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我市麻疹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为今后制定控制麻疹措施和对策提供依据,对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发病资料来自焦作市麻疹监测系统和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包括麻疹疑似病例月报表、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2.
<正>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因此控制麻疹发病极其重要。为了解我市麻疹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对我市2009—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数据来源: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朔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病例个案数据来自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的个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焦作市成人麻疹发病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0~2005年成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发病资料来自焦作市麻疹监测系统和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自焦作市统计局。麻疹按《河南省WHO/CDC麻疹监测合作项目实施方  相似文献   

4.
阳泉市自1999年建立麻疹监测系统以来,报告麻疹发病率一直小于10·62/10万,2005年麻疹发病明显增高,报告发病率为23·57/10万,并爆发2起麻疹疫情。现将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自阳泉市麻疹监测系统,按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各县区  相似文献   

5.
张伟  王克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84-2285
目的 评价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2009-2011年监测疑似麻疹病例316例,确诊麻疹24例,其中年龄小于8个月者占20.83%,≥15岁者达50.00%.8-11月龄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者达20.83%,免疫失败者达12.50%,外地报告的眉山地区病例达37.50%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高,超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的要求;监测系统及时性、个案调查质量、麻疹实验室质量均保持在高水平.结论 四川省眉山市麻疹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发病年龄呈“双向分布”,需提高8月龄和1.5岁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提高免疫接种质量,继续保持麻疹监测系统良好运转.  相似文献   

