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立新  吴江  刘旭升  杨森林  赵彬  宋国顺 《医学信息》2007,20(10):1862-1862
重复癌是指每一个肿瘤组织上必须均为恶性并有各自独特的病理形态,发生在不同部位两者不相连续,并排除其为转移的可能的肿瘤。根据间隔时间:6个月内叫同时性重复癌;6个月以上为异时性重复癌。全国发生在上消化道的异时性肿瘤,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治疗的1例异时性上消化道重复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复合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复合癌(SCNE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电和免疫细胞对1例膀胱SCNECC进行观察及行随访。结果本例肿瘤组织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移行细胞癌及腺中闾民分构成。电镜下在小细胞癌人可找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NSE阳性。术后3个月发生肝与肩胛骨转移,1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SCNECC是一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早期即可发生侵  相似文献   

3.
重复癌亦称多原发癌,系指机体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癌症,并可排除复发或转移者。现将我们遇到的重复癌1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Kuhn  E  De  Anda  J  Manoni  S  陈卉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1):112-112
肾透明细胞癌通常具有丰富的窦状血管网,这一特点有助于与其它脏器发生的透明细胞肿瘤鉴别,同时有研究提示肿瘤的血管形成与瘤细胞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有关。作者报道了5例伴有显著血管平滑肌瘤样增生的肾透明细胞癌,并认为这种增生可能是伴随肾透明细胞癌出现的非肿瘤性血管增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此组患者年龄37~75岁(平均53岁),4例为女性。均无结节性硬化。5例肿瘤均为孤立性,直径1.8-4cm。肿瘤界限清楚,具有厚而不规则的包膜。2例肿瘤中央可见纤维瘢痕,并有白色条索与包膜相连。肿瘤切面呈多彩状,可见红褐色、黄色和半透明白色区域及囊性变、坏死灶和局灶钙化。组织学观察:肿瘤最具特点的表现是两种不同成分混合存在:上皮性透明细胞肿瘤成分和具有血管平滑肌瘤样外观的间质成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胰腺肝样癌     
肝样癌是一种表现为局灶性肝细胞癌细胞学和(或)结构特征的肿瘤。肝样分化是性腺卵黄囊瘤容易识别的特征,已报道可以发生在其他器官,尤其多见于胃和卵巢。作者报道1例41岁女性发生于胰腺的肝样癌合并内分泌癌。针吸标本为小至中等大小具有圆形细胞核和细颗粒状染色质的单一肿瘤细胞,混杂有更多非典型的肿瘤细胞,后者细胞核大,具有粗块状染色质,明显的核仁及中等量泡沫状胞质。切除标本为分化差的胰腺内分泌癌,具有明显的肝细胞分化:界线清楚的围血窦生长的较大肿瘤细胞岛,基于免疫表型和分泌胆汁的特点,证明为一种肝样成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肾盂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0年~2006年间收集的8例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肾盂癌作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行随访。结果肾盂尿路上皮癌特殊的组织学表现为:肉瘤样癌(3例),鳞癌和伴鳞癌(2例),微乳头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伴有横纹肌样及印戒样细胞特征(1例)。其中2例肉瘤样癌肉眼观呈弥漫浸润型,组织形态最具多样性,瘤细胞呈短梭形束状或假血管肉瘤样或弥漫多角形排列,间质伴假肉瘤样反应或黏液变性等。病理分期:1例高分化鳞癌为PT2,余7例均为PT2-PT4。8例均见尿路上皮乳头状癌或原位癌。免疫组化:微乳头癌、透明细胞癌表达CK7、CK20、CD15、CEA,肉瘤样细胞表达AE1/AE3、CK7、vimentin。横纹肌样及印戒样细胞表达AE1/AE3、CK7、3413E12、vimentin。随访3—6I)个月(平均29.3个月),1例高分化鳞癌至今存活,1例伴有鳞癌的低分化尿路上皮癌术后至今8个月存活,但伴广泛转移,余6例于术后2—28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结论肾盂尿路上皮癌多为低分化、高分期,类似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多种细胞形态特征,易发生广泛浸润及转移,预后较差。其特殊的形态学变异和免疫组化特点,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229例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分型、形态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复习229例连续肾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HE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按2004年WHO肾细胞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并随访。结果229例肾细胞肿瘤占同期肾实质肿瘤89.1%(229/257),其中223例(97.4%)为肾细胞癌,6例(2.6%)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180例(78.6%),乳头状肾细胞癌19例(8.3%),嫌色细胞癌13例(5.7%),1例嫌色细胞癌伴肉瘤变,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6例(2.6%),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细胞癌2例(0.9%),未能分类的肾细胞癌2例(0.9%),集合管癌1例(0.4%)。透明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75.5%;乳头状肾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80%;嫌色细胞癌随访6例,随访期8~57个月,1例于57个月后死于肿瘤转移;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随访2~40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细胞肿瘤是一组形态学上各有特征的异质性肿瘤,以恶性为主,其中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最常见。不同类型肾细胞癌预后不同。