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联合莫沙必利对化疗所致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化疗后便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口服莫沙比利5rag/次,3次/d,苁蓉通便口服液10ml/次,2次/d;B组单用莫沙比利,剂量同A组;疗程均为1周。记录患者服药前后大便间隔天数、大便性状的改变、排便困难程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61.8%,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苁蓉通便口服液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化疗所致的便秘安全,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苁蓉丸治疗地方性氟骨症的治疗效果,使服用、保管更加方便,我们提取苁蓉丸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将丸剂改成片剂,结果显示,通过改型,患服用剂量减少,但效果由原来丸剂的73.91%提高到92.00%,保管、运输、贮存、服用更加方便,说明苁蓉丸(片)是治疗地方性氟骨症的有效药物,通过剂型改良使其在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苁蓉丸治疗地方性氟中毒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药苁蓉丸是我国运用中医药治疗地方性氟中毒最早的方法。据吉林、河北、陕西等省的大面积治疗应用疗效较满意,但就如何运用祖国医学理论对苁蓉丸治疗地氟病的机理加以探讨,改进并提高其疗效、减少副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将运用祖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资料报道麻芥丸,糖钙片加苁蓉丸、滑石片加苁蓉片、蛇纹石分别治疗地方性氟骨症(简称氟骨症)近期效果显著。但是远期(一年以上)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如何?未见报道。为了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薯蓣丸加减在治疗干扰素致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白细胞减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可君片治疗,治疗组为利可君片联合薯蓣丸加减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两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结论]中药薯蓣丸加减对干扰素致CHC白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幽丸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9例FC患者,随机抽样分为3组.治疗组服用通幽丸;对照1组服用芪蓉润肠口服液;对照2组服用麻仁胶囊,均为饭后服用.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59%,对照1、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64.00%;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幽丸治疗FC优于芪蓉润肠口服液与麻仁胶囊,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苁蓉精颗粒对帕金森病(PD)病人西药剂量、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接受苁蓉精颗粒辅助西药治疗的帕金森病病人,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西药剂量、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价总分及分项Ⅰ、Ⅱ、Ⅲ、Ⅳ积分,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36例病人完成12周治疗后,UPDRS量表分项Ⅳ积分为[治疗前(5.57±5.35)分,治疗后(4.57±5.06)分]、PDQ-39评分为[治疗前(46.29±23.91)分,治疗后(40.43±22.20)分];西药剂量为[治疗前(413.21±372.12)mg/d,治疗后(379.15±368.61)mg/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期间,共出现不良反应4例,停用苁蓉精颗粒后症状皆减轻至消失。与治疗前比较,所有病人的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苁蓉精颗粒辅助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病人疗效与安全性较好,可减少帕金森病病人的西药剂量及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氟所导致的全身慢性中毒性病变。尤以损伤骨骼和牙齿最为严重,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氟骨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极为严重,但由于其发病机制一直未得到彻底阐明,因此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表明,苁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功能等作用[1-4]。本实验用氟化钠诱发大鼠慢性氟中毒。测定G蛋白的表达。观察苁蓉片对氟中毒大鼠骨组织中G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防治地方性砷中毒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仲景胃灵丸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53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次,仲景胃灵丸1.2g/次,均3次/d;对照组75例,给予补中益气丸3g/次,2次/d,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69.33%(P〈0.01).[结论]多潘立酮联合仲景胃灵丸治疗胃下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活血方剂对高转移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HCCLM3,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组、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每组8只。于造模第2天起开始给药。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其余各组以相应药液灌胃,1次/d,连续35d。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况及移植瘤生长情况,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并检测肿瘤肺转移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丸组、补阳还五汤组瘤重显著降低(P0.05),而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瘤重无明显变化(P0.05);大黄蛰虫丸组、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抑瘤率分别为41.76%、51.9%、2.14%、3.46%;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丸组血清VEGF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显著增高(P0.05),而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丸组肺转移灶数显著增加(P0.05),补阳还五汤组显著减少(P0.05),而血府逐瘀汤组、桂枝茯苓丸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可抑制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但促进了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肺转移;补阳还五汤可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对肿瘤血管生成未见明显的影响;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对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沉香化气丸加多潘立酮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沉香化气丸及多潘立酮,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沉香化气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解除脘腹胀满、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有很好效果,且该方法价廉、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便塞通合剂对实验性便秘大鼠PGP9.5、SS的影响及其效果差异。