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脂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联合阿司匹林100 mg,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0.6 g。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颈动脉斑块面积、厚度,监测患者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入组68例。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LDL-C水平分别为(3.12±1.14)和(2.06±0.72)mmol·L-1;HDL-C水平分别为(1.15±0.32)和(1.33±0.42)mmol·L-1;TC水平分别为(5.34±1.41)和(4.86±1.27)mmol·L-1;斑块评分分别为(5.12±0.74)和(4.03±0.85)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38±0.52)和(1.14±0.47)cm2;颈动脉斑块厚度分别为(20.24±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片用于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PCI术后,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qd,口服。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4周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例/30例)和76.67%(23例/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1.01±0.52)和(1.51±0.87)mg·L-1,三酰甘油分别为(1.08±0.39)和(1.44±0.46)mmol·L-1,总胆固醇分别为(3.24±0.42)和(3.63±0.85)mmol·L-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21±0.30)和(1.05±0.19)mmol·L-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试验组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可溶性CD40L(s CD40L)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60例/63例)和84.13%(53例/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 Tn T分别为(2.14±0.38),(4.83±0.75)μg·L-1,Hcy分别为(13.21±2.07),(16.32±2.64)μmol·L-1,Cys-C分别为(0.58±0.08),(1.11±0.17)mg·L-1,s CD40L分别为(3.06±0.57),(4.26±0.71)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再发心肌梗死,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7%和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可降低血清c Tn T、Hcy、Cys-C和s CD40L水平,且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片每次15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q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28例/30例)和90.00%(27例/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3.92±0.67)和(5.54±1.33)mmol·L-1,三酰甘油分别为(1.61±0.45)和(2.16±0.84)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25±0.62)和(2.76±0.84)mmol·L-1,血清肌酸酐分别为(75.70±14.87)和(78.16±18.84)μmol·L-1,血尿素氮分别为(4.25±0.99)和(5.03±0.97)mmol·L-1,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56.92±12.67)和(65.54±16.33)μg·24 h-1,β_2-微球蛋白分别为(353.65±27.43)和(389.16±27.84)μg·L-1,血清胱抑素C分别为(1.25±0.32)和(1.61±0.52)mg·L-1,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15.45±4.73)和(19.18±5.63)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头痛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3%和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单用厄贝沙坦片相当,但前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试验组77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每天2次,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25 mg,每天2次,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1(ET-1)、钙调蛋白(CaM)、血栓素A-2(TXA-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及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2%(65例/77例)和70.13%(54例/7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浆黏度分别为(1.02±0.14)和(1.29±0.17)mP a·s,全血黏度切变率分别为(3.03±0.41)和(3.98±0.56)mP a·s,血细胞比容分别为0.33±0.04和0.42±0.05,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38±5.35)%和(50.43±6.26)%,血清ET-1分别为(50.62±6.63)和(62.47±8.05)ng·L-1,CaM分别为(98.65±12.18)和(137.85±16.45)mg·mL-1,TXA-2分别为(70.02±9.55)和(82.14±11.15)ng·L-1,血清VEGF分别为(419.36±40.37)和(372.27±39.44)ng·L-1,VEGFR分别为(405.47±45.36)和(346.56±41.19)ng·L-1,PD-ECGF分别为(12.47±1.36)和(6.11±0.65)μ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头昏、困倦、心率减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11例/77例)和10.39%(8例/7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ET-1、CaM、TXA-2水平,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防止血栓形成,提高血清VEGF、VEGFR、PD-ECGF水平,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胶囊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分子水平,预后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入组49例,试验组入组51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47例/51例)和77.55%(38例/49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别为(11.67±1.35)和(16.77±1.94)μg·L-1,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分别为(1.01±0.12)和(1.54±0.16)μg·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03±0.24)和(3.74±0.38)mmol·L-1,三酰甘油分别为(1.28±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匹伐他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108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类法分为对照组(n=54)与试验组(n=54)。对照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试验组采用匹伐他汀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肝功能指标、血脂情况及用药安全性,从而评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是(7.12±0.22)和(7.86±0.34)mmol·L-1;餐后2h血糖分别是(8.85±0.28)和(9.17±0.35)mmol·L-1;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是(6.66±0.90)%和(7.78±1.12)%;总胆固醇分别是(5.79±0.64)和(6.39±0.82)mmol·L-1;甘油三酯分别是(1.52±0.42)和(1.85±0.53)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是(3.17±0.56)和(3.8...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高血糖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高血糖危重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试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每天进行3次指尖血糖监测,用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2~4 U·h-1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每6 h对血糖变化进行记录),同时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当患者初次血糖>12.1 mmol·L-1时,静脉输注4 U·h-1胰岛素,若血糖未能下降,适当增加1.5~2.0 U·h-1的胰岛素用量)。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FBG值、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情况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3,5,7 d的FBG分别为(6.34±1.48),(5.73±1.23),(5.24±0.86)mmol·L-1,对照组分别为(8.76±2.36),(8.46±2.19),(7.59±2.19)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63±5.72),(6.25±4.61)d,对照组分别为(9.78±6.34),(6.75±4.7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病死例数7例(10.29%),对照组11例(1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低血糖6例次(8.82%),对照组发生14例(2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高血糖危重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更精准地掌握高血糖危重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更科学地制定胰岛素的用量,快速降低患者的血糖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试验组于每日早餐前,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 mg,疗程均为24周。