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不同时期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6h)50例,急性期(6~24h)81例、亚急性期早期(24h~7天)69例和慢性期(>7天)30例.计算各区域的ADC、rADC值差异.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结果:不同时期患者脑梗死核心区、IP1区、IP2区的ADC值与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镜像区、IP1镜像区、IP2镜像区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梗死发病时间与ADC、rADC值水平呈正相关(P<0.05).HT组与NHT组rADC值下降程度的所占比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HT组ADC最低值和ADC平均值均显著低于NHT组(P<0.05).结论:ADC值与rADC值应用于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具有良好效能,其水平随发病时间延长呈现相关性变化,提示梗死病灶变化和出血风险,对治疗方案选用及预后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证实的脑梗死68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12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25例)和慢性期(18例),对每例都进行MR的T1-flair、FSE-T2WI、T2-flair、DWI序列扫描及ADC图像重建,分别测量病灶中心和对侧相应脑组织的ADC值。结果低场磁共振DWI和ADC图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也能做出明确诊断;亚急性期的病灶DWI和ADC图也高于T2-flair、FSE-T2WI序列;对于慢性期的病灶FSE-T2WI高于其它序列,DWI结合ADC图可鉴别新旧病灶。结论低场磁共振DWI和ADC图能对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的脑梗死做出明确诊断;对慢性期病灶也能做到鉴别诊断,并对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不同时期脑梗死的分布规律及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收治的359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依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 6 h)17例,急性期(6 h≤发病时间< 72 h)142例,亚急性期(72 h≤发病时间< 10 d)127例,慢性期(发病时间≥10 d)73例。在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不同分期患者病变侧核心区、边缘区及灶周区的ADC值,并以健侧镜像区ADC值为对照,分别比较同一分期患者病变侧核心区、边缘区及灶周区与健侧ADC均值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估所有病例ADC及rADC值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病变侧与健侧的4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侧ADC值降低,核心区ADC值最低,从核心区至灶周呈逐渐升高趋势,呈梯度征改变,而慢性期的4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及rADC值与发病时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时间推移ADC及rADC值逐步升高。核心区rADC值与发病时间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r)和决定系数(R2)为0.891、0.794,回归方程为Y=39.314X-14.155。结论 ADC及rADC值可以提供脑梗死扩散指标分布及演变规律,通过ADC及rADC值可以较好的预测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4.
表观弥散系数对脑梗死分期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凯龙  刘彭华  许忠新  李新熹  孔静  石洁  王冰 《河北医药》2010,32(20):2849-2850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脑梗死分期相关性。方法搜集150例经临床诊断并经MR证实的脑梗死病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3组:急性期组(发病时间〈2d),亚急性期组(发病时间2—14d),慢性期组(发病时间〉14d)。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3组病例ADC值。结果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ADC值分别为0.44±0.10、0.52±0.10和0.81±0.15,3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各期ADC值与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磁共振检查距发病时分为6h组,6h~组,24h~组,48~72h组,选取病灶中心以及对应的检测部位5×5像素大小区域,测定器ADC值,计算rADC值。结果不同时间点组内健侧和患侧ADC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患侧显著低于健侧。组间ADC值以及r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脑梗死超急性期就能显示出清晰异常信号,对脑梗死超急性期的诊断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管成像(MRA)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进行影像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超急性期(6h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磁共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I(T2WI、FLAIR)、DWI和MRA检查,ROI设定为8×8像素大小,测量病变区和对侧ADC值,计算rADC值。结果5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他wI、FLAIR、DWI上病灶检出率分别为0、15.4%、100%,病灶在DwI及ADC图上显示清晰,ADC图上病灶侧ADC值低于健侧(P〈0.05)。MRA显示靶血管狭窄一闭塞24例,动脉硬化28例。DwI责任病灶与MRA病变血管分布定位相符。结论DWI能对超急性期脑梗死作出明确诊断。DwI联合MRA能够准确显示责任病灶及靶血管受累情况,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床资料, 其中男111例, 女84例, 年龄范围57~75岁。