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诊断脾梗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35岁。腹痛 ,既往有“甲亢”病史 6年 ,否认伤寒、肝炎。查体 :贫血貌 ,双眼球突出 ,双侧甲状腺 度肿大 ,脾肋下 4.5 cm,质中 ,表面光滑 ,左季肋部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 ;WBC 8.4× 10 9/ L ,中性分叶 74% ,T30 .5 8nmol/ L ,T486 .19nmol/ L ,TG49.2 1% ,TM 34 .70 %。腹部 CT示 :脾大 ,达 9个肋单元 ,下极见片状低密度区 ,大小 13cm× 5 .0 cm×10 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CT诊断 :考虑脾梗塞 ,少量腹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脾厚 6 .8cm,长轴 14.9cm,脾下极见呈尖端指向脾门的楔形低回声区 (图 1) ,大小 9.3cm× …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5 6 ,因左季肋区疼痛半月来院就诊。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5年。体检 :血压 14 / 9k Pa,心界略大 ,心率 81次 /分 ,不规整 ,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双肺呼吸音粗 ;肝未触及 ,脾肋下3cm。彩超检查 :脾肋间厚 5 .9cm,肋下 3cm,脾上极探及 8.8cm× 8.7cm× 5 .3cm基底朝向被膜、尖端指向脾门的楔形低回声区 ,无包膜 ,内部光点粗大 ,回声欠均 ,可见密集短条状强回声。 CDFI示 :自脾门发出动脉分支供应正常脾脏组织 ,低回声区内未见血流信号 (图 1)。彩超诊断 :脾梗塞。讨论 :本例梗塞因脾动脉及其分支阻塞引起。常因瓣膜…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脾脓肿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建平  陈平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1):861-861
1 病历简介男 ,6 9岁。反复左上腹隐痛 6个月伴寒颤、高热。曾在当地医院间歇性抗感染 (予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 )治疗。症状反复发作 ,疗效不佳。查体 :消瘦貌 ,T38℃ ,巩膜无黄染 ;腹平坦、软 ,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下 2 cm,左上腹轻压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化验 :WBC19.5× 10 9/L,N0 .90 ,L 0 .10。B型超声波 :脾梗死继发感染 (脓肿形成 )。 CT:脾多发性脓肿。胸部X片无异常发现。入院诊断 :脾脓肿。住内科治疗 1周无效转外科行剖腹探查。术中见 :脾约 15 cm× 12 cm× 5 cm,与膈面及胃底粘连包裹 ,胃、肝、胆、胰正常 ,肠系膜淋巴…  相似文献   

