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囊壁部分切除术治疗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IVU)及膀胱镜检查确诊,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囊壁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6—24个月,9例肾积水消失,2例肾积水明显改善,未见复发。结论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输尿管囊肿的确切手段;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壁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成人输尿管开口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输尿管囊肿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经IVU、B超及膀胱镜检查确诊,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行输尿管囊肿低位横行切开术4例,3例肾积水消失,1例肾积水改善;8例行输尿管膨出囊壁部分切除,积水全部消失。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2例术后出现输尿管返流,均于3个月后自行缓解。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成人输尿管开口囊肿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创伤小、恢复快。囊壁部分切除术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得以确诊。5例行经尿道囊肿切开或部分切除术;5例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随访1~15年,12例临床症状均消失,经B超或IVU检查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行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 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和膀胱镜检查。治疗上应根据囊肿大小和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的经验。方法:对16例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6例均经IVP、B超、膀胱镜检查确诊,囊肿部分切除,12例肾积水消失,2例改善。结论:成人输尿管囊肿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口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输尿管口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术前均由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确诊。2例采用三角区重建术治疗,2例行经尿道囊肿低位横切开术,5例行输尿管囊肿切除术,2例行输尿管原位移植。结果11例患者均获治愈,开放手术平均时间86 min,术后平均住院10.5 d;腔内手术40 min.术后平均住院6.0 d。随访3个月至9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口膨出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结合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可提高确诊率。治疗上宜早期手术处理,输尿管口囊肿切除、三角区重建术是一种好的术式,经尿道囊肿电切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TUR)治疗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UR治疗成人输尿管口囊肿19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9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0~30min,随访6~36个月,效果良好。所有患者均未见术后大出血、囊肿复发、输尿管开口狭窄及返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壁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是目前治疗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电切除部分囊壁治疗输尿管口囊肿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037008)王军宏李荣军李海潮周长霖我院自1993年至1996年采用经尿道电切除部分囊壁的方法治疗输尿管口囊肿患者12例,疗效满意。术后随访一年以上,采用B超、膀胱造影的检查方法复查。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8.
[病例] 男,40岁.主因尿痛、偶发血尿、排尿困难9年就诊.患者于1994年在外院B超诊断为膀胱异物,但患者否认尿道异物插入及膀胱手术史,因拒绝行膀胱镜检查,予对症处理,病情稍有缓解.1999年因病情加重,在外院B超检查怀疑膀胱结石及膀胱憩室,未予治疗.2001年在我院行B超检查示双侧输尿管口囊肿,左侧囊肿内有一1.0 cm×0.8 cm结石,左侧肾盂轻度积水.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大量小梁、小房形成;左侧输尿管口囊肿4.0 cm×3.5 cm,无周期性缩小,输尿管口炎性水肿,囊肿在膀胱内充水200 ml时阻塞尿道内口;右侧输尿管口囊肿2.0 cm×1.5 cm,周期性缩小.确诊为输尿管口囊肿(双侧).在骶麻下经尿道行双侧输尿管囊肿部分电切,保留部分囊壁成一舌形瓣以抗输尿管反流,左侧囊肿内结石以异物钳取出.病理诊断:输尿管口囊肿(双侧).术后经短期留置导尿、抗生素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复查,左侧肾盂积水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范县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17例输尿管囊肿病例资料。其中15例经尿道内镜下囊肿切开或部分切除术,1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囊肿切除、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上位肾输尿管切除术。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随访2~4年囊肿无复发,临床症状消失,无输尿管反流。结论经尿道内镜下囊肿切开术是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当囊肿直径>3cm或者合并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时,应采用开放手术切除囊肿,行抗反流手术。  相似文献   

10.
邹滨  朱光标  陈弋生 《淮海医药》2003,21(3):186-187
目的 探讨成人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3例患者均行 B超、IVU、膀胱镜检查 ,均行经尿道囊肿去顶术。结果  B超检查符合 2例 ,IVU检查符合 1例 ,膀胱镜检查符合 3例 ;经 1月~ 1年的随访 ,无反复上尿路感染 ,结石排净 ,无上尿路积水加重。结论 膀胱镜检查确诊率最高 ;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等优点 ,应作为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收治腺性膀胱炎12例。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经膀胱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12例中并发后尿道腺瘤2例,其中11例行TUR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术后有2例复发,有1例转变为恶性肿瘤。本文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生、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腺性膀胱炎患者46例,膀胱镜检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26例,乳头瘤样11例,慢性炎症5例,无明显改变4例.经尿道电切术后用羟基喜树碱(每次20mg)膀胱灌注,治疗6~24个月,方案为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10次,第2年每3个月1次.定期膀胱镜检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随访7~48个月,平均29个月.40例痊愈,5例复发,1例无变化.结论经尿道电切或电灼,术后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有助于膀胱上皮的组织学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综合分析30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由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或膀胱镜确诊。15例行经尿道囊肿低位横切开术,15例行囊肿切除+输尿管再植术(成形术)。结果 30例患者均获痊愈,随访1个月至6年,无输尿管囊肿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多种检查方法对输尿管囊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的腔内手术疗效显著,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颈部梗阻(BNO)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间收治69例BN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TURBN)治疗.治愈53例、临床症状好转16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临床症状、残余尿量、膀胱镜检查是诊断BNO的可靠依据.TURBN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7例深部真菌病,男6例,女11例,其中儿童11例(1岁以内8例),青壮年6例。17例中念球菌病7例,曲菌病5例,毛霉菌病3例,隐球菌病2例。14例为继发性感染,只有3例未发现原发性疾病。各例均观察到各种真菌的特殊形态,并对其所引起的组织学改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治疗。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68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治愈50例,好转11例,复发6例,癌变1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7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 27例采取手术方式的治疗,5年生存率为33.3%.结论 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术前正确分期.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输尿管癌24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24例采取了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5年生存率为33.3%。结论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术前正确分期。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