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或C1-C2椎弓根螺钉联合Brooks钢丝组成的固定系统的三维运动范围最小。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与Brooks钢丝固定无差异,但大于Magerl螺钉;其左右侧屈运动范围小于Brooks钢丝固定,大于Magerl螺钉;其轴向旋转角度明显小于Brooks钢丝固定,但与Magerl螺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1-C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rl螺钉相当,联合Brooks钢丝固定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5例枢椎椎弓根细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了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棘突两侧椎板交界处,交叉置人对侧椎板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中线上,距寰椎后弓上缘最少3 mm,内斜10°,上斜5°.螺钉直径3.5 mm,枢椎椎板螺钉长26~32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8~32 mm,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效果满意,是又一可供选择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单层皮质骨和双层皮质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与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度,为临床选择寰椎后路螺钉固定的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的寰椎和第三颈椎标本,进行单层皮质骨和双层皮质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并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层皮质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拔出力最大,为1757.0±318.7N;单层皮质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192.5±172.6N)与双层皮质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243.8±350.0N)及单层皮质骨C3椎弓根螺钉固定(1121.6±224.6N)的拔出力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时宜选用双层皮质骨螺钉固定,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选用单层皮质骨螺钉即可。 相似文献
4.
寰椎侧块螺钉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对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椎弓根螺钉进行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标本的寰椎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为29·79mm±1·68mm,其中10·15mm在寰椎后弓内,19·65mm在寰椎侧块内。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为24·88mm±0·41mm,其进钉点与寰椎后弓后缘的平均距离为9·93mm±1·35mm。双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平均1757·0N±318·7N;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1192·5N±172·6N)与双皮质寰椎侧块螺钉(1243·8N±350·0N)无明显差异,单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小(794·5N±314·8N)。结论在同时适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宜首先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次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5.
枢椎椎板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枢椎椎板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出强度,为临床应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在7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枢椎标本上进行枢椎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和双皮质椎板螺钉固定,测试螺钉拔出力。结果: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平均为875.3±403.2N,双皮质枢椎椎板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平均为679.5±308.2N;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大于椎板螺钉,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枢椎椎板螺钉进行双皮质固定具有可靠的力学固定强度,可作为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补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49.4岁,其中枢椎齿状凸骨折5例,均为陈旧性AdersonⅡ型骨折;寰枢椎陈旧性脱位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枕颈区疼痛、颈部活动障碍.4例患者合并脊髓受压,Frankel分级C级和D级各2例.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5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寰椎进钉点在后结节中点旁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交点处,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头偏约5°,枢椎进钉点为下关节突内上象限,钉道方向内斜32°,上倾28°.结果 12例患者共植入寰、枢椎左右椎弓根螺钉各24枚,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成功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6月JOA评分为13.5~16.7分,平均14.9分,改善率为87.4%.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用于寰枢椎不稳的治疗中具有稳定固定的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62-1465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行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骨折并或随访168例,其中男115例,女53例,年龄192012年12月本科行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骨折并或随访168例,其中男115例,女53例,年龄1969岁。患病种类包括Jefferson骨折69例,Hangman骨折47例,枢椎齿突骨折52例,对10例手术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共10例,男6例,女4例,内固定位置欠佳2例,椎动脉出血1例,椎动脉栓塞1例,枕大神经痛2例,单纯脑脊液漏2例,脑脊液漏合并椎管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内固定位置欠佳者及时行翻修手术,调整内固定螺钉位置,预后良好;椎动脉出血者术中使用骨蜡封闭止血,并拧入椎弓根螺钉压迫止血,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椎动脉栓塞1例:合并小脑梗死,对症治疗后遗留部分功能障碍;枕大神经痛2例:给予激素、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时疼痛明显减轻;单纯脑脊液漏2例:切口紧密缝合,拔除引流管后切口处加压包扎,持续抗生素预防感染,切口愈合良好;脑脊液漏合并椎管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1例:给予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预后良好;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清创缝合术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重要技术,对出现的相应的并发症采用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枢椎板钩固定融合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的74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钉钩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时期相同纳入标准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的63例患者(钉棒组)作为对照。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ASIA分级)、颈部僵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VAS评分、ASIA分级、NDI、颈部僵硬度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和术前VAS评分、NDI、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钉钩组随访时间为76.3±14.0(48~11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26.1±8.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7.8±34.2ml,植骨融合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4.6±0.9个月;钉棒组随访时间为72.0±12.0(48~9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29.8±7.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5.8±30.0ml,植骨融合率为98%,平均融合时间为4.8±1.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率和融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钩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与钉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NDI和颈部僵硬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钉钩组的49例与钉棒组的37例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SIA分级、颈部僵硬度、患者满意度及NDI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9.
