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详细了解其病原菌、感染因素与治疗措施。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易感病菌主要以格兰阴性菌为主(87.5%),经抗感染治疗,治愈36例,中残9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0例,病死率27.8%。昏迷程度、气管切开、营养、耐药细菌等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引起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控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重型颅脑损伤并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患者168例,其中75例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构成比为44.64%。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院、接受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及伴有意识障碍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危险因素多,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易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GCS计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肺部感染率为48.3%,GCS计分3-5分发生率显高于计分为6-8分(P<0.01),合并胸肺部伤显高于无合并胸肺部损伤(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并发肺部感染率高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疾病的自身特点及不合理的药物治疗,合并胸肺部损伤等因素相关,应重视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合并伤,加强营养支持,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和相应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IC U 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探讨护理方法。结果: 肺部感染的发生率54.2%,年龄、误吸、手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原发疾病、激素使用时间与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相关。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3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共收治16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中53例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2.1%.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气管切开史、住院天数≥20 d、基础疾病史、休克史和呼吸机应用史是ICU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2.7%,真菌占4.6%.[结论]ICU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其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王明盛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111-31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理基础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7例并发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明确诊断后给予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肺部感染痊愈者51例(76.12%),肺部感染控制者12例(17.91%),肺部感染未有效控制者4例(5.9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昏迷、肺水肿、误吸、脱水剂应用等因素是引起肺部感染的病理基础,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时行气管切开、重视呼吸道护理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治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使用抗菌素、昏迷、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住院时间等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昏迷、呼吸机、气管切开为影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ICU诊疗护理期间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提示护理人员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消毒隔离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提高患者抵抗力等综合防范措施,能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道护理及排痰方法。方法: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分析气道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比较不同排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愈后的影响。结果:早期注意气道湿化、加强气道清洁、保持通畅是保证脑外伤昏迷患者脑充分供氧的必要条件,结合多种排痰护理方法,可减少或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程。结论:早期预防性气道护理,采用合理的排痰方法,有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及临床愈后。  相似文献   

9.
我科1990~2009年间共接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9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者49例。现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其中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而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是影响患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肺部感染加重脑缺氧,进一步加重脑水肿,使原有的脑损伤加重。在伤后中晚期,肺部感染成为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积极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9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收集同期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析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征分布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89例颅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株(59.17%,71/12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26.67%,32/120)、表皮葡萄球菌23株(19.16%,23/120)为主;革兰阴性菌43株(35.83%,43/120),以大肠埃希菌19株(15.83%,19/120)、铜绿假单胞菌16株(13.33%,16/120)为主;89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30.36%,34/1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9.64%,22/112)为主;革兰阴性菌78株(69.64%,78/112),以鲍曼不动杆菌36株(32.14%,36/112)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开放性损伤、多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症、休克、住院时间、有吸烟史与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多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症>2个、休克及住院时间>15 d为影响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多种因素可增加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采取相应针对性预防及治疗措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概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调查,按照气切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组,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有无营养不良、是否机械通气、昏迷病程、气管切开病程、套管类型、有无留置胃管、有无误吸、是否激素治疗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营养不良、昏迷病程>10 d、气管切开病程>10 d、套管不可冲洗、激素治疗均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与患者吸烟、营养不良、糖尿病、昏迷和气切时间长、套管不可冲洗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相关,临床应该从相关危险因素入手,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以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确诊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有无并发低钠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年龄、性别、损伤平面、完全截瘫、损伤严重程度、精神状态、甘露醇使用、激素使用、高热、腹泻、合并感染、合并颅脑损伤及血糖、血钾值等指标对其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热、合并颅脑损伤是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热和合并颅脑损伤是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早期加强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160例,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预后、性别、年龄、中线移位情况、减压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瞳孔散大、合并伤、脑池闭塞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存活118例。减压时间、GCS评分、瞳孔散大、年龄、合并伤、脑池闭塞数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压时间、GCS评分、瞳孔散大、年龄、合并伤、脑池闭塞数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红 《现代护理》2002,8(10):759-759
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 ,并寻求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我科 1996年 11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10 1例重型颅脑损伤中 2 2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加强重型颅脑损伤后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 10 1例 ,脑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 13例 ,脑挫伤 5例 ,脑干损伤 3例 ,其中合并颅底骨折9例 ,有昏迷 18例行气管切开 13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 2 2例 ,发生率为 2 2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2 1~ 78,平均年龄42岁。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肺部感染多在伤后 4~ 7天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俯卧位通气.结果:实验组体温高峰开始下降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开始下降天数、分泌物开始减少天数、肺部感染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寻求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我科1996年1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101例重型颅脑损伤中22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加强重型颅脑损伤后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老年组60例和非老年组(对照组)58例,分别对两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及预后则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及观察对防止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恶化、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了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 34例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及有关危险因素。结果表明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主要与颅脑损伤程度、侵袭性操作、吸烟史、置管时间、护理不当、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因素有关。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护理 ,重视病室环境及呼吸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管理 ,严格操作规程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可降低或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治疗的393例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治疗情况,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有146例患者并发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