按发病至接受磁共振检查前时间分为超急性期组(病程≤6 h)67例、急性期组(病程6~72 h)79例、亚急性期组(≥72~168 h)49例;比较3组患者的DWI检查结果[表观弥散系数(ADC)]及CRP水平,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WI联合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 采用t检验、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急性期组患侧ADC为(0.33±0.08)×10-3 mm2/s, 低于急性期组的(0.40±0.09)×10-3 mm2/s、亚急性期组的(1.56±0.25)×10-3 mm2/s,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55, P<0.05);且超急性期组、急性期组患者患侧ADC值低于健侧, 但亚急性期组患者ADC值高于健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急性期组CRP为(9.3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MR血管造影(MR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经CT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8例,对其常规MRI、DWI、MRA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超早期脑梗死组、急性期脑梗死组、亚急性期脑梗死组,对比三组的FA值、RA值、ADC值、r ADC值。结果根据MRI检查时间窗分为超早期脑梗死组29例,急性期脑梗死组34例,亚急性期组25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FA值、RA值、ADC值、r 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梗死灶大小的MR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DWI、MRA检查联合诊断可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对临床早期确定梗死情况及指导制定、调整合理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起到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影像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中医辨证分组,分析各组MRI-DWI图像资料,并测量病灶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病变部位等信息.结果 急性脑梗死各期平均ADC值:超急性期为(0.40±0.09)×10-3 mm2/s,急性期为(0.48±0.12)×10-3 mm2/s,亚急性期为(0.49±0.10)×10-3 mm2/s,与正常脑组织ADC值[(0.76±0.03)×10-3 mm2/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中医证型之间ADC值无明显差异,ADC值作为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孟凯龙  刘彭华  卜风环  齐建华 《河北医药》2012,34(19):2906-2907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灶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方法搜集150例经临床诊断并经MR证实的脑梗死病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组(发病时间〈2d);亚急性期组(发病时间2~14d);慢性期组(发病时间〉14d),每组50例。采用磁共振DWI测定各组病例ADC值。结果发病0~20dADC值与发病时间正相关(r=0.9999,P〈0.05)。20~24dADC值缓慢增高,24d后ADC值趋于平衡。3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病灶ADC值在时间上有一定演变规律,与相应的病理生理基础一致,有助于准确判断脑梗死期龄,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磁共振T2WI、T2FLAIR、DWI及ADC值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以下简称为腔梗)发现和发病时间的判断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00例腔梗病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3组:急性期组,发病时间<3d;亚急性期组,发病时间3d~1个月;慢性期组,发病时间>1个月。所有病例均行颅脑轴位T1WI、T2WI、T2FLAIR、DWI序列检查。结果对于急性期腔梗病灶的诊断,DWI和ADC值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对于亚急性期腔梗病灶的诊断,T2FLAIR序列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对于慢性期腔梗病灶的诊断,T2FLAIR具有特征性表现。结论不同时期腔梗病灶在T2WI、T2FLAIR、DWI序列上具有不同特点,结合ADC值能更精确地估计病灶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2.
季鹏  袁晓毅  王全帮 《安徽医药》2012,16(2):204-20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 22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3例,急性期19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DWI有助于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临床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患者发病至磁共振检查时间又可分为超早期组(25例)和急性期组(25例),发病至磁共振检查时间分别为1.5~6 h和7~24 h。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同时期脑梗死区域、不同脑梗死区域FA值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时期梗死区域ADC图和FA图信号异常改变。结果病灶检出情况:观察组61处病灶,脑内各部位均可见,其中基底节区病灶构成比最高。FA值比较:观察组各个梗死部位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超急性期患者梗死部位F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7~24 h急性期患者梗死部位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7~24 h急性期患者梗死部位FA值显著低于超急性期患者,差异P<0.05。FA彩图和ADC图信号改变:观察组患者均可见FA彩图混杂彩色信号;超急性期梗死区域:FA彩图均出现高信号,ADC图均出现低信号;急性期梗死区域:FA彩图出现高信号16例(64.0%),等信号改变9例(36.0%),ADC均出现低信号。结论临床早期脑梗死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图改变存在密切联系,对于其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冀栓猛  张云萍 《河北医药》2013,35(4):542-54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ADC值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子宫内膜癌和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成像,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取ADC图上为低信号并呈明显强化病灶的最低ADC值,另外测量正常子宫内膜区三个ADC值,取其平均值,相对ADC值(rADC),计算出病灶最低ADC值与正常组织区平均ADC值的比值,然后对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ADC值和rADC值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组15例病灶DWI均呈高信号,ADC图上均呈低信号,rADC〈1为96%。