WHO肾细胞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其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胰腺腺泡细胞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4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并做相应的免疫组化染色,5例做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岁,男性9例,女性5例。肿瘤平均大小为6cm×5cm×4.5cm,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切面呈灰褐色。镜检: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条索状、小梁状或实性排列。细胞核大小一致,核仁清楚。细胞质丰富,呈颗粒状。免疫组化染色14例均弥漫表达抗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神经内分泌标记物NSE和CgA少数细胞呈散在阳性,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为阴性。14例中6例于术后8~18个月内复发,4例发生肝脏、肺等远处转移。14例患者术后均死于肿瘤,存活时间13~36个月,平均24个月。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在细胞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方面均与胰腺导管细胞肿瘤以及胰腺内分泌肿瘤不同。  相似文献   

9.
小肠肉瘤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采用光镜结合免疫组化SP法对6例小肠肉瘤样癌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例小肠肉瘤样癌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43~72岁,平均61.3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5cm。呈菜花状或息肉状。光镜下可见3种肿瘤细胞: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及间变性细胞,多呈片状或束状排列,偶呈巢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6例vimentin、CKpan、EMA及CK7均为强阳性;CK20有两例弱阳性;CEA有1例弱阳性;NSE及Syn在6例均为阳性表达,CgA3例阳性,阳性强度为弱阳性~中等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37%~73%,平均值为51.6%。随访4例患者在术后2~7个月内死亡。结论小肠肉瘤样癌罕见,多发于老年男性,免疫组化证实有上皮及神经内分泌分化,预后很差,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小弟  霍永江  张天政  魏志力  张毅 《医学信息》2006,19(12):2174-2176
目的 提高对胆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国内首例肝总管神经内分泌癌合并肝脏转移,结合国内已经报道的8例未发生转移病例,总结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男性3例,女性6例,8例以梗阻性黄疸起病,2例合并类癌综合征,梗阻部位胆总管下段2例,肝总管6例,胆总管中段1例,手术前均未能确诊;采取探查性手术,5例行根治性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2例行Whipple手术,1例行姑息切除+肝动脉插管化疗,1例外引流,手术后病理确诊。结论 胆管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是常见的症状,NSE、Cg-A、SYP等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的要点;手术切除率高,根治性切除是治疗的首选,如果肿瘤转移,姑息性切除+肝动脉化疗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重复单位长度为2-6bp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是人类基因组中分布最广泛、多态性数量最多的基因座,目前亲子鉴定中多采用STR基因座分型方法。从理论上讲,STR核心序列短,在遗传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机会少,但有关STR基因座的突变报道增多,我们在亲子鉴定中遇到三个家系发生STR基因座的突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肾管状囊性癌:肾肿瘤新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ec arcinoma of the kidney,TCC)是最近描述的一种病变,尚未列入WHO(2004)肾肿瘤分类,这种罕见肿瘤近几十年一直作为集合管癌的变异型。Massson(1956)描述了1例肾中央区囊性肿瘤,囊肿衬覆钉突状细胞(hobnail cell),命名“肾直小管上皮瘤(epithelioma bellinien)”,自此文献中便将这类与肾直小管(Bellini duct)相关的肿瘤作为集合管(或Belliniduct)癌阐释。AFIP(1994)第三版系列肿瘤病理图谱中,肾集合管癌的典型图例或为多囊性肿瘤、或为高级别实体性肿瘤,此后这一肿瘤先后被多位作者以“低级别集合管癌”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述甲状腺癌合并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特点,总结含有甲状腺癌的异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治思路.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共收治住院甲状腺癌相关的异时性多原发癌2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异时性甲状腺多原发癌占同期收治甲状腺癌的2.39%(29/1212).甲状腺癌相关异时性多原发癌另一癌发生在乳腺9例、头颈部7例、肺部5例、消化系统3例、生殖系统2例、甲状腺1例、血液系统1例、泌尿系统1例.29例异时癌中甲状腺癌作为首发癌19例,第二原发癌乳腺癌最多.非甲状腺癌先发首发癌10例,第二原发癌头颈部肿瘤最多.甲状腺癌先发组首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发病间隔时间明显长于非甲状腺癌先发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甲状腺癌相关的异时性多原发癌有一定的临床特点,预后较好.应重视初诊肿瘤患者的随诊工作,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光动力学加局部化疗治疗上消化道癌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采用国光集团医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GH-9708型光动力肿瘤治疗仪怕州生化制药厂生产的HpD行光动力学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上消化道癌48例,总有效率达81.25%,一年生存率为64.58%,二年生存率52.08%。认为采用本方法操作方便,疗效肯定,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5.
