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消除脾功能亢进和控制出血是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导致脾功能亢进所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的主要目的。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3-05~2008-05由各种  相似文献   

2.
<正>肝癌常合并严重的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肝癌切除同时如何处理脾功能亢进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这对提高肝癌总体疗效有重大意义[1]。本文对2002-01~2010-12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47例患者,采用肝脾联合切除手术,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查。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用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共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栓塞范围为30%~60%,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获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缓解或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有明显疗效,可替代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吴伟东  李焯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39+41-39,4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脾功能亢进造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易致感染、出血.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SE既可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保留其一定脾脏免疫功能.我院采用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脾动脉介入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6年2月治疗门脉高压症共1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或左)股动脉后明胶海绵剪成2×2cm大小的碎块和7#丝线剪成2×2cm长的线段少量,与造影剂混合后缓慢注入,并观察栓塞范围和患者反应,栓塞范围宜控制在1/2~2/3;术后分别于1周、1个月和2个月复查.对照组为脾切除断流或脾切除加门-体静脉分流术.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无效1例,治愈率90.9%;对照组治愈3例,无效2例,治愈率60.0%,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可作为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0例肝癌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行原发性肝脏癌肿一期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基本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对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原发性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远期疗效也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1~4年,观察术前与术后血常规、脾脏体积、门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肝功能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脾脏逐渐缩小,6个月内明显缩小( P<0.01)。门脉内径缩小,术后不同时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无影响。83例术后有左上腹疼痛、发热,10例出现胸、腹水,5例出现左侧肺炎。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影响肝功能,延长生存期,远期效果显著且稳定,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脾功能亢进是常见病,传统切除术创伤大,且术后机体因免疫机能降低而引起感染发生率的增加[1]。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部分脾栓塞术(PSE)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笔者于2006-06~2008-04对34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部分脾栓塞术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meamrial embolism,PSE)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分析25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菲利浦800MA数字减影系统,采用sel-deinger’s方法行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至脾动脉下极用明胶海绵碎片行部分栓塞,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脾脏大小的改变。结果 25例患者中,脾栓塞面积在50%~60%19例,70%~80%4例,30%~40%2例。术后25例CT示脾脏体积均缩小。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效果好,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11在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5例为观察组,皮下注射重组白细胞介素-11(50μg.kg-1.d-1),疗程2周;另选择同期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5例为对照组。结果:注射重组白细胞介素-11后,观察组25例患者中有19例血小板计数呈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血小板水平变化不大。两组均未输注血小板。结论:重组白细胞介素-11可提高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所在科于2003-08~2006-08对4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后高血小板血症患者采取大剂量丹参注射液(40ml,常规剂量则为8~16ml)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付敏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106-106,108
目的 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入脾动脉,再超选择入脾下极动脉,缓慢推注庆大霉素浸泡的lmmxl mmx 1mm明胶海绵颗粒80~100粒直至脾下极动脉彻底栓塞,同时栓塞部分脾中极动脉,栓塞面积在50%~60%之间.结果 我们对18例患者的治疗初步显示,治疗后不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增加(P<0.01),血红蛋白含量增加(P<0.01),而且脾脏大小与门静脉宽度亦有所减小(P<0.05).结论 我们认为这一方法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特别适应于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4.
<正>肝硬化患者常合并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针对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通常采用脾切除和断流或分流手术来治疗,内科只能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或套扎治疗。而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后依然有再出血现象,此方面报道少见。本文重点探讨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后再出血的发生及出血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ai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患者8例。结果平均栓塞范围为60%~70%,临床有效率为100%。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外科脾切除术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6.
自体脾移植是脾切除术后保留脾脏功能、预防严重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我院于1985年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自体脾移植2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37岁。诊断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于1985年9月行脾切除术。切除脾脏脾血回输后即用取皮刀片取7×7×0.3cm脾片一块,剪除周边包膜,浸泡于盐水中,在大网膜上以纱布擦拭一粗糙面,脾片缝合于大网膜袋中,周边以银夹固定作标志,分离  相似文献   

17.
脾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最近,我院在B超引导下,采用无水乙醇脾内注射技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以升向安治疗做对照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2月-2006年6月,我们利用介入方法对7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了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脾动脉栓塞术是通过部分性阻塞脾动脉减少脾动脉血流,降低门脉压力,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同时保留了脾脏免疫功能,因此更适用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45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病因脾功能亢进患者骨髓造血容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乙肝后肝硬化和血吸虫肝纤维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骨髓容积的差异,探讨骨髓代偿性增生在不同原因脾功能亢进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乙肝后肝硬化和血吸虫肝纤维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骨髓穿刺及活检,记录每高倍视野下有核细胞数.活检组织石蜡包埋制作切片,网形测微器计数法计算骨髓造血容积比例.结果:乙肝后肝硬化组患者骨髓细胞涂片每高倍视野下有核细胞数为(43.32±22.51)个,骨髓活检造血容积为(38.44±21.45)%,均显著低于血吸虫肝纤维化组的(72.59±17.90)个和(58.73±12.21)%(P<0.01).结论: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骨髓造血容积可能低下,不能作为诊断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