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盆腔炎性后遗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且针对病因病机结合患者情况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可以得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需做到内外并治,不仅需药物治疗,也需患者的身心保持舒愉悦。进而让患者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病痛,这将对疾病的治疗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妇科疾病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属于比较常见的慢性盆腔炎。该疾病具有病程周期长、反复发作率高的特点。在中医范畴中,盆腔炎性疾病归属于"痛经"、"带下病"、"不孕"以及"热入血室"等内容中。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女性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之一就是中医药治疗。在中医领域中,可以从辨证治疗、名方经方、离子导入、中药外敷或者是针灸治疗等方法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与西医相比,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本文就针对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进展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要探讨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对本院31例盆腔炎性疾病女性患者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后,主要运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再进行转如上一层医院手术治疗。结果 31例患者中,其中29例通过抗生素治疗后疗效显著,2例因治疗无效转入上一层医院手术治疗。结论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加物理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直肠滴入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05月间我院就诊住院的268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196例,显效53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9%。结论:应用中药直肠滴入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芎香散辅以心理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收治的162例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这162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疾病的转归。结果:对于轻、中度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炎症复发情况,观察组的复发率4.2%,对照组的复发率27.4%,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芎香散辅以心理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以显著缩短病程,减少疾病复发,并提高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抗生素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银蒲四逆散合四妙散合失笑散组方加减的汤药,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前后(痊愈或2个疗程结束)对中医证候、局部体征分别评分,并观察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盆腔炎性疾病为妇科常见多发疾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后遗症期,本文就急性发作期和后遗症期中成药治疗原则、辨证要点、常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盆腔炎性包块及盆腔炎反复发作中成药的选用做了探讨,以期为临床上正确辨证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世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98-4301
<正>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输卵管炎(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和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此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导致盆腔炎的后遗症,包括盆腔  相似文献   

10.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体征,防止后遗症发生。其治疗原则是以抗生素药物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红桂附干贴敷并康妇炎胶囊与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67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联合组(8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妇炎胶囊加用中药红桂附干贴敷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穴位按摩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月经情况,以及疾病损伤评分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治愈73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29%,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平均月经周期和平均月经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平均月经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躯体功能损伤评分和社会心理损伤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红桂附干贴敷并康妇炎胶囊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症状和疼痛感,能调节月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琴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843-844
目的 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共收治的84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参照组有效率为71%,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盆腔炎是妇科最常见的多发病,若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极易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生,给妇女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2001年5月-2006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女性急性盆腔炎4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0例做对照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性传播疾病是指由性行为引起的生殖器间或生殖器外接触传染的一组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多为微生物从阴道、宫颈上行传播至内生殖器官。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可伴随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流行,最终导致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等一系列后遗症,如输卵管性不孕和异位妊娠等。急性盆腔炎性疾病不仅是性传播致病菌对妇女造成的最普通、最重要并发症,而且在年轻妇女中,盆腔炎性疾病也是性传播疾病的重要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内养功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均衡可比原则的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养功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局部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针灸联合内养功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局部体征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针灸联合内养功治疗寒凝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及局部体征,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流产术和宫腔内手术数量增多,宫内节育器(IUD)应用广泛,使急性盆腔炎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1]。急性盆腔炎为妇科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就诊时多表现为剧烈腹痛、高热和寒战,严重者伴有呕吐及腹泻。2007年4月—2011年3月本院应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0例均为本院住院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的患者,均有性生活史,患者以非妊娠期、符合2006年美国CDC推荐的急性盆腔炎诊断标准(2006)[2]、此次发病前1个月内未应用抗生素作为入选标准。其中5例有阑尾炎病史,28例自诉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药物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药物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药物保留灌肠。比较两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灌肠后便意感积分、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盆腔包块、积液改善情况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治疗总有效率[(836.7±158.4)min、96.7%(58/60)]均优于对照组[(561.8±103.7)min、81.7%(49/6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盆腔包块、积液改善情况及灌肠后便意感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BC、NEU%和LY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采用俯卧位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延长药物保留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功能盆腔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癌效果比较.方法 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4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盆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西医结合,中药热敷及中药汤保留灌肠.盆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在第1、2、3疗程结束后的检查治疗结果.结果 盆疗组的第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86例(36.6%)、150例(63.8%)、205例(87.2%).对照组分别为25例(11.6%)、68例(31.6%)、125例(58.1%).3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盆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传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效果,为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α-受体阻断剂)与对照组(抗生素),每组各90例。分析180例患者发病特点,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80例患者中,发病原因与近期医源性手术有关82例(45.6%);临床表现包括126例患者存在下腹痛,60例患者存在不规则阴道出血,46例患者存在发热或寒战,28例患者存在消化系统症状,17例患者存在停经症状,16例患者存在阴道分泌物异常,11例患者存在盆腔包块,4例患者存在泌尿系统症状,1例患者不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满意度、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采用α-受体阻断剂治疗,能获得较常规抗生素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盆腔炎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反复迁延发作,常继发下腹坠胀痛、不孕、月经不调等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该研究对门诊就诊的140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采用盆炎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