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均发生于男性 ,由于排尿口异位使患儿不能站立排尿 ,如不手术 ,则会给患儿带来很多不便。我科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12月共收治尿道下裂病人 2 36例 ,均实行尿道下裂Ⅱ期尿道成形术。术后留置尿管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 2 36例 ,年龄 3~ 14岁 ,术后留置尿管阻塞者2 5例 ,出现尿道瘘者 6例 ,行膀胱造瘘者 7例。2 术后留置尿管的护理2 1 防止尿管脱落尿道成形术后留置尿管起支撑尿道及引流尿液的作用 ,防止术后尿道狭窄及尿液外渗 ,术后…  相似文献   

2.
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的排尿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的排尿护理体会,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发生。方法加强术前宣传教育、术前训练床上排尿、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拔尿管前训练膀胱功能、使用开塞露、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物理疗法。结果389例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拔除尿管后无1例发生尿潴留。结论对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加强围术期排尿护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建立起患者的排尿意识,是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介入术前床上排尿预防术后尿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60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的住院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术前床上排尿训练组(实验组),常规组(对照组)。结果显示术前1~2天进行卧床排尿者比未指导床上训练者术后排尿顺利。未行床上排尿训练者,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或易发生尿潴留。结论对心血管介入病人术前1~2天进行床上排尿训练,可更好地预防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申林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138-139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9例意识清醒的尿潴留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1d定时夹闭尿管,3例患者再次出现尿潴留。针对此3例患者,从护理角度,包括心理护理和对症治疗。研讨解读这一问题的方法。结果本组3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及热敷,诱导排尿等处理后无效,给予重新留置尿管并按需放尿2~3d,拔除尿管后均恢复了自主排尿。结论对意识清醒的尿潴留患者在留置尿管的整个过程中均按需放尿较拔管前1d的夹闭尿管而言,可有效预防拔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  相似文献   

5.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进腰椎手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促进患者自主排尿的成功,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100例腰椎术后清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病人在拔除尿管前先给予膀胱冲洗,待膀胱充盈后将其尿管拔除;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操作方法拔除尿管.结果 实验组有4 8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 9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 对腰椎手术留置尿管的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尿管,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自主排尿.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莹 《河北医药》2002,24(6):523-523
我科自 1998年 4月~ 1999年 11月以来 ,利用电视腹腔镜(LC)为 3 3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3 3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7例 ;年龄 2 6~ 72岁 ,平均 45 .3岁。术前留置胃管者 6例 (其中 4例术毕即拔除胃管 ) ,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者 7例 ,术后留置尿管者 2例 ,本组病例切口愈合好 ,无感染。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贯穿病人整个住院过程。因为LC作为一项新开展的手术方式 ,尚未被广大患者理解 ,所以 ,术前应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病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以降低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行腹式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于术后48 h拔尿管,观察组于输液剩余500 mL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于输液完后立即拔除尿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情况、第一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是否需重新导尿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一次排尿情况、第一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术后留置尿管者首选于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拔尿管后预防尿潴留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老年留置导尿管病人拔管方法加以改进,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40例老年留置导尿管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并经尿管注入药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导尿管。结果实验组有18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16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结论通过拔管方法的改进,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2种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剖宫产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剖宫产留置导尿产妇20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个体化的放尿方法,在患者手术神志清醒后即根据患者的尿意和膀胱的充盈程度灵活确定放尿时间.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每3~4小时开放1次.均在术后第2天药物静脉滴注后拔出导尿管.结果 研究组自然排尿96例,诱导排尿成功4例,无尿潴留发生,排尿成功率100.0%.对照组自然排尿83例,诱导排尿成功6例,发生尿潴留11例,排尿成功率89.0%,研究组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着重对产妇自主排尿功能进行训练,使膀胱的收缩功能得到迅速的恢复,进而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并减轻拔管后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患者留置尿管拔出后易发生尿潴留.本文旨在对患者出现尿潴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共行600例剖宫产,术后拔出尿管后20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3.3%.20例年龄21~30岁;留置尿管时间均为24 h.经积极处理解除尿潴留19例,1例重新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拔除尿管的方法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对54例胸腹部手术需要留置尿管的病人,采用适当延缓拔管和随尿液排出的自然脱管相结合的拔管方法,对照组则对上一年度同期的50例胸腹部手术需要留置尿管的病人采取常规拔管法,比较两组病人在留置尿管时间上的差异和采用两种方法拔除尿管对尿潴留的影响.结果 两种拔管方法对留置尿管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采用的拔管方法,自主排尿成功率99.8%,自主排尿成功率82%,P<0.05,需要诱导排尿和再次导尿比较,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适当延缓拔管和随尿液排出的自然脱管相结合的拔管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能有效地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重新导尿的机会,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患者围手术期护理536例。术后血压升高者76例,经1~3 d治疗后恢复正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13例,较手术前加重,经协助拍背及超声雾化吸入,2~4 d后症状改善,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出血23例,经加大冲洗及牵引后21例好转,2例出血较重者经再次入手术室止血后恢复正常。并发急性附睾炎4例,加强护理与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在4~6 d拔除导尿管。536例中,520例排尿通畅;暂时性尿失禁22例,术后2~10周内恢复;短暂性终末血尿12例,1~4 d血尿消失;不能排尿者16例,再次留置尿管1~4周,13例拔出尿管后排尿通畅,其余3例因仍无法排尿而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拔尿管时机选择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拔出后易发生尿潴留 ,常用对策为热敷、听流水声、针刺等 ,但仍有 2 0 %左右的病人需再次行导尿术〔1〕。我科行剖宫产术的病人术后需留置尿管 ,以往拔管后约有 2 0 %多的病人发生尿潴留需再次导尿 ,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母乳喂养和母婴的健康。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对 5 0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人在静点液体余 2 5 0~ 30 0 m l时将尿管关闭待液体输完再拔除尿管减少了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有效率达 96 %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剖宫术后 8~ 10小时以后的病人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年…  相似文献   