疣状肿瘤约占阴茎鳞状细胞癌的三分之一,该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外生性乳头状肿瘤,罕见转移。隧道型癌,作为阴茎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特征为肿瘤向深部组织穿透,生长方式类似于兔的洞穴。这种低级别疣状阴茎肿瘤类似于1954年Ayrd报道的跖肌穿掘性上皮瘤。隧道型癌也可发生于其它器官和组织。为了研究发生于阴茎的隧道型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形态学诊断标准和与其它疣状肿瘤的鉴别,作者报道了7例阴茎隧道型癌。患者年龄70~83岁,平均77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乳腺微浸润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和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MIC,按文献报道诊断标准分为两个亚型,并对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指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MIC占同期乳腺癌的1.5%,乳腺钼靶拍片85.0%的病例(34例/40例)显示不同程度的泥沙样钙化。粉刺型和高核分级的导管内癌更易形成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2.5%(1例/40例)。31例平均8个月随访显示无复发及转移。两亚型各指标比较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IC是一种少见、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建议诊断标准:单个浸润灶时,最大径应〈2mm;出现几个浸润灶时,其中单个浸润灶的最大径应〈1mm,且几个浸润灶面积总和不应超过整个肿瘤组织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同时性与异时性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128例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转移发生的时间分为两组:同时转移组(79例)、异时转移组(49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同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与肿瘤原发部位(P=0.025)、浸润深度(P=0.002)、分化程度(P=0.008)及脉管癌栓(P=0.012)有关;同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12~28)个月,异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13~28)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2)、脉管癌栓(P=0.006)及转移器官数量(P=0.001)是影响远处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结直肠癌不同时期发生远处转移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病理特点,可以有效估计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多原发癌发病的遗传因素——附22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发病的遗传学因素。方法总结22例多MPC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复习MPC发生的遗传学基础。结果本组经病理证实的MPC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有家族史8例,占36.4%。首发癌前3位为结直肠癌6例,胃癌4例,乳腺癌4例;第二原发癌前3位为结直肠癌7例,肺癌5例,食管癌3例。同时性癌5例,异时性癌17例。第一和二原发癌发生相距中位时间38月(0~116月)。符合文献报道范畴和当地肿瘤疾病谱。结论鉴于MPC发病的遗传学因素,对有明显家族史的癌症患者,随访时要特别注意MP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16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152例原发MPA中发生于腮腺85例、腭部39例、颌下腺21例、颊部3例、唇部2例、磨牙后区1例、上颌骨1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为1.7:1;发病年龄为27~92岁,平均59岁。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肌上皮癌62例、非特异性腺癌59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导管癌3例、腺鳞癌3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癌肉瘤3例、未分化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组织学高、中、低度恶性的分别为45、69、38例。同一肿瘤中恶性成分≤50%的为21例,〉50%的为131例。侵袭性、微侵袭性、非侵袭性癌分别为106、10、33例。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渐大性肿块,以近期生长迅速为特征;组织学表现为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恶性成分以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腺癌为多见;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抑癌蛋白泛素化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NEDD4-1介导的PTEN泛素化与Cowden综合征密切相关,Livin介导的Smac/DIABLO泛素化,以及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转录因子E4F1等介导的P53泛素化均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期研究表明,这些介导抑癌蛋白泛素化的新分子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