4.
资料 患者女性,38岁。因车祸外伤入院。自诉左上腹及左侧腰部无明显不适。常规超声检查示:肝、脾大小形态正常,脾门与左肾之间可见无回声团块,大小约40 mm×29 mm,边界清,内透声佳(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无回声区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湍流彩色血流信号,与脾动脉相连(图1B)。脉冲多普勒超声无回声区内探及单相的收缩期动脉频谱(图1C)。超声提示:脾门处无回声囊性团块,考虑脾动脉瘤。CT检查示脾门脾动脉见一38 mm×28 mm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其内显著增强,强化均匀,与脾动脉相仿,提示脾门区脾动脉瘤(图2),术中证实脾动脉瘤,行脾动脉瘤及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3岁.因左上腹疼痛伴恶心、畏寒1个月,加重3d入院.体格检查:上腹部压痛,左上腹明显,无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检查示:肝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密集.胆囊未见异常.脾体积增大,内可测及多个不均质低回声结节,最大2.7 cm×2.6 cm,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6.
脾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一旦破裂,病死率高.脾动脉瘤一般为单发,多发性动脉瘤罕见,现将1例多发性脾动脉瘤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45岁.主因周身乏力、活动后气短1 a入院.查体:贫血貌,脾大,肋下可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64×109/L,Hb 72 g/L,PLT 43×109/L.超声示:肝实质增粗增强,脾大,脾静脉增宽,胆胰未见明显异常,不除外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脾功能亢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拟行部分脾栓塞术.术中脾动脉造影示:脾动脉明显增粗、迂曲,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动脉期于脾动脉分支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局限性膨出;实质期未见明显异常染色.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脾脏外伤致脾动静脉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一周自感左上腹隐痛不适来诊。超声示:肝脏、胰腺、双肾未见异常,腹腔未见明显液性暗区。脾脏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实质内见数个不规则小暗区分布,其下极见一大小约为1.1cm×1.8cm液性暗区(图1),边界清。CDFI:脾脏下极1.1cm×1.8cm液暗区内见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可探及高速低阻血流频谱(图2),最高血流速度110cm/s,RI0.40。超声诊断脾破裂,脾下极动静脉瘘形成。经外科保守治疗,两周后复查脾脏下极液性暗区缩小为1.0cm×0.9cm,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例2,男,45岁,因车祸撞击伤一小时来诊。自觉左上腹疼痛,血压110/87mmHg。超声示:脾脏大小正常,包膜完整,脾脏实质内见数个不均质回声区,其脾脏下极实质内见一大小约为1.2cm×1.4cm不均质回声区,内部见散在小暗区分布(图3)。CDFI:脾脏下极不均质区内见红蓝各半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见动静脉混合血流频谱。超声诊断脾脏动静脉瘘形成。讨论动静脉瘘指动脉与静脉之间出现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的异常短路通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后天性大多由创伤引起,也称损伤性动静脉瘘。脾脏是腹腔内最易于损伤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脾淋巴瘤误诊为胸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男, 50岁。因左前胸部疼痛、全身乏力 1周入院。左胸部呈持续钝痛,左侧卧位及深吸气后加重,无发热、咳嗽、盗汗等症状。查体:左胸肩胛线第 8~9肋间隙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心率 106 /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左上腹部轻压痛,肝未触及,脾左肋缘下 4横指,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查血白细胞 10 1×109 /L,淋巴细胞0 48,血红蛋白 127g/L,红细胞沉降率 42mm/h。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2+),动态心肌酶正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检查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胸部B超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最大深度 3 7cm;…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4岁,因乏力厌食2年,近1个月加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10cm,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WBC21.7×109/L,RBC2.8×1012/L,HGB91g/L;TB95.7μmol/L,DB16.4μmol/L,IB79.3μmol/L,HbsAg阴性。腹部CT检查:肝脏体积缩小,肝裂增宽,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脾门区可见迂曲的血管影。CT诊断:肝硬化并脾大。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脏体积缩小,被膜凹凸不平,肝实质回声增粗、不均;脾轮廓明显增大,约23cm×7.2cm,下缘位于脐下约3cm,实质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男 ,1岁零 2月龄。因反复发热 4 0 d余 ,在外院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 3周无好转 ,于 2 0 0 3- 0 2 - 19入院。查体 :t38.2℃ ,神志清 ,精神可。重度贫血貌 ,面部散在小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 ,肝肋下 3.5 cm,剑突下3cm,脾肋下 4 cm,质韧 ,无触痛。辅助检查 :血 WBC75 .9× 10 9/L,Hb34g/ L,PL T2 1× 10 9/ L,异型淋巴细胞占 11%。巨细胞病毒阳性 ,EB病毒阳性 ,血培养阴性 ,抗结核抗体阴性 ,胸部 X线检查正常 ,B超示肝脾大。骨髓象 :骨髓增生减低 ,全片无巨核细胞 ,分类不明细胞占 4 0 %。…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 ,1 3岁。脾肿大伴贫血 6年余 ,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查体 :中度贫血貌 ,脾肋下 1 0cm。实验室检查 :WBC 1 2× 1 0 9/L ,RBC 2 45× 1 0 1 2 /L ,HGB 65g/L ,PLT 75×1 0 9/L ,肝功能正常。行脾切除术 ,组织送检。手术后血常规 :WBC 0 93× 1 0 9/L ,RBC 3 6× 1 0 1 2 /L ,HGB 78g/L ,PLT 86×1 0 1 2 /L。术后随访 1 7个月 ,一般情况可。病理检查 巨检 :巨脾 ,重 1 670g,大小 2 0 5cm× 1 7cm×9 3cm ,脾形态结构基本保持。包膜完整 ,灰蓝色 ,光滑 ,局部略呈橘皮状 ,边缘钝圆 ,质硬 ,切面呈一致性生牛肉状 ,未…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1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3年,加重15天”就诊。无高血压、胰腺炎及外伤史。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异常肿块。超声检查:左上腹脾门区探及大小约10.0 cm×9.6 cm的中等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质,内见范围约6.1 cm×6.0 cm的囊性回声,透声不清晰(图1A),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囊性回声内可探及漩涡状血流信号(图1B),PW测得动脉血流频谱,CDFI显示血流与脾侧脾动脉关系紧密(图1C)。超声诊断:左上腹脾门区脾动脉假性动脉瘤(splenic artery pseudoaneurysm,SAPA)。增强CT:脾胃间隙见一团状高低混杂密度影,增强动脉期低密度区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CT诊断:脾胃间隙混杂密度占位,考虑血肿伴活动性出血。DSA:脾动脉远端造影,可见造影剂外渗入囊腔(图1D),诊断为SAPA。该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超声复查示瘤腔闭塞、动脉破口无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73岁.发现左上腹包块3 d.查体: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大小约8cm×10 cm包块,质硬,无压痛.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检查:平扫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达7个肋单元,其内密度不均,见不规则大片状低密度灶,CT值为30~65Hu;增强示脾脏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脾血管瘤.全麻下行睥切除术后送病检.  相似文献   