枢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解剖测量验证枢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可行性。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50例干燥枢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以及枢椎侧块螺钉的钉道长度和螺钉的内斜角度与上斜角度。结果:枢椎椎弓根的上缘宽度平均7.56mm,全部大于5.0mm;中部平均宽度5.70mm,22%小于5.0mm,7%小于3.5mm;下缘平均宽度3.95mm,75%小于5.0mm,40%小于3.5mm。枢椎椎弓根外缘高度5.62mm,40%小于5.0mm,5%小于3.5mm;内缘高度8.80mm,均大于5.0mm。枢椎侧块螺钉的钉道平均长度为18.33mm,最短15.32mm,最长20.87mm。枢椎侧块螺钉的平均内斜角度为5.35°,上斜角度为58.62°。结论:进行枢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是可行的,适用于93%的患者,比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多轴向钉棒系统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 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5)
[目的]探讨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术前JOA评分平均7.6分;寰椎使用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的交点处,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为进钉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与横断面夹角约25°.[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JOA评分平均15.1分,改善率平均为87.3%.[结论]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复位简单,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评价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探讨进钉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在30例干燥枢椎标本上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板的厚度,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的高度。设定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棘突中线两侧5mm,上位螺钉距椎板上缘5mm,对侧的下位螺钉距椎板上缘9mm,螺钉在棘突根部上下交叉进入对侧椎板,并于下关节突中心点出钉,测量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和进钉角度。结果:枢椎椎板上缘、中部、下缘的厚度分别是3.02mm、5.91mm和5.59mm;枢椎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中部的高度分别是12.40mm、12.95mm、14.03mm;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平均长度分别是25.41mm和27.39mm;上位螺钉前斜26.4°,下斜7.6°;下位螺钉前斜30.1°,上斜1.4°。结论: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C2/3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2/3侧块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为颈椎后路钉板固定在枢椎提供新的螺钉锚点.方法利用20例配套颈椎干骨标本,测量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的宽度和高度.设定C2/3侧块关节螺钉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即进钉点在头尾方向上位于枢椎侧块的中下1/3交界处,在内外方向上位于枢椎侧块的中央,螺钉穿枢椎侧块经由C2/3侧块关节进入C3侧块;进钉方向与人体矢状面平行,并与C2/3侧块关节面呈90°角,测量螺钉分别在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内的长度.结果枢椎侧块的平均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4.83mm和9.63mm;第三颈椎侧块的平均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3.86mm和11.27mm.螺钉在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内的平均长度分别是6.24mm和9.70mm,螺钉总长平均15.94mm.结论经C2/3侧块关节进行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可以作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为解剖标志行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30具湿性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显露并以枢椎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外侧缘交界处作为参照点标志。经该解剖标志作水平线,以椎弓根内、外侧缘与侧块交界处连线的中点作纵垂线,以两线的交点偏外1~2mm处为进钉点。分别测量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进钉点与该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取上述进钉点,经枢椎双侧椎弓根以内倾角25°~30°、头倾角20°~25°共置入60枚螺钉,再行CT扫描观察钉道的完整性,测量置入螺钉的内倾角和头倾角,统计螺钉偏置率。结果:所有解剖参数及螺钉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数据合并后计算总体平均数值。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为5.13±0.15mm,进钉点与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分别为5.73±0.62mm、4.04±0.21mm、5.32±0.49mm和4.94±0.38mm。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分别为28.4°±3.1°和22.5°±2.9°。60枚螺钉中,共有4枚螺钉偏置进入横突孔或椎管,螺钉偏置率为6.7%(4/60);4枚螺钉过长穿破椎体前缘骨皮质。结论: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作为椎弓根置钉进钉点的参照点解剖标志是可行的,但因解剖差异仍存在螺钉误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影像学测量枢椎椎弓根不同部位骨折后路半螺纹螺钉的固定长度。