫  相似文献   

20.
预防接种门诊是国家实施免疫规划的终端平台,其硬件条件、工作质量、人员业务素质、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质量与群众的感受。当前,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加之疫苗的广泛使用,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医疗纠纷诉讼也日趋增多。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