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ADR),测定2组患者的血糖、脂联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5.93±0.80),(7.56±0.50)mmol·L-1;这2组的餐后血糖分别为(7.74±0.76),(9.21±1.06)mmol·L-1;这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02±0.86)%,(8.42±0.50)%,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脂联素分别为(7.89±0.74),(6.05±0.75)mg·L-1;这2组的血管紧张素Ⅱ分别为(125.98±2.26),(117.49±4.17)ng·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ADR发生率分别为0和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可明显改善机体内各项指标,提高康复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第2~14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每天2次,间隔时间≥6 h,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改善率为74.36%(29例/39例),试验组为92.31%(36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Fib分别为(2.75±1.04)和(3.58±1.20)g·L-1,D-D分别为(0.71±0.34)和(0.98±0.39)mg·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7.42±10.28)×109/L和(165.35±11.47)×109/L,MPV分别为(10.41±1.21)和(11.98±1.35)f L,ET-1分别为(61.24±9.84)和(70.26±10.07)ng·m L-1,VEGF分别为(143.69±25.87)和(210.03±28.68)ng·m L-1,NO分别为(65.34±13.27)和(53.26±12.45)U·m L-1,NIHSS分别为(4.19±2.05)和(6.41±2.26)分,BI评分分别为(46.15±5.97)和(40.82±5.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头部不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及发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能改善神经缺损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广东医药产业经济结构及广东医药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地方医药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医药经济结构有效对接的理念,并对建立专业人才预测机制以及专业建设自我调整机制进行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LA—DQBl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广东籍汉族肠易激综合症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及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广东籍汉族肠易激综合症60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DQBl的基因分型,比较了基因位点的发生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DQBI*02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DQBI*0603的频率也低于正常组,DQBI*0601,DQBl*0602,DQBI*0604的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相关,IBS各临床亚型之间等位基因的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DQBI*02或DQBI*0603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广东籍汉族人群IBS的易感基因。HLA—DQ基因多态性与IBS的临床分型密切无关。  相似文献   

13.
张涛志  胡永新  邵倩倩  刘伟 《中国药事》2021,35(10):1116-1122
目的:为药品批发企业科学有效实施GSP、监管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7-2019年在国家和广东省药监部门官方网站上查询到的广东省76家被撤销GSP证书的药品批发企业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结果与结论:广东省被撤证药品批发企业严重缺陷项目主要集中在总则和销售部分;主要缺陷项目主要集中在储存与养护、机构和质量管理职责、人员与培训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部分。药品批发企业应强化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和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持续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监管部门要加强法规宣传与监管,加大惩治力度,降低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并使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广东地区各医院收治痛风急性发作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诱因、并发症,并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0.5m、1.0mg、1.5mg剂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2.00%)低于 B 组(90.00%)、C 组(94.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B组胃肠不适、肝功能损伤、血常规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腰背痛,实验室检查为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水平升高,诱因为饮酒、食用海鲜等。采用1.0mg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东省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情况。方法 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的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趋势和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共纳入了2014至2019年广东省出生的474 459例早产单活胎,其中早产小于胎龄儿36 622例,总体发病率为7.72%。2014至2019年每年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率分别为8.00%(6 209/77 636)、8.03%(5 854/72 933)、7.28%(6 395/87 815)、7.81%(6 308/80 817)、7.59%(6 055/79 757)、7.68%(5 801/75 501),珠三角地区的发病率最低,为7.42% (21 564/290 651),粤东地区发病率最高,为8.85% (4 967/56 117)。结论 广东省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但广东省内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地域、二胎政策可能是影响早产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药学院药学专业05级本科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明不同生源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探讨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主要是通过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肿瘤、解热镇痛、抗炎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保肝利胆等药理作用而发挥其抗感染作用的。综述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抗感染药理作用方面的文献,并对其治疗广东地方性常见病多发病的热性及感染性疾病的疗效作了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广东地区部分医院钙拮抗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对2002年~2004年广东地区部分医院的钙拮抗药购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钙拮抗药购药金额逐年上升,其中氨氯地平购药金额最大,硝苯地平用药频度最高。结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居广东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收集的广东汉族白癜风38家系183人进行基因精细定位,以期识别白癜风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白癜风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选用荧光标记引物及微卫星标记,用Genescan和Genotyper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用Linkage软件包进行连锁分析,明确致病基因的区域,并对6P21—22进行精细定位。结果定位结果发现白癜风致病基因与微卫星标记D6s289-D6S1584处获得最大连锁值(NPL=4.74,P=-0.000023,HLOD=3.99,a=42%)。结论染色体6P21—22上可能存在广东汉族人的白癜风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3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药物使用中使用比例较高的为双胍类,使用率为89.97%,其次为磺脲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使用率分别为71.97%和55.97%。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则是盐酸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使用频率分别为79.03%和57.02%。双胍类+磺脲类降糖药物组合使用率为71.47%,是既往使用药物类别组合中比例最大的,其次为双胍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组合,占50.63%。空腹血糖(FBG)和2hPBG水平较低的患者的病程相对较短、服用降糖药物品种较少,FBG和2hPBG水平较高的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服用降糖药物品种较多。病程较短的患者合并症与服用降糖药物品种相对较少,病程较长的患者的合并症与服用降糖药物品种相对较多。结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较为科学合理,符合临床治疗规范,部分通过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的患者,可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