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优化标本前处理系统离心参数,降低标本凝集率,提高标本前处理系统的标本处理效率.方法 对比低温离心和常温离心的标本凝集率;对比低离心力长时间离心和高离心力短时间离心标本凝集率.结果 设置为离心力1822×g、离心时间5 min时,20℃离心标本凝集率低于10℃离心标本凝集率[(3.44±0.24)%vs.(4.70±0.44)%,P<0.05];设置为离心力4100×g、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凝集率低于设置离心力1822×g、时间10 min的标本凝集率[(0.30±0.03)%vs.(2.88±0.27)%,P<0.05].电化学发光检测项目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标本分别经1822×g和4100×g离心前处理后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电化学发光检测而言,常温的离心效果优于低温离心,高离心力短时间离心比低离心力长时间离心的标本凝集率低.标本前处理系统设置合理的离心参数能够节省标本预处理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条件组合对血清指数的影响,以及不同离心时间对生化免疫检测标本流转时间(TAT)的影响。方法在50 d内,分别将离心条件设置为5种不同的组合:2000×g,10 min,15℃;2000×g,10 min,25℃;3000×g,10 min,15℃;3000×g,5 min,15℃;3000×g,7 min,25℃。每组离心条件运行10 d,统计分析离心力、离心时间、离心温度对血清指数的影响;统计不同离心时间对生化免疫检测TAT的影响。结果TAT只受离心时间影响,14:00-16:00时间段离心时间设置为5 min时实验室内TAT最短,12:00-14:00时间段离心时间设置为7 min时实验室内TAT最短。溶血指数与离心时间、离心力、离心温度有关。当离心力为3000×g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5 mg/dL,离心力为2000×g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离心时间为10 min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5 mg/dL;离心时间为5 min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离心温度为25℃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3 mg/dL,离心温度为15℃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结论增大离心力、延长离心时间、降低离心温度,溶血程度会升高,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综合以上因素,5种组合中3000×g、7 min、25℃为本实验室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高速离心方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回收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双因素交互设计方案将实验按离心力与离心时间分成44组,分析离心力、离心时间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HBV回收率的影响,并用低载量标本实例验证该效果。结果当离心力为固定值时,离心时间0.5~2.0 h对HBV回收率没有显著影响;离心力在(15000~90800)×g时,HBV回收率随着离心力增加而从(41.4±7.5)%增加到(83.8±9.5)%,任意2组离心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力在(90800~171900)×g时,病毒回收率为71.6%~102.9%,达稳定状态,任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高速离心处理后的低载量标本检出率达100%。结论高速离心技术可通过加大标本取样量使低载量HBV检出率提高,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血站检测前过程的工作效率与血站检测整体的自动化水平。方法引进1台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随机处理本站2019年3-5月采集的13 625人(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的7 121个标本的交接、扫码、离心、冷藏、挑选、开盖、转移载架等环节(全自动化组);同时采用传统手工法随机处理6 504个标本(手工组)。比较2组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等。结果血站检测前过程各环节实现了全自动化的自动化组较手工组:工作人员(数)为1 vs 2,标本平均查找时间(s)为30±10 vs 120±10,完成1批次平均耗时(min)50±10 vs 60±10。结论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的应用使血站实验室自动化检验过程前移,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设备不断升级,更新换代,推动检测全过程自动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混合痔(Ⅲ、Ⅳ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实施PPH术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对照组实施PPH+痔核缝扎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35.62±11.50)min vs.(52.58±14.86)min]、术中出血量[(21.89±7.14)ml vs.(48.65±12.80)ml]、术后疼痛持续时间[(1.89±1.02)d vs.(4.29±1.35)d]及住院时间[(4.71±1.69)d vs.(6.16±2.20)d]明显优于对照组,便中带血[(7.30±2.72)ml vs.(10.44±6.41)ml]、肛缘水肿时间[(2.80±1.27)d vs.(7.19±3.54)d]、创面愈合时间[(5.08±1.69)d vs.(8.46±3.07)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术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标本前处理流程优化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流程优化在标本前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精益思想”分析中山医院检验科生化组目前的标本前处理流程并进行优化,评价流程优化前、后标本前处理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标本前处理流程中应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对离心起始位置的设置、离心步骤的顺序以及标本前处理的批次进行优化。通过以上改进措施,使中山医院检验科生化组完成100个血清标本的前处理时间由过去的56.0mn缩短为现在的21.5min,工作效率提高了61.6%。结论运用流程优化对实验室检验流程进行必要的改进,可以大大缩短标本的前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MT)对患者血浆致痛因子水平的影响,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91例MT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VAT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开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致痛因子水平[缓激肽(BK)、脑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52±30.58) min vs.