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DWI上均呈不规则高信号,ADC图上11例病灶呈略低信号,另5例未见明显低信号,rADC〈1为68%。结论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结合常规MRI形态学表现有助于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高b值下,脑梗死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探讨较高b值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资料,DWI均取b值等于0、1000、2000、3000s/mm2,.测量患者患侧梗死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DWI的ADC值。分析比较不同b值下DWI影像特点。结果 b值为1000~3000s/mm2时,急性和亚急性梗死灶在DWI序列中均显示为高信号,在ADC图上显示为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高,图像对比度增加,病灶边缘更清晰,可发现的病灶数增加,但信噪比下降。同时,随着b值的增高,患侧ADC值下降。结论 DWI对急性亚急性期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b值是扩散加权成像重要的成像参数,选择合适的高b值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急性脑干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均已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其中超急性期(<6h)1例,急性期(6~24h)6例,亚急性期(24~72h)43例,均行FLAIR T1WI、FLAIR T2WI、三维同性SE-EPI DWI序列扫描。测定病灶区ADC值及对侧镜像区ADC值做对照分析。结果①50例患者的DWI均能快速、敏感得显示位于脑干的急性梗死灶,明显优于常规FSLAIR T1WI、FLAIR T2WI序列。②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灶的ADC值均下降,各期病灶区ADC值及对侧镜像区ADC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同性SE-EPI DWI序列及ADC值在发现急性脑干梗死灶较常规MRI扫描及CT具有更高敏感性,能快速、准确诊断脑干急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DWI成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早期脑梗死病例46例,以时间窗分为超急性期(<6 h)6例,急性期(6~24 h)28例,亚急性期(24~72 h)12例。均行常规T1WI、T2WI及DWl成像检查,并经MRI复查,对比二者发现病灶的敏感度、病灶显示范围之间的差异,并计算病灶区ADC及r ADC值。结果 DWI在病灶敏感度、显示范围及对比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MRI诊断(P<0.05),病灶区ADC及r ADC值均曾下降趋势。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WI能够更及时地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缺血变化,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ADC值相对应的脑水肿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并行磁共振DWI检查的病例269例,采集脑梗死后超早期(≤6h)、急性期(6~24h)、坏死期(24~48h)、软化期(48h~3w)ADC值变化,并将脑梗死患者按前后循环、灰白质观察及分析各组ADC值的差别.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DWI图像均为高信号,而ADC图为低信号.超早期病灶侧ADC均值为(0.524±0.080),急性期为(0.401±0.081),坏死期为(0.369±0.084)[较急性期下降(P<0.001)],软化期为(0.524±0.100)[较坏死期上升(P<0.001)],ADC值由高到低再逐渐升高,呈“U”型变化.白质病灶侧ADC均值较灰质降低[(0.432±0.103) vs.(0.455±0.126),P<0.05];前循环病灶侧ADC均值较后循环降低[(0.431±0.117)vs.(0.479±0.095),P<0.01].结论 ADC值可用于预判脑梗死细胞水肿的类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朱婉秋 《安徽医药》2017,21(12):2246-2249
目的 通过3.0T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评估不同期幕上脑梗死体积(CIv)、梗死区灌注异常程度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关系.方法 收集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52例,其中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26例、慢性期13例.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ASL检查,记录并计算幕上CIV、幕上梗死区脑灌注与镜像区正常脑组织灌注差值和幕下小脑不对称指数(AI).以AI> 10%诊断CCD阳性,分析CCD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不同期幕上CIV及梗死区灌注异常程度的差异,分析CCD阳性组患者不同期幕上CIV、梗死区灌注异常程度与幕下小脑AI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死患者CCD发生率分别为46.2%、42.3%、61.5%.不同期CCD阳性组患者幕上CIV均高于阴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CCD阳性组患者幕上梗死区灌注降低程度与CCD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幕上梗死区灌注降低程度与阴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D阳性组患者各期幕上CIV、梗死程度与幕下小脑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期幕上脑梗死区灌注降低程度与CCD发生有关,但是与CCD的严重程度不具有相关性.不同期幕上CIV与CC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韩壮  王秀忠  田云霞  李虎臣  杨建芳 《河北医药》2012,34(24):3736-3737
目的探讨DWI结合ADC图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决策的价值。方法分别测量35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ADC图上半暗带、梗塞中心区及对侧镜像位置的ADC值,计算rADC值。结果半暗带与对侧镜像区之间、半暗带与梗死中心区、梗死中心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ADC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对侧相比,半暗带区ADC值下降较轻87%(76%~91%),而梗死中心区ADC值下降较明显48%(35%~7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83,P<0.05)。结论 DWI结合ADC图可以简便易行的评估脑梗死和缺血半暗带,对超急性脑梗死溶栓决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