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然  佟成媛 《医学信息》2019,(7):175-176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接收的3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糖尿病肾病组,另选2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体检组,分别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比较两组以上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经过检测后尿微量白蛋白(90.18±20.06) mg·L-1、免疫球蛋白G(9.15±2.89) mg·L-1、转铁蛋白(6.11±1.58) mg·L-1和视黄醇结合蛋白(3.21±1.69) mg·L-1均高于健康体检组的尿微量白蛋白(9.11±2.15) mg·L-1、免疫球蛋白G(2.46±0.12) mg·L-1、转铁蛋白(0.49±0.22) mg·L-1、和视黄醇结合蛋白(0.63±0.12) 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联合检测拥有着极高的诊断质量,将其用于临床的辅助诊断之中,有利于帮助检测人员获取患者更多疾病诊断的早期依据,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琛 《医学信息》2018,(16):159-161
目的 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3月53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尿糖阳性率分别为94.34%、92.45%,均高于对照组的4.00%、6.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糖含量、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99±0.74)mmol/L、(42.56±7.46)m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3±0.20)mmol/L、(12.89±3.8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体内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其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及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两种指标进行检测,对提示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肌酐、总胆固醇(TC)显著低于对照组,且SAS、SD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新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与正常孕妇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血清BUN、Cr的检测分析,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用酶法检测血清BUN、Cr。对45例GDM患者及42例正常孕妇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血清BUN、Cr进行测定和分组比较。结果GDM患者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BUN、Cr检测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着非常显著性(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蛋白、血清BUN、Cr的阳性率,差异有着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诊断妊娠糖尿病肾病的可靠、灵敏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2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7例,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我院体检非糖尿病肾病者57例,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查,了解其诊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验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健康者。结论通过将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检验指标,能够得到较高的临床价值,进而有助于及时的诊断,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糖尿病患者276例,其中非糖尿病肾病组1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86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6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60例设为对照组,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ysC,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数值。结果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素氮、肌酐比高于其他三组(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别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P<0.01),其尿素氮、肌酐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肾病组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素氮、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测定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临床价值,而且病情越重,高的越明显;随着病情加重,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传统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相关性明显,而且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价值明显优于尿素氮、肌酐。  相似文献   

7.
刘枫 《医学信息》2019,(16):95-96
目的 比较IgA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32例IgA肾病患者设为观察1组,将3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设为观察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水肿、血尿、血压升高)和辅助检查指标(胆固醇、尿蛋白、IgG、IgA)。结果 观察1组患者年龄<25岁的比例高于观察2组(56.25% vs 37.50%),观察2组患者年龄为45~65岁的比例高于观察1组(34.37% vs 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水肿症状的比例低于观察2组(18.75% vs 50.00%),血尿、血压升高的比例高于观察2组(43.75% vs 21.87%,37.50% vs 2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尿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观察2组,IgG、IgA水平高于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较,IgA肾病发病年龄更小,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血压升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年发病较多,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胆固醇,研究结果对临床分辨两种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功能检验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监测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正常的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总胆汁酸水平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水平、白蛋白水平和血脂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检测可以充分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和肝组织的受损情况,对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溴己新与头孢西丁联合使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指导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7%,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退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溴己新联合头孢西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缓解患者病情,包括病情观察、血糖监测、血压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局部皮肤护理、偏瘫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71.7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整体综合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活动能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宁莉  汪国平 《医学信息》2020,(1):137-139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经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羟基脲治疗,对照组接受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24h尿总蛋白、血浆白蛋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对照组的86.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00%,低于对照组的4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较甲泼尼龙联合羟基脲降尿蛋白效果具有非劣效性,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治疗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旭 《医学信息》2018,(5):182-183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评价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丹东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对促进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入院的100例肾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肾脏病理学资料,按照尿红细胞位相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与研究组(肾小球源性血尿)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差异。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肾脏病理学资料集临床检测报告,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肾损害情况更为多见,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是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中常见病理类型,肾脏病理改变情况较为严重,需要临床中予以重点关注,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2008年~2013年的12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50例)单独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和48h内再出血率。结果治疗组48h止血率为91%(71/78),对照组48h止血率为72%(3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21.42±4.21)h,对照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28.16±5.6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48h内再出血率为7.6%,对照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以缩短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宁夏某医院TB DNA感染现状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就诊的疑似结核病感染患者1828例进行回顾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TB DNA。结果 TB DNA阳性患者32例,总阳性率为1.75%,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17%和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童年组(0~6岁)阳性率最高为2.86%,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3~5月份)TB DNA阳性率最高为3.21%,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2017年TB DNA阳性率有逐年下降趋势(2.06%、2.00%、1.16%)。TB DNA阳性患者就诊临床科室主要以泌尿外科(6.11%)、呼吸内科(5.26%)、肝胆外科(4.35%)为主。结论 TB DNA检测有助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防治结核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60岁)患者92例,比较不同分级和病程高血压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UTP)、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以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Ⅱ、Ⅲ级高血压的UTP、NAG、mALB及β2-MG均较I级高血压显著升高(P<0.05),且3级显著高于2级(P<0.05);病程越长,患者的UTP、NAG、mALB及β2-MG越高,P<10年、10~20年、>20年三组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检测尿UTP、NAG、mALB及β2-MG有利于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大剂量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疾病患者对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情况。方法择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两组,一组40例患者应用常规剂量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40例患者应用大剂量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40例患者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性大于对照组的70.0%(28/40);尿微量白蛋白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0.0%(36/40)显著性大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5%(1/40)与对照组的5.0%(2/40)相比,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有效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可使肾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补体C1q(complement C1q)水平在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在病理分型标准基础上对患者病情进行病理分型,观察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补体C1q沉积状况,并分为C1q阳性组、C1q阴性组;对比两组患者C1q临床指标检测结果、病理及不同类型补体C1q沉积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C1q及糖尿病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r(serum creatinine, 血清肌酐)、Alb(serum albumin, 血浆白蛋白)及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1q随着病理等级升高,肾组织的C1q沉积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C1q水平的改变并非普遍现象,不能作为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的参考指标.肾组织补体C1q沉积水平可加重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理分型及临床相关指标,其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益气养血补肾方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接受口服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效果、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血补肾方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院130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术后72h镇痛药物使用率为41.54%,低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84.62,对照组的6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