[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麻仁丸组、便塞通合剂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复方地芬诺酯法制作大鼠实验性便秘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进行药物治疗外,麻仁丸组和便塞通合剂组分别给予麻仁丸0.3g·kg-1·d-1灌胃,便塞通合剂7.5g·kg-1·d-1灌胃。14d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GP9.5、SS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空白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正常,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肌间神经丛神经细胞减少,可见空泡变性。通塞便合剂治疗后,近端结肠黏膜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肌间神经纤维未见空泡变性。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S表达显著增加(P0.05),PGP9.5表达显著减少(P0.05);麻仁丸组和便塞通组均表现为下调SS的高表达状态,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上调PGP9.5,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便塞通合剂组对其表达影响明显优于麻仁丸组(P0.05)。[结论]便塞通合剂对便秘大鼠有较好的疗效,主要表现在控制黏膜炎症反应、降低组织中SS的表达水平,上调PGP9.5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角度探讨驻车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药理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DrugBank数据库确定驻车丸的有效化合物及其潜在治疗靶标。从GEO数据库中总结与UC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对交集靶点基因本体论功能和基因组学百科全书进行富集分析,确定驻车丸对UC的药理作用;同时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功能模块分析。最后,筛选核心Hub基因,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驻车丸发挥治疗效用的分子机制。[结果]从驻车丸324个化学成分中筛选出22个有效化合物,其中15个有效化合物被预测为针对26个与UC相关的基因。对该靶点的深入分析表明,主要参与对炎症反应的调节、免疫平衡、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细胞增殖的调控,表明驻车丸通过影响该过程来改善UC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了核心Hub基因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驻车丸治疗UC的主要途径。同时,分子对接验证了分子靶标预测网络的可靠性。[结论]总体上预测了驻车丸治疗UC的功能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揭示了该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为驻车丸等中药复方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UC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ICAM-1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O.01)。[结论]NF-κB、ICAM-1可能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乌梅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ICAM-1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药毒”在《中医大辞典》中解释为误服有毒药物、治疗中用错药物、用不合格或变质药物或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配伍失度等所致[1]。近年来,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不断完善,中药致肝损伤的文献报道呈逐年增加趋势,中草药相关肝损伤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构成比多在20%~30%[2]。单味药较多见的有雷公藤、何首乌、土三七、黄药子和苍耳子等,中药制剂较多见的有壮骨关节丸、雷公藤多苷片、克银丸、消核片(丸)等[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软肝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自制软肝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疗程3个月,观察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B超等变化。并与100例口服大黄蛰虫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5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分别为18、55、27例,73.0%。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采用软肝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与分析李乾构教授临床诊疗脾胃病的常见证型、治法及方药。[方法]对收集的100份李乾构教授的临床医案的证侯、治法、方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100份医案出现证侯多为脾虚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寒、脾虚气逆、脾虚肠燥、肝气犯胃;治法多为健脾理气、清肝和胃、温胃散寒、健脾润肠;用方多为四君子汤类方、桂枝汤类方、左金丸、旋覆代赭汤、枳实消痞丸、四逆散、麻子仁丸等化裁。[结论]数据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李乾构教授临床治疗脾胃病以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健脾理气贯穿疾病始终等辨治特点。  相似文献   

18.
验方集锦     
胃痛丸[处方]赤石脂90克干姜(炒)180克花椒(去种)210克蜂蜜适量[制法]取以上三味药粉碎成细粉,过80~100目筛,混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主治]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鳖甲煎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O.01)。[结论]鳖甲煎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TNF-α和IL-6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各地应用氟宁、苁蓉丸治疗饮水型氟骨症的报道不少且疗效不尽一致,但对燃煤型氟骨症治疗效果如何,是否经济方便,有无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