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观察指按攒竹穴联合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指按攒竹穴及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痊愈、好转所用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按攒竹穴联合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当归油治疗肩周炎30例,并随机选择30例以单纯针刺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胃脘痛1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胃脘痛的止痛疗效。方法 将 178例急性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18例 ,采用硫酸阿托品中脘及足三里穴位注射 ;对照组 6 0例 ,采用硫酸阿托品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止痛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76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止痛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硫酸阿托品穴位注射中脘及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脘痛疗效高 ,见效快。  相似文献   

4.
张密香  王卫刚 《陕西中医》2013,(10):1395-139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1、肌肉注射甲钴胺、静脉滴注丹参滴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并将肌肉注射改为穴位注射。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周亚红 《新中医》2018,50(10):174-17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联用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考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胆红素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1天、4天、7天后,观察组血清中胆红素值下降,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治疗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按摩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熥敷合剂热敷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6年1月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三科行腰椎手术治疗后并发尿潴留的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熥敷合剂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排尿。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组比较,差异既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36±2.77)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14±3.50)d,2组比较差异既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熥敷合剂热敷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贺氏三通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贺氏三通法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贺氏三通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次髎穴深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平武 《中国针灸》2007,27(3):182-184
目的:探讨以针灸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效穴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时采用常规取穴加次髎穴深刺,对照组仅针刺常规穴位,其余治疗两组相同。治疗两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03,P<0.05);随访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2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深刺次髎穴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取穴,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加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9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57.9%,对照组为21.1%,两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4天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3.1%,对照组为47.9%,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方法,将96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足三里、血海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弥可保肌肉注射,两组共治疗28天,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14天和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但第14天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在第14天及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NCV与腓肠神经SNCV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腓肠神经SNCV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腓总神经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9%,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穴位注射比单纯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提高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给予依巴斯汀、脾氨肽口服治疗,治疗组78例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三烯(LT)、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78.21%,两组荨麻疹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T、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3,P=0.042 5)。试验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薰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使用中药薰药联合穴位敷贴,对照组32例单用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的平均疗程为18.6天,对照组为28天,治疗组较对照组疗程短(p0.05)。结论:中药薰药联合穴位敷贴综合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较单用穴位敷贴组疗效显著,且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周穴位注射配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耳周穴位注射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38.24%、88 24%)明显高于对照组(23.53%、64.71%),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周穴位注射疗法配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崩漏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穴位注射和西药治疗)和对照组44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治愈率71.7%;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0.5%,治愈率31.8%。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崩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乙炔雌二醇戊醚及谷维素。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0.2%,对照组为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平均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降低FSH、LH及升高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治疗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调节性腺轴,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6例患者采用针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88例患者采用针刺中药治疗,对比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在基层医院开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指按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护理,包括禁食、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指压揉按双侧足三里,联合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按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廖龙燕  张燕平 《新中医》2019,51(3):210-212
目的:观察复方肿节风雾化剂雾化吸入联合廉泉、环甲膜、天突穴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风热型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炎琥宁注射液予廉泉、环甲膜、天突穴穴位注射,隔天1次;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复方肿节风雾化剂雾化吸入,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咽痛、咽干、咽部灼热感、咽部黏膜急性弥漫性充血、咳嗽、咳痰等症状总积分的变化,主次症减轻的时间,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3天,2组症状总分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咽干、咽部灼热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咽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44%。结论:复方肿节风雾化剂雾化吸入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风热型急性咽炎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71)和治疗组(n=71)。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 d。对比分析两组有效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总有效率、血红蛋白水平、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28%),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