6.
孙浩 《淮海医药》2003,21(5):357-359
目的 探讨影响麻疹监测系统 ( MSS)质量的因素 ,以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与控制工作。方法 依据蚌埠市 1998年~ 2 0 0 2年 MSS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 NNDRS)的资料 ,对资料进行指标化分析。结果  1998年~ 2 0 0 2年 MSS的质量呈提高趋势。MSS的灵敏度、合格标本采集率、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处在中等水平。疑似病例的调查率、MSS和 NNDRS报告病例的一致性较高 ;麻疹监测专业人员对爆发疫情的重视程度高于散发病例。结论 多因素影响 MSS质量 :主要是专业人员的责任心、患者的配合程度、爆发疫情的数量和规模大小等 ;提出目前麻疹监测的重点是增强责任疫情报告人的法定快速报病意识 ,提高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格标本采集率 ,并及时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3年青岛市麻疹流行现况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获得青岛市麻疹的流行特点并探索麻疹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评价青岛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改善青岛市麻疹防制和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和IgG抗体。结果 青岛市2003年各区市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麻疹病例相对集中的4个地区分别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和城阳区,麻疹病例占总数的66.67%,发病高峰主要为3、4月,病例多集中于15-24岁年龄段人群。结论 青岛市麻疹发病以成人为主,城乡结合部发病较集中,其中拥挤程度和人员流动性是影响青岛市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今后青岛市麻疹的防制和监测工作重点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对成年麻疹发病的免疫干预,并进一步完善监测样本采集和流调信息的完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清远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对策。方法 对2000~2004年清远市麻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采集部分疑似病例早期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2000~2004年清远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27例,其中临床诊断148例,实验室确诊412例,排除167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市8个县(市、区),呈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年均发病率为2.87/10万。期间共发生爆发疫情12起共149例,其中2004年7起共90例,爆发病例占全部病例的26.6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3~7月为高发。发病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40岁,以4~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多,但爆发病例中7~14岁的中小学生占50.01%。22、72%的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免疫史,73.79%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上的病例免疫史不详。579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阳性率为71.16%。结论 2000~2004年清远市麻疹疫情不稳定,应加强疫情报告,提高麻疹监测系统效能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覆盖率,并适时持久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扶沟县麻疹流行状况,为麻疹控制乃至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扶沟县2004—2009年麻疹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扶沟县麻疹报告病例2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0/10万。麻疹病例呈高度散发,3、4和5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8岁以下儿童,占全部病例的81.22%,14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97.65%;全部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48.3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祥的占51.64%。结论扶沟县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今后应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菏泽市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麻疹监测与控制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采取的策略与措施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山东省卫生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精神,部署麻疹防控工作,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并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开展暴发控制和督导检查。2010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26例。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76.52%,血标本结果7d内报告率56.78%,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65.72%。麻疹确诊病例415例,麻疹发病呈散发,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全年麻疹发病表现为高峰期延长,主要集中于4~8月份,麻疹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切实扎实开展常规免疫工作、适时开展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是控制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山西省近十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布特征及对人群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为山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三类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来源于山西省12个疾病监测点。这些监测点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由3个城市、9个由不同类型的农村监测点组成。12个监测点共计观察人口50余万人。我省疾病监测系统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统一的设计方案,采用统一的报告卡、册,进行数据的收集。死因统计采用ICD-9编码,并采用WHO1975年第9次疾病分类会议推荐的国际疾病、外伤和死因的统计分类手册的分类模式进行统计。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率的标准化用直接标准化法进行。结果 1990~1999年山西省甲、乙、丙三类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死亡率呈先下降后回升的态势。甲、乙、丙3类35种传染病中,24种有病例报告,其中以痢疾、肝炎、麻疹、肺结核发病率为高;艾滋病感染者1998年开始出现;死亡率以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乙脑为高,肺结核死亡率成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主要死因。少年儿童是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高发年龄段;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城乡均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几年中均以7、8、9月为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怀远县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新玲  刘洁  马秀芬 《淮海医药》2007,25(2):148-149
目的 分析怀远县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2005年怀远县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29例.麻疹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个别高发的乡镇影响了全县的麻疹发病水平.麻疹发病仍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同时有周岁前婴儿和成人发病增高趋势.确诊病例中有麻疹免疫史者占35.37%,无免疫史者27.95%,免疫史不详者占34.5%.结论 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状况表明,麻苗的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均需加强,同时应扩大免疫年龄组人群,继续加强麻疹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商丘市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找出流行规律,做好疫情预测工作,为制定全市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200r7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沂南县麻疹防治效果,为综合评价及改进麻疹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13年沂南县麻疹发病病例及麻疹疫苗接种资料,分析评价本地区麻疹的流行强度、儿童建卡情况、疫苗接种合格率及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近年来本地区麻疹发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建卡率为95.3%,合格率为98.1%,抗体阳性率为97.7%。结论医务工作者应继续实施麻疹疫苗的免疫规划,进一步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提高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5.
朱青  杜雯 《贵州医药》2004,28(6):569-571
目的 了解贵州省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策略。方法 对全省2002~2003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年全省共报告麻疹病例22613例,病例分布广泛,但大部分病例相对集中在少数地区。全年各月均有病例,但以3~6月高发。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6.4%。46.1%的病例有接种史,28.9%无接种史。结论 麻疹发病主要与基础免疫和7岁组加强免疫实际接种率低以及接种质量不高有关。为迅速控制我省麻疹流行,拟开展一次8月龄至12岁麻疹疫苗普种,以迅速提高免疫覆盖率,同时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实际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根据《贵州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黔东南州于2004年10月在全州开展了强化免疫活动,强化免疫麻疹发病率从显著降低为今后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强化免疫后两年来的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黔东南州疫情监测系统资料、麻疹监测系统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麻疹在我市流行的三间分布情况,以制定和调整预防的策略和措施,更好地控制麻疹的流行.方法 用excel软件分析2004年1~12月份肇庆市麻疹监测系统麻疹的病例个案.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病例的三间分布均有明显的聚集性.结论 今年我市发生麻疹的主要原因:为封开县的一次暴发流行及流动人口的低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林华胜  张薇  陈和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27-1729
目的:探讨雷州市2006年1~6月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当地的麻疹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雷州市2006年上半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麻疹报告在上半年上升至117例,发病率为7.80/10万,死亡1例。麻疹流行以散发与暴发并存,麻疹暴发疫情有5起,共发病23例,占19.66%。高发季节为3~6月,发病最多为0~5岁组。无麻疹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72.65%。结论:疫情上升与适龄人群免疫接种率偏低,疫情监测体系不健全,疫情发现晚,针对性措施采取不及时等有关。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控制麻疹局部暴发,以及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当地麻疹监测系统(MSS)运转水平,做好麻疹监测和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并为证实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2009~2012年MSS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9~2012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MLI)分别为322例、485例、70例和6l例,确诊病例发病率(/10万)分别为2.98,4.75,0.37,0.11,实验室诊断病例分别为55例、52例、23例、2例。各年度MLI标本采集率在19.87%~83.61%,差异有显著性(P〈0.05),麻疹IgM检测后7日内报告率分别在52.94%-94.23%,差异有显著性(P〈0.05o麻疹发病呈散发,〈3岁年龄组病例占全部实验室诊断病例的51.52%(68/132o≥20年龄组占全部实验室诊断病例的32.58%(43/132),13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未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42.42%。结论全市近年来MSS运转情况正常,麻疹发病率得到控制,要关注〈8月龄的儿童和成人麻疹发病情况,并提出了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市麻疹流行状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麻疹预防与控制工作,现将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作如下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资料来自汉川市2005年疫情报告系统和汉川市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汉川市统计局。1.2麻疹个案调查由市或乡镇防保人员按全市统一的个案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