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非Hangman骨折致寰枢椎损伤汉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枢椎椎体及关节突间部(椎弓根)骨折者均以排除,共160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男120例,女40例;年龄18~72岁,平均41.4岁。在ADW 4.4工作站行CT三维重建,选取枢椎椎弓根钉道设计图像,以Ebraheim法确定枢椎进钉点,测量自进钉点经枢椎椎弓根最狭窄部位中点至枢椎体前方皮质骨后缘的距离(半螺纹螺钉长度);模拟临床常见的三种枢椎椎弓根骨折(经椎体后壁骨折、经峡部骨折、经椎板前缘骨折)的骨折线,分别测量自进钉点至骨折线的距离(螺杆长度)和自骨折线至枢椎椎体前方皮质骨后缘的距离(螺纹长度)。观察身高、性别、不同部位骨折半螺纹螺钉长度、螺杆长度及螺纹长度的规律。结果男性身高162~177 cm,平均(167±7.9) cm;女性身高151~167 cm,平均(156±6.6) cm。枢椎椎弓根骨折后所需半螺纹螺钉长度男性平均(28.8±3.2)mm;女性(24.7±2.6) mm,男性半螺纹螺钉较女性长(t=6.50,P< 0.05)。患者身高与半螺纹螺钉长度呈正相关(r=0.667,P<0.01)。骨折线越靠近枢椎体后壁半螺纹螺钉的螺杆越长、螺纹越短,经椎体后壁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7 mm、女性15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2 mm、女性10 mm;经峡部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4 mm、女性13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5 mm、女性12 mm;经椎板前缘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0 mm、女性9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8 mm、女性15 mm。结论枢椎椎弓根骨折后路手术中使用的半螺纹螺钉长度与身高、性别有关。椎弓根骨折部位不同,所需半螺纹螺钉的螺杆、螺纹长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术中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6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25~63岁,平均43±9岁;单侧椎动脉高跨10例,双侧高跨2例,C2/3融合致单侧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12例,双侧发育不良2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VAS评分1~6分,平均3.12±2.13分;23例伴肌力下降及感觉异常,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5~11分,平均7.9±2.1分。术前行X线、CT和MRI检査,术后7d及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査,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各时间点VAS及JOA评分。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5~215min(153.7±27.9min);出血量160~650ml(263.1±68.5ml),3侧椎弓根钉应用“in-out-in”技术置钉过程中,出血多,改为椎板钉;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8~20个月随访,平均12±4个月,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査见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术后7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3±0.72、1.11±0.93、1.09±0.98及1.07±0.81分,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后7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9±1.8、13.4±2.3、13.6±1.9及13.8±2.1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in-out-in”多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寰椎后弓环抱钩连接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环抱钩连接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寰枢椎不稳患者22例,采用寰椎后弓环抱钩连接枢椎椎弓根螺钉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4~86岁,平均52.2岁。其中17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10例,E级5例。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9.82±0.80)分。术后定期观察内固定物的可靠性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JOA评分(14.59±1.22)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术后恢复至C级、D级各1例;术前C级4例,术后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术前D级10例,术后恢复至E级3例。结论寰椎后弓环抱钩连接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中操作安全简便、复位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可作为现有寰枢椎内固定系统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钉板/棒系统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和评估寰枢椎椎弓根钉板/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6月收治的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2例,创伤性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6例,C2椎管内肿瘤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7例)施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其中1例难复性脱位者先行前路松解术。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见上颈椎失稳及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