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分为常规组和神经节苷脂组。分析比较昏迷时间、死亡率、GOS等神经功能指标。结果:神经节苷脂组昏迷时间和GOS明显优于常规组,死亡率低。结论:神经节苷脂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时间,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者的颅脑损伤。SBI患者伤后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因此,对SBI患者进行监护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时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应用空气加压舱,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52例中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恢复8例,占15.4%;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神经功能部分改善30例,占57.7%;无效仍处于昏迷状态12例,占23%;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重点为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入舱前的宣教,舱内防护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中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计分8分以下,或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显著改变,或一侧瞳孔散大的颅脑损伤者。 临床资料 1994年3月~1996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2例。其中男113例,女59例;开放性损伤34例,闭合性损伤138例;交通事故伤64例,坠落伤48例,打击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方法将1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对照组63.46%,观察组9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插胃管法,且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胃造瘘空肠置管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鼻空肠置管术组、经皮胃造瘘空肠置管术组,比较两组病人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1个月后营养指数。结果经皮胃造瘘空肠置管术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鼻空肠置管术组(P0.05)。结论胃造瘘空肠置管术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可降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强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痰菌培养阳性率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培养阳性率、肺部感染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强化综合护理,能效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方法将1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对照组63.46%,观察组9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插胃管法,且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SBI)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病死率约为30%~50%[1],在度过危险期后,并发呼吸道感染是SBI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1~12月我科共收治69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6±10)岁。Glasgow昏迷评分(GCS)3~5分18例,6~8分51例。CT证实为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高度脑挫裂伤28例,巨大硬膜外血肿>70ml以上15例,对冲性脑挫伤合并颅底骨折8例。对照组35例,留置气管套管时间6~32d,平均置管时间14.7d;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方法将1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对照组63.46%,观察组9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插胃管法,且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血浆和肽素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ELISA法测定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98健康体检者血浆和肽素、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ROC曲线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对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并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其他生化指标的预测价值作比较。结果 t检验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浆和肽素、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均P0.01);住院期间死亡患者血浆中各生化指标浓度均较生存患者显著升高(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与血浆中各生化指标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可显著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发生(P0.01),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其他生化指标的预测价值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升高,该指标测定可显著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糖,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预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糖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估计患者的预后,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作者单位:322100东阳,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以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护理较复杂、死亡率高为特点,护士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32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护理经验作一总结,并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6.1~2000.12共收治急性颅脑损伤病人1520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320例,占21.05%,320例病人中,男性233例,女性97例;年龄11个月~75岁,平均年龄30.8岁。致伤方式:车祸伤260例,跌伤30例,打击伤23…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极高,部分患者即使度过危险期后仍持续昏迷,意识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使昏迷患者尽快苏醒,早期恢复健康,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国外文献报道[1]选择年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在脑电图监护下观察听觉刺激对大脑皮质活动的影响、发现昏迷患者在听觉刺激下可出现程度不同、反应类型不同的变化。笔者在临床护理中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开展听觉刺激效应实验,采用不同形式的听觉刺激,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990年5月至1995年6月我科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非手术治疗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期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对82例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和病情演变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采取我们的护理措施后,除12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54例(占66%)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6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3%。结论:作者认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应用气囊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以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对我院外一科1999~2005年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从以下几个方面所做的管理:①及时建立通畅的气道;②吸痰的护理;③必要的物理疗法;④呼吸道的湿化管理;⑤呼吸道感染的预防;⑥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结果呼吸道感染22例,其中20例入院前有不同程度的误吸;呼吸道阻塞1例,无窒息发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但只要进行耐心细致科学的管理则可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救治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被当时施救人员送到急诊室做院内急救。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记录两组患者昏迷天数、住院时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定。结果:观察组昏迷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救治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预后,急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碘伏联合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口腔护理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Glasgow昏迷评分相同分为两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0.05%碘伏进行口腔擦洗,2次/d,当评估口腔内有血痂或痰痂时,先用0.5%过氧化氢溶液湿润血痂或痰痂,再使用碘伏进行口腔擦洗;对照组采用0.02%醋酸氯己定溶液口腔擦洗,2次/d。结果口腔干预后第8天观察组咽拭子和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0.05%碘伏必要时加用0.5%过氧化氢溶液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消除口咽部致病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护理复杂。精心而合理的护理,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得到新生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们多年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严密观察病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多较严重而复杂,病程长,且多变、突变。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动态地抓住病情的变化,为科学地分析病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1.1意识状态:意识可分为清醒、嗜睡、朦胧、浅昏迷和昏迷。意识的变化和脑损伤的轻重密切相关,因此,对意识的评价是脑外伤的重点观察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操作合并肺损伤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但早期因颅脑损伤的危重,常掩盖或忽视胸损伤的存在。因此,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肺挫伤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