14.
正1一般资料患者,39岁男性,发现脾大5年,因腰痛,以脾大待查入院。查体:无贫血貌,颈部、锁骨上下窝、腋窝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未见瘀点、瘀斑,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5cm,质韧,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某医院):白细胞24×109/L,中性粒计数20×109/L。肝胆脾彩超:脾厚5.9cm,肋下5.9cm,最大长径18.4cm,脾内探及多发小结节。胸部CT示:脾脏超过5个肋单元,其  相似文献   

15.
脾脏内皮囊肿伴脾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2 2岁 ,因左季肋部不适 4个月就诊。查体 :腹软 ,脾脏肋下未扪及。B超所见 :脾厚度 7cm,平卧位肋下 2 cm,包膜光滑 ,实质内见三个不同回声的占位性病变。最大者位于脾下极。形态不规则 ,为多房囊性占位 ,约 6 .0 cm× 4.3cm,壁薄 ,暗区透声性好 ;另两个靠近膈面包膜 ,一个呈稍增强的均匀回声 ,直径约 1.5 cm,另一个呈稍减弱的均匀回声 ,直径约 1.8cm。其余部分脾实质回声正常 (图 1)。彩色多普勒探查各病变均无明显血流信号。提示 :脾肿大 ,脾内多发占位病变 ,性质待定。手术所见 :脾体积增大 ,脏面包膜局部外突约 4cm× 3cm,切…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3岁,孕6产2,自述左上腹有包块,无明明显不适体格检查:左上腹可触及一搏动性包块,且位置固定.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及肝炎病史.超声检查:肝、脾大小正常,门静脉内径11 cm,脾动脉主干内径增宽,约0.9 cm,近脾门处可见范围约3.1cm×3.2cm的无回声区,边界尚清,似与脾动脉连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H)示无回声区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涡流,且无回声与脾动脉相连(图1).脉冲多普勒测得无同声内峰值流速0.90 m/s,最低流速0.31 m/s(图2).超声提示:脾门处无回声区,考虑脾动脉瘤.血管造影提示:脾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8岁。左上腹不适1个月。当地医院多次检查肝功能正常;B超示脾明显肿大,肝右叶近外侧缘见一直径1.7 cm结节。查体:肝肋下2 cm,表面光滑,质中、无压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女,10岁。发现腹部肿物1周。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腹部无膨隆,肋下3 cm可触及脾脏,质稍韧,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无叩击痛。余未见异常。CT扫描平扫示:脾实质内可见大小约5cm×5.9 cm稍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由周围逐渐向中央堵塞,延迟扫描后病灶与正常脾实质密度相近。手术所见:脾脏上极可见肿物,边界不清,中央似有坏死,后将脾脏及肿物完整切除送病理。病理诊断:脾血管瘤。2讨论脾血管瘤CT表现与肝血管瘤类似。脾可以正常大小或轻至中度增大。如果病灶位于边缘可造成脾轮廓突出。平扫病灶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区。少数直径…  相似文献   

19.
何梦龙 《临床荟萃》2004,19(12):681-681
例1,男,5 4岁,2 0 0 3年11月7日入院。上腹部不适2天伴头晕、胸闷1天。体检:意识清,消瘦,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粗,心率80次/min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剑突下压痛。胸片示右侧肺3个小结节阴影,1.2cm×1cm ,1cm×1cm ,0 .5cm×0 .8cm ;左侧肺见2个小结节阴影1.3cm×1.1cm ,1cm×1cm ,考虑转移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肝功能正常。区人民医院胸部和腹部CT示肝癌、肺转移癌。对症治疗1周症状好转出院。例2 ,男,7…  相似文献   

20.
男,52岁。1981年9月因受凉发热就诊时发现肝肿大肋缘下7cm,剑下4cm,边钝,无结节,无压痛;脾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功能生化测定均正常,AFP阴性。肝同位素扫描为肝右下占位性病变。疑原发性肝癌转上海中山医院行剖腹探查术,发现肝右叶及左内叶区一15×10×9cm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