(144.95±32.93) min,P0.05],但观察组的开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17.54±2.95) min vs.(13.57±3.54) min、(125.63±10.32) ml vs.(87.62±9.53) ml、(20.65±3.75) min vs.(12.59±2.08)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的BK、NPY、5-HT、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19±0.96)μg/L vs.(10.68±1.34)μg/L、(201.85±20.47)μg/L vs.(249.51±24.62)μg/L、(188.42±18.64) ng/L vs.(225.93±25.69) ng/L、(202.57±21.93) pg/L vs.(253.68±24.68)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vs.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ATS在有效切除肿瘤的同时,能够显著减轻对患者机体的创伤,且并发症更低,术后较低的致痛因子分泌水平可以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泵注对检查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0~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2例,利用SPSS的随机数生成器将患者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6例。P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给药后,立即缓慢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50μg,同时开始静脉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30μg/min,检查过程中酌情增减泵注速度,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波动于基础值20%以内,检查结束时停止泵注;C组患者常规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诱导给药后即刻,检查开始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及检查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压、舒张压、MAP和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等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因操作方式改变,P组剔除1例。与C组(n=36)相比,P组(n=35)患者在诱导给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2. 9%vs. 36.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P组患者的MAP在诱导给药后即刻[(92±13) mmHg vs.(82±13) mmHg,P=0. 030],检查开始3 min[(87±12) mmHg vs.(77±11) mmHg,P=0. 006]、5 min[(84±11) mm Hg vs.(77±9) mm Hg,P=0. 002]、10 min[(89±8) mm Hg vs.(77±9) mm Hg,P <0. 001]、15 min[(90±9) mm Hg vs.(77±9) mm Hg,P=0. 001]、20 min[(88±8) mm Hg vs.(81±10) mm Hg,P=0. 001]、检查结束[(89±9) mm Hg vs.(84±12) mm Hg,P=0. 001]较高,但P组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的发生率也较高(14. 3%vs.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9);C组患者的麻黄碱用量高于P组[0(0,6) mg vs. 0(0,0) 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4)。但两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胃肠镜检查时间[(20. 9±5. 8) min vs.(21. 3±6. 1) min,P=0. 752]、苏醒时间[0(0,0) min vs. 0(0,0) min,P=0. 921]、麻醉药及阿托品[0(0,0) mg vs. 0(0,0) mg,P=0. 921]等用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泵注,可明显减少检查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需警惕心动过缓的发生,必要时静注阿托品处理。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低离心 力对正常精液与不液化精液精子形态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精液常规检查与精子形态学检查的169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6 例为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患者,43例为精液不液化患者。比较126例正常精液采用直接涂片与两种不同低离心力下离心处理所得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差异;比较43例不液化精液采用促液化后直接涂片与离心处理所得精子形态学结果差异。结果正常精液 标本340xg离心10 min所得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9.39+0.50)%]较直接涂片法[(11.08+0.41)%]显著降低,所得精子中段异常率[(62.05+1.44)%]较直接涂片法[(57.17+0.82)%]显著增加;151xg离心10 min所得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9.41+0.57)%]亦较直接涂片法显著降低,所得精子中段异常率[(60.95+1.17)%]亦较直接涂片法显著增加。对于不液化精液标本,340xg离心10 min所得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9.61+0.60)%]与促液化后直接涂片法[(11.10+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得精子中段异常率[(60.21+1.51)%]与促液化后直接涂片法[ (57.36+ 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低离心力均对精子形态学造成影响。离心力对不液化精液无显著影响。检查精子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中应参考男性精液性质决定是否离心以及离心力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离心法制备大、小鼠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最佳离心条件。方法分别采用股动脉插管和心脏穿刺的方法获取大、小鼠动脉血,14%CPDA-1抗凝,滤除白细胞后分装入无菌EP管中,不同条件下(离心力:300×g~600×g,离心时间:4~12min)离心制备大、小鼠PRP,利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抗凝全血、滤除白细胞后的血样及PRP进行细胞计数,比较不同方法间的血小板回收率。结果大、小鼠抗凝全血滤除白细胞后分别以400×g和300×g的离心力离心8min时,血小板回收率最高。结论选择合适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达到白膜形成前的临界状态,是一次离心法制备PRP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