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细胞变形性与微循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细胞变形性与微循环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西安710032)吴宛器官灌流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血压/血流阻力比率,而血流阻力由血液流变特性(粘滞性)和血管几何特征所左右。决定血液粘滞性的主要因素是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血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主要是红...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甘糖酯治疗前后红细胞滤过指数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明高于正常人(P<0.001),治疗后红细胞滤过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20天后红细胞滤过指数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及总积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正>成熟红细胞(erythrocyte)由于无细胞核及含膜细胞器,主要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进行能量代谢。糖酵解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作为红细胞内主要能源物质,以往认为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正常功能。早在1997年Mc-Cullough等就观察到缺氧或红细胞变形时,ATP可以被红细胞释放到细胞外,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EC)合成并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影响微循环,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含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含义与评价翁维良,王怡本文第一讲见《微循环学杂志》1994,4O1:43~45。本文第二讲见《微循环学杂志》1994,4(3)145~48。35何谓红细胞聚集性?将血液置于静止状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可发现红细胞在一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测了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红细胞镁(E-Mg)浓度变化,同时观察了镁在体外对AMI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E-Mg和红细胞钙(E-Ca)浓度的影响,以期从镁对ED影响的角度探讨镁对AMI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AMI病人E-M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有室性心律失常(VA)者和72h内死亡者降低更明显。AMI病人红细胞与镁共同孵育后,红细胞滤过指数(IF).E-Ca浓度明显降低,E-Mg浓度和Na+-K+-ATP酶活性明显增高,与孵育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镁在体外具有提高ED的作用,可能对改善心肌微循环。减少梗塞面积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聚集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及临床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集性是红细胞的主要流变特性之一。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体直接影响血液在低切速流动下的粘度。某些病理状态下红细胞发生严重聚集(“血泥”或sludge)会影响局部微循环畅通,使血流阻滞。因此,红细胞聚集性检测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础研究的进展红细胞聚集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很复杂。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离不开血浆中一些特定大分子的参与,如纤维蛋白原等。离体的红细胞在一定浓度的某些外源性高分子溶液中(如Dextran70,polylysine,hep…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变形性与疾病关系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红细胞在血液中作为氧的载体担负着对组织进行气体交换的任务。红细胞在血液流动时保持良好的变形能力对于维持血管中的正常流态,保证微循环正常灌注以及器官、组织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寿命。1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变形性(RCD)是指红细胞能通过比自身直径小的微血管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1)红细胞内液的粘度;它主要受红细胞内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当红细胞内粘度升高时,就使得红细胞膜坦克履带运动阻力增加,细胞适应流场的能力下降。因而变…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变形性与高血压病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红细胞变形性(Red cell deformability,RCD)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的特性,亦称红细胞柔顺性(flexibility)。高血压病时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由于红细胞在血液流动时保持良好的变形性不仅能降低血液粘度和阻力,而且保证了良好的微循环,因此红细胞变形性正逐渐成为现代医学从血液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寿芝宝治疗脑发育不全的疗效及甲襞微循环(NFM)和红细胞变形性(RCD)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8例脑发育不全患者天寿芝宝治疗前后NFM及RCD的改变,与50名正常人对照,得出数据用卡方(X2)或μ检验处理。结果:总有效率79.17%,轻中重三型有效率分别为96.0%、73.33%及37.5%,临床11项症状有9项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患者NFM积分及I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疗效越好,NFM积分及IF值越小,微循环改善及RCD提高越显著(P<0.01)。结论:天寿芝宝是治疗脑发育不全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理为改善微循环、提高红细胞变形性,有效地促进脑神经细胞的新生及调整植物神经功能。认为NFM及RCD的检测对评价药物疗效及估计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丹参注射液对人红细胞胞浆Ca^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人红细胞变形性的机理。方法:采用荧光探针Fura-2定量分析法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离体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病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成人(P<0.001),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离体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人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P<0.01),并表现剂量依赖性,且作用效果与胞浆基础Ca^2 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降低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可能是丹参注射注增强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重要机理,这一作用机制更有利于改善基础人红细胞胞浆Ca^2 浓度异常升高的高血压病人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动物体内磁场与红细胞电泳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稀土元素铈(Ce)、钴(Co)等制成磁注射剂(浓度为300g/L)作为磁疗新方法,将0.1~0.2ml(30~60mg)该注射剂注入小鼠股动、静脉周围,并使其在475.2A/m电磁场下感应成永磁体,其体表磁场强度为0.08~0.16mT,体内强度为1.25~1.6mT。