14.
气囊尿管以其不需胶布固定,使用方便,质地柔软而在近几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使用中因对气囊尿管的特点缺乏了解或操作缺乏经验而时有导致尿道损伤,临床表现为立即尿道出血、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等。我院从1994—2 0 0 2年共收治因留置气囊尿管而引起的尿道损伤2 6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 6例均为男性,年龄4 5~74岁,平均6 0 .5岁。其中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并发尿潴留19例、意识障碍并发排尿功能障碍6例、手术前留置尿管1例。损伤部位均为后尿道,在留置尿管操作中行气囊注气时致前列腺段尿道损伤2…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是目前新的腔内治疗方法。它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等优点。我院自 2 0 0 1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3例患者 ,年龄 5 9~ 85岁 ,平均为 70岁 ,排尿困难史 1~ 10年 ,平均 6 5年 ,有急慢性尿潴留者 2 4例 ,留置尿管最长的 4 0天 ,其中有 18位病人至少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肾疾病和糖尿病等 ,所有病人术前常规作B超 ,肛指检查以确定前列腺的大小。2 护理措施2 1 术前护理2 1 1 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中行膀胱剥离面荷包缝合,术后4d采用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根治手术,术后开放尿管7d后关闭尿管2h~3h开放尿管排尿。两组患者术后5d开始膀胱功能锻炼,术后12d拔尿管测残余尿量,观察达标率,不达标者重置尿管直至达标,并观察留置尿管时间、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12d达标率、留置尿管时间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膀胱剥离面荷包缝合法配合术后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致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我院1990~1997共手术治疗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46例,其中有32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男49例,女13冽,肿瘤部位:升结肠14例,横结肠9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4例.留置肛管有16例.其中有1例术后7d因低蛋白致吻合口漏而行肠造疹术,有1例因术后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全部病愈出院.2护理体会①术前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与酸中毒并给予胃肠减压及灌肠,全麻病人留置尿管.①术后病人回病房,全麻尚未完全清醒的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去枕乎卧位,头偏向一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于我科共146例行后路腰椎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4人和观察组82人,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术前常规告知,术后常规的拔尿管流程及以告知的方式指导患者排尿,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术前术后的告知、拔尿管的时间选择及拔尿管后的指导排尿均在患者的心理、生理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下进行。分别统计2组术后拔尿管后出现尿潴留的的例数。结果在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需再次导尿的情况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对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拔除尿管减少尿潴留有明显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  相似文献   

19.
呼峰林 《河北医药》2002,24(7):596-596
由于病情需要 ,病人需留置尿管 ,而留置尿管时间的长短和尿路感染率密切相关[1 ] 。有关资料统计留置尿管 3d以上的患者有 3 1%发生尿路感染 ,留置 5d以上患者有 74%发生 ,长期留置尿管者几乎 10 0 %发生菌尿症。留置尿管病人大多自我护理能力低下 ,若得不到良好的护理极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这就要我们对病人做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宣传教育工作 ,尽量避免减少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 临床资料自 1999年本院门诊需留置尿管病人共 180例 ,主要疾病为 :脑出血、前列腺增生、截瘫、膀胱逼尿肌无力等。其中男 12 7例 ,女 5 3例。 80 %病人需长…  相似文献   

20.
李春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947-2948
手术患者常因麻醉、手术时间长、昏迷等情况,需要术前留置尿管。留置导尿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由留置尿管引发的尿路感染、血尿、拔管困难、拔管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常见于临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选择最佳的术前留置尿管时机和术后拔管时机,可降低留置导尿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提高拔管后一次排尿成功率,减少其不适和并发症。本文就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插管时机、排尿生理和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