用断尾取血法测定小鼠红细胞电泳速度,结果发现:电泳速度明显增快,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提示:弱磁场的生物效应能提高红细胞表面的电荷,使细胞间的排斥力加强,减少红细胞聚集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动、静脉血液循环流经磁场时,受磁力线的切割而导致血浆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血液粘度降低,血流速度加快。因此,体内磁场可作用于某些疾病,起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关红细胞变形性研究,国内外发展了不少方法,但多数为研究单个红细胞的变形特征[1,2]。本研究在吸收国外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模拟微循环系统,即硅微通道毛细血管模型;并观察了红细胞集群在通过硅通道毛细血管系统时的细胞流变特性。1 资料和方法1.1 配套仪器WAYⅡ微量压积压(江苏),Nikon210/45型显微镜(日本),QVM310B监视器(日本),TKS310EG型CCD摄像头(日本),VIDAS视频图像数据分析仪(德国)。1.2 试样制备取静脉血2.25ml,用3.8%枸…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骨髓中同时存在良性造血祖细胞和恶性造血祖细胞。恶性红细胞克隆可以在体外无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存在的情况下,形成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本实验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对PV患者自发性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15例PV患者(PV组),其中14例采集外周血2ml,1例采集骨髓2ml,另选10例无血液病的健康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2ml,所有样本均以EDTA-K2抗凝。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对照组和PV组外周血和骨髓的单个核细胞(PBMCs),将PBMCs浓度调整为1×105个/ml,分别在有甲磺酸伊马替尼(10μM)的半固体培养基和无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半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糖尿病时红细胞的变化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50mg/kg)诱发大鼠糖尿病,分离红细胞,输注给正常大鼠(8×109个红细胞/只),测定脑组织MDA和亚硝酸盐含量,同时将分离红细胞在体外用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输入的红细胞在脑微血管中的流动。结果:STZ大鼠血糖持续高于正常,病程达一年的大鼠糖基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将糖尿病1年大鼠红细胞输给正常大鼠,4h后,糖尿病红细胞组大鼠脑组织MDA和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红细胞组(MDAP=0.032;亚硝酸盐P=0.027)。软脑膜微循环的活体观察发现有FITC标记的糖尿病红细胞粘附于微血管壁。结论:糖尿病的红细胞可以直接引起正常脑组织自由基代谢产物的变化,其作用可能与红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15.
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十七世纪初,法国人Boerhave记叙了发热病人球结膜微血管内的红细胞聚集,1836年Nass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微循环中的红细胞聚集也增加。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单采对高血球压积的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红细胞压积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单采+传统疗法组(红细胞单采组)31例,传统疗法组(对照组)33冽。两组年龄、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既往史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伴发病积分红细胞单采组高于对照组。治疗三周后两组Hct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红细胞单采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证明红细胞单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Ⅱ型糖尿病(NIDDM)24例红细胞钙总量及用激光衍射法测定其红细胞变形性(RCD)。测定50例NIDDM之红细胞在150、200、250、300及350mmol/L5种渗透压悬液中的变形性。结果表明,正常成人红细胞钙总量为33.62±12.80μmol/L,RCD降低的NIDDM患者,其红细胞钙总量明显升高(46.37±23.37μmol/L,P<0.05),而RCD正常之患者则接近正常水平。不同渗透压悬液中的最大DI值(DImax)显示,RCD降低之NIDDM红细胞在250及300mmol/L的DImax显著减小(P<0.001);而在150及200mmol/L的低渗范围,其DImax接近正常,符合内粘度加大的DImax渗透压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8.
观察6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甲襞微循环(Nfm)积分及红细胞变形指数(I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二者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患者的外周微循环明显障碍,红细胞变形能力(RCD)显著低下。文中讨论了患者微循环障碍及RCD下降与其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和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性损害相关。认为Nfm及RCD的检测对了解病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二者可作为本病的一项特殊检验指标,也为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血流变学疗法提供了理论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因治疗,复发率高;后者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验证。大量文献表明:旋转磁场可改善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特性,可促进微循环。基于此,通过研究观察低频旋转磁场对红细胞增生的作用,以探索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新方法。使用低频旋转磁场系统对6名志愿者进行治疗,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尿酸等4个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过低频旋转磁场治疗14 d后(60 min/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尿酸平均值分别降低7.87%、9.67%、31.59%,而血红蛋白浓度则较为稳定(仅降低3.61%)。初步的试验显示,低频旋转磁场对治疗红细胞增生有一定的效果,有望被用于辅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但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变形性变化。方法配置红细胞悬液,使用LG—190型细胞流变仪和激光衍射仪对其进行检测。以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表示。结果突聋患者DI治疗前明显低于治疗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突聋患者及时做红细胞变形性检测有利于患者及时治疗并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